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物流企业国际化战略
更新时间:2020-08-10 19:35:03
提要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高速化,特别是电子商务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大大助推了国际贸易发展,而国际物流状况如何却是制约国际贸易顺利进行的必要和先决条件,于是
提要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高速化,特别是电子商务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大大助推了国际贸易发展,而国际物流状况如何却是制约国际贸易顺利进行的必要和先决条件,于是各国都相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展本国的国际物流业。本文针对当前所处的国内外实际情况,提出我国物流企业国际化战略。
一、国际物流概述
(一)国际物流的概念。所谓国际物流,就是组织货物在国际间的合理流动,也就是发生在不同国家之间的物流。国际物流的实质是按国际分工协作的原则,依照国际惯例,利用国际化的物流网络、物流设施和物流技术,实现货物在国际间的流动与交换,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世界资源优化配置。
(二)国际物流的特点。国际物流的总目标是为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服务,即选择最佳的方式与路径,以最低的费用和最小的风险,保质、保量、适时地将货物从某国的供方运到另一国的需方。国际物流是为跨国经营和对外贸易服务,使各国物流系统相互“接轨”,因而与国内物流系统相比,具有国际性、复杂性和风险性等特点。
1、国际性是指国际物流系统涉及多个国家,系统的地理范围大。这一特点又称为国际物流系统的地理特征。国际物流跨越不同地区和国家,跨越海洋和大陆,运输距离长,运输方式多样,这就需要合理选择运输路线和运输方式,尽量缩短运输距离,缩短货物在途时间,加速货物的周转并降低物流成本。
2、国际物流的复杂性主要包括国际物流通信系统设置的复杂性、法规环境的差异性和商业现状的差异性。在国际间的经济活动中,生产、流通、消费三环节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由于各国社会制度、自然环境、经营管理方法、生产习惯不同,一些因素变动较大,因而在国际间组织好货物从生产到消费的流动,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3、国际物流的风险性主要包括政治佛山到肇庆物流风险、经济风险和自然风险。政治风险主要指由于所经过国家的政治动荡,如罢工、战争等原因造成货物可能受到损害和灭失;经济风险又可分为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主要指从事国际物流必然要发生的资金流动,因而产生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自然风险则指物流过程中,可能因自然因素,如海风、暴雨等而引起的风险。
二、我国国际物流企业发展现状分析
经过多年的持续发展,我国国民经济的总量已达到相当规模。面对新世纪新经济的浪潮,我国国民经济欲寻求高效、可持续的发展,必须降低流通成本在GDP中的比重。美国的流通成本占GDP的9.5%,其他发达国家一般都在10%左右,这无疑对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促进物流合理化、降低物流成本在GDP中的比重,已成为我国新的经济亮点。于是在近些年,一大批单独从事第三方物流业务的物流企业便应运而生,特别是这几年,随着跨国公司向我国的转移以及国内企业走向国际市场,为获得国际市场所提供的市场机遇,促生了很多专门从事国际物流活动的国际物流企业。并且,在市场的推动下,这些国际物流企业通过积极引进国外技术,消化吸收国外珠海到通化物流先进的国际物流经验而获得了迅速发展。但总的来看,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国际物流企业的发展水平还普遍落后。首先,由于生产性企业自营物流以及联合物流的情况长期居于主体地位,致使对国际物流企业的需求严重不足,大大限制了国际物流企业的发展;其次,我国国际物流企业的规模一般偏小,技术落后,自动化、信息化、系统化程度低,不仅没有规模优势,难以承担大型项目,而且附加值低,业务面单一,竞争力不强;最后,由于我国总体经济水平落后,特别是制造业严重滞后于发达国家,不能为国际物流业提供先进的物流设备,许多设备还要靠进口,如分拣系统;而国际一流的物流装备企业在我国的投资也仅限于贸易和组装,导致我国的国际物流企业很难形成齐全的物流产业链。
三、我国物流企业的国际化战略
战略一词本意是指导战争全局的计划和策略,后来被广泛应用于人们所从事的各种活动中。它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在一个战略体系中,包含了多个战略要素和具体战略点,但这些战略点有次重点之分。本文确定的我国物流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就由核心战略和条件战略组成,前者是战略体系的根本方面,后者则是核心战略能否实现的基本条件。
(一)核心战略。核心战略就是要建立物流企业的国际物流系统,只有建立了较为完善和先进的国际物流系统,我国物流企业应用国际竞争战略才有了一个强有力的支撑。
1、国际物流系统的组成。国际物流系统是由商品的包装、储存、运输、检验、流通加工和其前后的整理、再包装以及国际配送等子系统组成。运输和储存子系统是物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国际物流通过商品的储存和运输,实现自身的时间和空间效益,满足国际贸易活动和跨国公司经营的要求。(图1)
(1)运输子系统。运输的作用是将商品使用价值进行空间移动,物流系统依靠运输作业克服商品生产地和需要地点的空间距离,创造了商品的空间效益。国际货物运输是国际物流系统的核心。商品通过国际货物运输作业由卖方转移给买方。国际货物运输具有路线长、环节多、涉及面广、手续繁杂、风险性大、时间性强等特点。运输费用在国际贸易商品价格中占有很大比重。国际运输主要包括运输方式的选择、运输单据的处理以及投保等有关方面。
(2)仓储子系统。商品储存、保管使商品在其流通过程中处于一种或长或短的相对停滞状态,这种停滞是完全必要的。因为,商品流通是一个由分散到集中,再有集中到分散的源源不断的流通过程。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中的商品从生产厂或供应部门被集中运送到装运港口,有时需临时存放一段时间,再装运出口,是一个集和散的过程。它主要是在各国的保税区和保税仓库进行的,主要涉及各国保税制度和保税仓库建设等方面。从物流角度看,应尽量减少库存时间、储存数量,加速货物和资金周转,实现国际物流的高效率运转。
