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企业管理的问题与分析
更新时间:2020-08-04 13:35:03
摘要本文从物流企业的计划职能、组织能力、领导职能三个方面在企业入手,浅析了现今市场经济条件下,物流企业在管理运作方面
物流(Logistics),即后勤保障,我国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对物流的定义为:“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这个定义指明了物流的八大基本功能要素,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物流业的发展程度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近年来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为社会提供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然而物流业的发展速度过快,忽视了物流企业自身的管理建设,反而进一步制约了物流业的发展速度。
物流企业管理同其他企业管理一样,均是在一定生产力和一定生产关系水平中进行的共同劳动。企业管理的三大主要职能即:计划职能、组织职能和领导职能。但作为物流企业在这三个方面均有不同于其他企业管理的特异性。这三个问题也是我们在物流企业管理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一,计划职能。计划即企业在一定时期的奋斗目标。通过计划的定制、执行和检验,以达到协调和合理分配企业中各种经济活动,有效地应用企业资源,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任何企业的管理中计划职能都是首先需要提出和解决的。在我国的物流企业管理中普遍存在观念上的落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对物流的理解只限在于字面上的意思,认为物流不过是将货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移动运输过程,导致现在的物流企业处于一定的被动状态,所以在物流企业的规划中一定要企业意识到物流不是单纯的产品在空间上的移动,而是指超越企业界限的新型扩展,以客户服务为中心,通过集成化的生产与流通,根据需求端的需求,组织合理安排生产供应物流活动。让企业接受现代化物流观念,强化对国际物流理论与实践信息的了解。物流企业管理计划中要树立用户至上的原则,针对不同企业的不同要求变化,以最快的速度把产品送到客户手中,来提高用户对本企业产品的满意度,建立符合国际物流水平的管理系统。二是对物流行业的管理重视程度不够。物流行业作为“第三利润源”,他可以有效的降低企业资源成本,提高市场运行效率,一个高效的物流管理能够极大的缓解企业的成本压力,同时能够显著减少企业在运输、储存过程中不必要的消耗,从而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一个好的计划则是高效物流管理的源泉。
第二,组织能力。即是将其各种要素从时间与空间上相连接,进而投入转化为一个有机整体服务的能力。精心培养的组织能力可以是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来源。其主要的解决途径是提高物流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建设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的物流管理信息化道路。而对于物流管理的信息化企业同样仅停留在表面上的认识。部分企业管理者认为将诸如“打印机”、“传真机”等信息设备装配完毕,信息化的工作就已完成大半,剩下的仅是要求工作人员会使用,企业信息化便完成了。显然,这种所谓的企业信息化是不完整的,不能达到现代物流企业管理的要求。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意义是利用信息化设备对企业进行管理改造,不是单纯的添置和使用设备,形而上学的思想会导致信息系统与物流企业的实际需要脱离,破坏物流企业的信息与管理的相关性,使得信息化无法起到预期效果。
首先,要明确物流管理信息化永远都是为企业管理服务的,它同时促进了管理理论、方法的提升与发展。在实施信息化的过程中,需要把物流企业管理理念中的创新和变革内容通过信息技术在企业内部实现传达和应用,要将信息化技术与物流企业管理相融合,利用信息化对企业本身进行改造。这首先就要求企业的管理者拥有较高的信息化管理能力,掌握信息技术的利与弊,将有限的人力和资金投入到最需要的地方,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这也是物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能够成功实施的先决条件。
其次,要充分认识到“人”在现代物流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企业中的“人”即员工,他们的信息化水平直接决定着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广州到潜江物流成败,他们是政策、管理方法的最终执行者。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往往仅重视战略制定,企业都知道要做好物流管理,要提高服务质量,必须依赖一流的服务体系,但是仅仅制定标准的物流流程、配置,没有细化到员工能够理解并实施的层面,那么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最终将变为一纸空文。因此,企业需要重视员工的信息化培养。使员工不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信息化管理,而是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员工参与到信息化的建设进程中来。
最后,现代物流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建设需要企业外部的支持。物流行业涉及的地域广泛,在目前的政策、法规之下异地执法有许多不便之处,希望国家和地方能够尽快对物流标准化平台进行规范定义,出台相关的法规、政策,方便异地执法的实施。同时,各类高效物流企业间形成联盟组织,引导建立相互协调协作的机制,从信息上资源共享,方便物流企业建立高效安全的物流网络;建立起大的规范的物流品牌,自动淘汰小的不规范的物流企业,继而带动整个物流网的优化与调整。从长远看,一个优良的物流网络必将为各个物流企业创造更大的发展前景和利润空间。
第三,领导职能。即对员工的管理以及研究、协调员工与员工、上级与下级之间的关系。领导职能内涵是将员工的个人目标与企业整体目标相协调。这也是物流企业管理中最频繁遇到的问题。其中最常见的是缺乏行之有效的人才管理策略。
要让员工了解企业的长期目标是什么。国内很多物流企业都没有明晰的长期发展目标,只是一味地关注当前的利润状况,员工并不了解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对于个人未来的发展前景感到迷茫,对于个人发展目标和企业发展的关系感到难以预测,不知道自己在企业发展中作用和地位,如何发挥个人优势,能够得到何种长期利益,以致在实际工作中失去了积极性和主动性。因而要为员工制定出个体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消除员韶关到宜宾物流工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的困惑,使其了解企业的发展前景,将员工的职业生涯融入到企业的发展目标之中。物流企业还可为核心员工建立相应的职业发展档案,用来跟踪记录其发展的需要和成绩。
此外很多物流企业管理者虽然字面上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但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并没有从思想根源上贯彻“人本管理”思想。特别是中小型物流企业,领导层经常是高高在上不下基层,并不了解底层员工的工作、生活状态,不能站在员工的角度去了解他们的需求,错误的把自己的满足状态等同于员工的感受,态度上不会尊重员工,无视员工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不关心员工的自我目标实现,仅仅把员工看成是财务报表中的一个数字。这种管理理念的恶果就是员工工作效率低下,甚至导致员工离职。因此领导层不能在“以人韶关到鹤壁物流为本”的问题上仅作表面功夫,可定期与一线员工进行交流,甚至参与到一线的工作中去,了解他们所看到的企业问题,及其所关心的问题,及时有效的对管理规则作出对应的调整,员工才能无后顾之忧的全心为企业服务。
另外,物流企业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一是对非物质激励不够重视。大多数企业只是注重薪酬、奖品、福利等物质奖励,但是对于部分员核心员工来说,物质奖励并不是最重要的,他们更多的是关心个人的荣誉奖章、职位提升、长期职业规划等。二是薪酬缺乏吸引力。相较于其他企业,物流类企业薪酬水平普遍不高,与其他行业相比,缺乏竞争力。同时企业薪酬结构欠合理,薪酬主要由固定薪酬与可变薪酬两部分构成。我国物流企业薪酬仍以固定部分为主,造成岗位决定薪酬,导致员工达到一定职位后反产生惰性,降低了工作效率,对企业的经济效益造成损失。所以要改善薪酬分配制度,建议物流企业采用高弹性薪酬模式,可变薪酬占整个薪酬的比重应该随着职位的上升而变高,增加核心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物流企业的管理能力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短期效益与长期发展,而这一切都没有标准的模式,需要在现实的工作环境中逐步调整。所以,我们既要学习国际上先进的管理模式,同时又要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探索建立融合东西方管理精髓的全新管理方式,从公司目前及未来的发展需要出发,制定全面的、科学的管理计划,建立有效管理机制,提高企业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