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公路交通建设 推进快货物流发展
更新时间:2020-08-12 06:00:04
福建地处我国东南沿海,近似矩形的两条短边分别与经济最活跃的“珠三角”、“长三角”相连,一条长边与宝岛台湾隔海相望。从地缘上不难看出,做大做强海峡西岸经济区
福建地处我国东南沿海,近似矩形的两条短边分别与经济最活跃的“珠三角”、“长三角”相连,一条长边与宝岛台湾隔海相望。从地缘上不难看出,做大做强海峡西岸经济区,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然而,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给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运输设施建设带来一定难度,不同程度上制约经济的发展。结合福建的实际省情,笔者认为,发展以公路交通为支撑的快货物流产业,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伟大实践中具有非常鲜活的生命力。
一、公路运输在物流系统中的优势
运输是物体借助运力在空间上的位置移动。我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对运输的定义是:“用设备和工具,将物品从一地点向另一地点运送的物流活动。其中包括集货、分配、搬运、中转、装入、卸下、分散等一系列操作。”由于运输活动相对来讲时间长、距离远、能源和劳动力消耗多,其成本在物流总成本中高达50%,因而,运输活动的费用节余地大,发展的潜力大,无论在物流领域,还是国民经济领域都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公路运输是最普及的一种运输方式,其最大优点是空间和时间方面具有充分的自由度,不受路线和停车站的约束,既可以与铁路、水路联运,为铁路、港口集运旅客和物资,又可以深入山区及偏僻的农村进行旅客和货物运输,只要没有特别的障碍,汽车都可以到达,实行从发货人到收货人之间门对门直达输送。由于公路运输为主的物流系统减少了转运环节,货物包装可以简化,货物损伤、丢失和误送的可能性很小,加上能实现“门对门”的服务,学术界也称之为快货物流。
二、目前制约公路运输发展的主要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公路建设和公路运输产业有了很大发展,交通运输长期制约经济发展的局面得到了较大改观。但从总体上看,公路建设和公路运输的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依然存在。
1、布局结构、运力结构、技术结构不合理的状况还很突出。福建国道干线、高速公路主要分布在闽南、闽东,而闽西、闽北比较少;在运力、技术结构上也是南强北弱、东强西弱。
2、不合理竞争现象还依然存在。由于运输市场利润巨大,在利益的驱动下,少数经营者违规操作,进行超限、超载运输,损坏道路的同时,也扰乱了运输市场经营秩序,不利于市场的培育和发展;黑车、无牌(套牌)车、假军车一定时期和范围还不同程度上存在,阻碍了正常的运营秩序。
3、货运企业车辆装备技术差。据统计,目前路上运营的佛山到咸宁物流车辆以九十年代初期购置的为主,车上装有GIS、GPS等高技术信息系统的也不多,与现代物流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4、扬长医短,大力推进福建快货物流发展。运输企业与生产企业的利益融合是开展现代经济整合的渠道之一。目前,部分生产企业与运输企业的利益已经开始融合,而融合的最佳渠道与最佳手段就是现代物流服务。现代快货物流具有当前生产企业通过流通企业连接终端客户间商业活动相互有机衔接所必须的系统综合与总成本控制思想,使其能够支持其用户提高服务水平,促进市场营销战略的实施,提高企业竞争能力。
三、宏观决策上整体运筹,合理规划
1、在布局结构上要注意通过强化国道、省道主干线,改造干线路网,提高公路的通过能力,以满足运量繁忙地区的运输需求。纵观全省道路建设和经济发展,并结合地域条件,福建发展快货物流应以福州、厦门、南平三地作支撑点为宜,从全省大局着眼,在政策导向、资金投入上又应以南平为重点。首先,这是由福建物流产业特色决定的。福建物流具有鲜明的港口特色,物流量大部集中在闽东南沿海一带,纵深方向比较短,缺乏腹地,因而向南平方向发展公路物流也是对港口物流的完善和补充。其次,这一三角形骨架从地域上可以辐射全省,通过增加公路网络的通达深度,在上述大三角的支撑下,重视县、乡、村道路的建设,可以为广大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必深圳到天水物流要的交通运输支撑。最后,从宏观运作上来看,这一框架又可以满足物流合理化要求,形成物流从闽东南经闽中向闽西北顺流而下,信息流则从闽西北经闽中向闽东南逆流而上的大好局面。(如图)