(3)商品检验子系统。由于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具有投资大、风险高、周期长等特点,使得商品检验成为国际物流系统中重要的子系统。通过商品检验,确定交货品质、数量和包装条件是否符合合同规定。如发现问广州到义乌物流题,可分清责任,向有关方面索赔。在买卖合同中,一般都定有商品检验条款,其主要内容有检验时间与地点、检验机构与检验证明、检验标准与检验方法等。
(4)商品包装子系统。杜邦定律认为:63%的消费者是根据商品的包装装潢进行购买的,国际市场和消费者是通过商品来认识公司的,而商品的商标和包装是公司的面孔,它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科技文化水平。
(5)国际物流信息子系统。主要功能是采集、处理和传递国际物流和商流的信息情报。没有功能完善的信息系统,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将寸步难行。国际物流信息的主要内容包括进出口单证的作业过程、支付方式信息、客户资料信息、市场行情信息和供求信息等。
2、物流系统的特点
(1)物流系统本来就是客观存在,但一直不为人们所认识,从而未能能动地利用系统的优势。物流系统的各个要素,在社会的长期发展历程中,都已有了较高的水平,因而一旦形成物流观念,按新观念建立物流系统,就会迅速发挥系统的整体优势。
(2)物流系统是一个大跨度系统。这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地域跨度大;二是时间跨度大。国际物流的地域跨度之大自不待言,即使是企业间物流,在现代经济社会,跨越不同地域也是常有的事。大跨度系统带来的主要问题是管理难度大,对信息的依赖度高。
(3)物流系统稳定性差而动态性较强。它和生产系统一个重大区别在于,生产系统按照固定的产品、固定的生产方式,连续或不连续生产,少有变化,系统稳定的时间较长。而一般的物流系统,总是连接多个生产企业和用户,随需求、供应、渠道、价格的变化,系统内的要素及系统的运行经常发生变化,难于长期稳定。稳定性差,动态性强带来的主要问题是要求系统有足够的灵活性与可改变性,这自然会增加管理和运行的难度。(4)物流系统属于中间层次的系统范畴,本身具有可分性,可以分解成若干个子系统。同时,物流系统在整个社会再生产中又主要处于流通环节。因此,它必然受更大的系统如流通系统、社会经济系统的制约。
(5)系统的复杂性。物流系统要素本身便十分复杂,如:物流系统运行对象――“物”,遍及全部社会物资资源,不可能不引起物流系统的复杂;此外,物流系统要素的关系也不如某些生产系统那样简单而明显,这就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
(6)系统结构要素间有非常的“背反”现象,常称之为“交替损益”或“效益背反”现象,在处理上稍有不慎就会出现系统总体恶化的结果。发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物流系统的“后生性”。物流系统中许多要素,在按新观念建立物流系统前,早就是其他系统的组成部分,因此往往较多受原系统影响的制约而不能完全按物流系统的要求运行。
(二)条件战略
1、不断改善国际贸易条件。用皮与毛的关系来形容我国国际物流企业与国际贸易的关系较为贴切,“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国际贸易的开展乃是进行国际物流活动的前提和基础,而国际物流活动只是为国际贸易服务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通过国际贸易创造一些优越的交易条件,获取他国优惠的贸易政策,则我国的物流企业所进行的与之相适应的国际物流活动也就能够取得“搭便车”的种种好处。
2、制定优势政策。由于我国国际物流企业刚刚兴起,其产业基础十分薄弱,国内制造业很难提供先进的物流装备与设施,许多设备只能依赖进口,不仅大大提高了物流成本,而且还限制其从事一些大项目的国际物流活动。国家计委曾早在“中国装备制造业‘十五’发展规划”中就提出过,要在国内一些发达的港口城市建设成一批国际一流的装备工业基地,而国际物流装备自然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鉴于这些城市进行国际物流活动的区位优势,这一政策的实施必将大大加强我国物流企业进行国际物流业务的升值空间和活动范围。
3、大力发展国内新型物流。国际物流只是我国物流企业进行国内物流的延伸,国际物流必然受制于国内物流的发展水平。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物流社会化程度低,物流管理体制混乱,机构多元化,原物资部、原商业部、对外经贸部、交通部以及中央其他各部、城乡建设环境部均有各自的物流系统。这种分散的多元化物流格局,导致社会化大生产、专业化流通的集约化经营优势难以发挥,规模经营、规模效益难以实现,设施利用率低,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资金浪费严重,长期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发展信息化、现代化、社会化的新型物流是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流通体系的重要内容。
4、培养国际物流人才。物流方面的人才短缺,是我国国际物流发展的巨大障碍。从国外物流和配送的发展经验看,企业要求物流方面的从业人员应当具有一定物流知识水平和实践经验,从事国际物流活动的人员更要具备相当的国际贸易知识和技能。为此,国外物流的教育和培训非常发达,形成了较合理的物流人才的教育培训系统。相比较而言,我国在物流方面的教育还非常落后,导致市场上基本符合企业要求的物流经理型人才非常少,掌握国际物流技术的人才更是凤毛麟角。所以,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已成为国际物流业发展措施当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可以采取双向的培养方案,一方面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通过输送一批人员到国外进行学习和训练。同时,创造条件吸引一些国外物流人才为我所用;另一方面积极健全国内的教育培训系统。不仅要在正规的高等院校设置物流管理专业,培养高层次物流人才,而且还应重视对物流从业人员进行应用对策性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