高职院校特色物流管理论文
更新时间:2020-08-13 13:35:03
高职院校特色物流管理论文摘要:一、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特色的多元化途径物流管理专业的建设应针对区域经济与目前物流管理职业岗位现状,同时考虑未来物流管理职业岗位的发展趋势,物流管理核心在于整合资源,运作精益。从事物流管理工作的人员要熟悉
珠海到攀枝花物流一、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特色的多元化途径
物流管理专业的建设应针对区域经济与目前物流管理职业岗位现状,同时珠海到河南物流考虑未来物流管理职业岗位的发展趋势,物流管理核心在于整合资源,运作精益。从事物流管理工作的人员要熟悉该行业的基本工作流程,掌握物流中心的规划与布局、货物的运输与配送、采购管理与库存控制、物流机械设备的基本运营管理特点等专业知识。具备这些理论知识和职业岗位能力,还要实施多元化、多渠道的专业建设。佛山到东方物流
(一)与行业企业合作建设专业,实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拓展合作项目内容,以行业企业需求和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岗位为主要依据,确定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基于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课程体系,设置和共同开发课程,形成岗位特色鲜明的核心课程;与企业深度合作,把合作企业真正地建成本专业学生的实习与就业双基地,建成工学结合的平台;建设完善的社会培训服务体系,开发设计符合区域经济发展可实施的教育培训方案,积极地为企业培训员工,提高他们的专业理论素养,从而更好地为行业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二)强化教学实训条件建设,实现校内实训、企业顶岗实践平台体系,实现双赢的实习实训模式
我院借助国家重点专业群及省级重点专业建设群的优势,资源共享,精益运作,形成了实践教学优势,降低了实训教学建设成本。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实施活动:专业课程采用项目化教学,让高职院校学生在学、做一体化中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分析问题能力;学生实际动手操练,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校内实训车间和校外企业参观实训,校外学生顶岗实习,能够增强学生了解社会和企业生产情况的能力。
(三)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实践技能培养,同时实施证课融合,培养创新人才
把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证书考核与本专业的课程设置相结合,突出专业课程目标的职业化,增强学生技术岗位的适应性。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物流职业技能资格考试。近年来,助理物流师的证书通过率95%以上。职业证书的获得,增强了学生的竞争力和综合素质。
二、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特色的保障条件
(一)健全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推进校企全面对接
成立物流韶关到威海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理事会,发挥校企合作理事会职能,校企共同根据行业企业对物流管理人才的需要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以专业能力为导向,共同完善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专业核心课程的开发;满足市场人才需要,实施双证书制度;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逐渐完成学校对接行业,专业对接职业,课程对接岗位,教师对接师傅,学历证书对接职业资格证书。
(二)提高专兼结合的双师素质,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聘请行业企业管理人员进行综合案例教学、模拟实践训练、多媒体现代化教学;通过实地参观、企业考察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践行教学环节,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校内实训室,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与实践技能的培养,满足现代物流的发展对应用技术型物流人才的需要。
(三)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提升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
在高职院校学生中有计划地通过物流协会、ERP协会等各类学习性社团组织,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组织多种形式的技能比赛,强化学生的专业综合技能。如以培养学生物流规划及专业技能操作为目的的物流技能大赛,以培养学生创业、创新意识与能力为目的的创业模拟大赛,以培养学生全面经营管理企业能力的企业经营模拟沙盘大赛。通过这样的比赛活动,可以选拔出优秀的选手参加国家的技能大赛。
(四)领导重视,加强组织管理,建立质量监控保障体系
建立以教授、教研室负责人为首的物流教研组织,负责本专业的建设管理,借助国家及省级重点专业群的建设,给予一定的经费投入。制定关于人才培养方案、外聘教师、师资队伍培养、学生顶岗实习、校企合作、教学督导、教材选用编写等系列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专业建设过程中实施的各项标准,推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内容改革、教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全面展开。物流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不断地建设与完善我国高职物流人才培养的模式,才能培养出满足社会市场需求、具有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综合素质物流人才,逐渐形成我国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体系,促进我国物流业及经济发展。
作者: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