此外,在运力结构上,要防止公路、铁路等不同运输方式并行建设、市场范围严重交叉、恶性竞争的状况。通过对公路和公路运力增量的调整,提高与其他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与配合,促进全省能够充分发挥不同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分工合理、协调发展的高效率综合运输体系的形成与完善,避免重复建设。通过发展专业化程度高、技术先进、高效低耗的车辆装备和对公路运输组织结构的调整,解决运力结构不合理问题,促进经营主体的规模化经营和规范化服务。在技术结构上,要大力提高公路的等级结构和装备技术水平。在加快以高速公路为主的高等级公路建设,提升公路运输硬件设施的技术等级的同时,要跟踪交通运输业科技进步的最新动向,注意运用公路交通信息系统、高速公路自动收费系统、交通管制系统等新的科技成果,提高公路建设的科技含量和运输效率。提高货运车辆的载重能力,发展高档客车和各种专用运输车辆,降低单位运输成本,提高运输的效率、质量和安全性。
2、努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公路建设的商业化运作与社会公共产品性质相互兼容,公路所提供的运输服务具有明显的公共产品性质,因此公路建设的发展一般都有巨大的社会效益,但并非都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投资回报,有些项目,如扶贫公路等经济效益就相当低。制定公路发展规划时,必须从全局的角度进行考虑,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在不同的时间区间,投资和建设的重点应有不同的侧重。应集中力量建设高等级、大通量的经营型公路或路段,奠定福建现代化公路网络的主要框架,使福建公路建设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3、微观运作上,向集约化、现代化方向上发展。(1)利用客运资源,发展快货物流。一直以来,运输企业比较重视客运业务发展,把焦点放在南来北往的“人流”上,而忽视了“物流”、特别是小批量、单件货物运输的需求。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完善,商家要想及时、灵活地适应、跟踪市场,就必然在“快捷、准确、方便”上有着不断增大的需求,为我们发展快货物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同时,各种系列大巴的行李舱、架也为发展快货物流提供了保障。因此,客运企业可以通过两地的行包中心随时受理快货物流业务,通过对开的客运班车实现双向运输。(2)加强信息网络建设,积极向现代物流转型。现代物流对信息网络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运输企业必须加强信息化建设,形成网络,才能随时掌握各类信息和商机,为实现现代快货物流和今后的科学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一是利用客运站、收费站等信息采集能力比较强的优势,增强对市场需求的分析、预测,为快货物流的发展提供信息支撑;二是要舍得投入,通过提高和改进运输设备及场、站的装备技术水平,为快货物流提供硬件保障;三是进一步实现与铁、空、水多式联运,从而推动快货物流向网络化、信息化、多渠道化发展。(3)职能部门要为产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部门必须当好“裁判员”和“服务员”,通过治超、治限、打击黑车、路霸以及规范市场运营价格等行为,为建立公正合理的现代化市场经济运行秩序提供有力的保障。
五、结束语
当前,全省上下正在为实现省委提出的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宏伟蓝图而努力奋斗。毫无疑问,这为公路交通建设提供了绝好的外部环境和千载难逢的契机,必须借好这一有力东风,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力争在全省形成以高速公路、国道主干线和省道为主干,以连接“大三角”(福州、厦门、南平)经济区及周边粤、浙等省主要城市的高速公路为主骨架、地级深圳到都匀物流市(部分县市)通达高速公路、县通达高等级公路、乡镇通油路、村村通公路的内畅外联、四通八达的公路网,为全省物流产业、乃至整个经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