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工程专业硕士项目化培养模式研究
更新时间:2020-08-10 12:00:01
[摘要]本文基于物流工程专业硕士项目化培养的指导思想,把项目管理知识体系贯穿专业硕士培养全过程。培养过程的各阶段依据项目管理的科学思想认真把握、科学控制
1 引 言
人类社会,蒙昧百万年佛山到遵义物流,狩猎数万年,农牧几千年,工商几百年,信息社会几十年,社会进步的速度越来越快。人类社会呈现信息社会、知识经济的特征,服务经济取代产品经济成为社会主流,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因而,自主创新成为国家、企业的生命线。自主创新是明显具有项目特征的活动。围绕建设创新型国家、构筑和谐社会、坚持科学发展观,形成项目导向型社会、项目导向型政府和项目导向型企业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大趋势。
物流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具有一定工程技术基础,掌握现代经济学和管理学知识,能够对各种物流系统进行规划、分析、设计、实施、评价和管理的高级实用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区别学术研究生的培养模式,物流工程专业硕士的培养本身所体现出的项目特征十分明显。物流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培养必须采取一系列的项目活动,保障其“产品”顺应时代潮流,适应市场需求。因此,把项目管理知识体系(PMBOK)贯穿“产品”的“生命周期”(培养过程),培养过程的各阶段依据项目管理的科学思想认真把握、科学控制和客观评价,具有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2 物流工程专业硕士培养项目是一项系统工程
物流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原因之一是培养方案的实施涉及学校、企业和社会等相关部门;二是培养计划的执行涉及招生考试、理论学习、案例讨论、生产实践、毕业论文等教学环节;三是培养目标的实现涉及师资培养、教材建设、实践教学等学科建设内容。项目范围界定、子项目划分及项目范围的变化控制,其作用是保证项目计划包括成功完成项目所需要进行的所有工作。范围分为产品范围和项目范围。产品范围指物流专业硕士适应社会需求的特性和专业功能,项目范围指物流工程专业硕士培养目标的实现而必须进行的工作。产品范围和项目范围二者很好地结合,可以确保项目目标的实现。
项目管理的核心思想是视项目为系统工程。物流工程专业硕士的培养包括范围、费用、时间、质量、风险、人力资源、沟通等项目过程。物流工程专业硕士培养项目的综合管理就是要树立综合性和全局性管理的思想,全方位、全过程的系统控制,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对项目进行集成化的管理。一是项目规划要体现系统性,系统地把握知识经济的时代特征、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科学制定培养方案。科学划分工作分解结构(WBS),确定网络规划图,找到关键路径。同时,对网络规划图的任务项安排教学资源,要求做到:课程设置科学化、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体系规范化和培养过程体系化。二是物流工程专业硕士培养项目管理要体现系统性。培养方案要根据需求及时调整。
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考虑“产品”的社会需求,不考虑“产品”的特殊品质,仅仅按照既定的培养方案按部就班的执行。由于物流工程硕士培养针对的对象主要是企业中负责物流工作的部门主管和业务人才,这种传统的教学管理方法不考虑市场的人才需求,不能顺应社会需求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不能适应信息时代对物流人才的迫切需要。我们必须对物流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按照项目管理的科学理论,进行系统的需求分析,确定项目的目标、范围、内容、质量、资源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
3 物流工程专业硕士培养过程控制的具体内容
物流工程专业硕士培养项目的控制主要包括项目的进程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和风广州到石狮物流险管理。
3.1 物流工程专业硕士培养进程管理
进程管理包括项目活动的计划、排序、进度控制。工作分解结构是项目进程管理的基础,物流工程专业硕士培养项目的工作主要有:招生考试、各门课程的学习、教学实践和毕业论文的写作等内容。物流工程专业硕士的进程管理是在培养方案确定后,为实现培养目标,完成项目范围确定的各项工作所开展的进程管理与控制活动。
3.2 物流工程专业硕士培养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为确保项目质量目标要求而开展的项目管理活动。物流工程专业硕士培养质量的管理包括项目的质量规划、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J.M.Juran)博士认为:质量就是产品的适用性,即产品在使用时能够满足用户需要的程度。物流工程专业硕士的质量管理就是保障其满足社会需求的程度。
3.3 物流工程专业硕士培养人力资源管理
项目人力资源管理包括组织规划、人员组织和团队建设。物流工程专业硕士培养人力资源管理包括物流工程专业硕士培养学科建设的各个方面,包括学科建设的组织规划、师资队伍的组织和教学团队建设等相关内容。因此,为了保证物流工程专业硕士项目的培养进程和培养质量,必须注重项目人力资源的管理。物流工程专业硕士培养的人力资源管理主要体现在师资的培养和为满足社会实践活动的社会资源的利用。
3.4 物流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沟通管理
项目沟通管理的对象是项目过程中的全部沟通活动及其效果。物流工程专业硕士项目的沟通涉及行政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及企事业单位的有关人员。相关责任方的有效沟通是完成教学任务、保障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教师和学生的有效沟通体现在课堂上就是教师必须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教学技巧。同时课后作业、组织案例讨论等教学活动的组织都是项目沟通管理的领域。
3.5 物流工程专业硕士培养风险管理
风险控制包括项目风险的识别、分析对策及风险控制。物流工程专业硕士的培养环境处于知识经济进程越来越快、物流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物流市场人才需求越来越高端、物流专业技术进步飞速发展,各种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物流专业硕士培养项目的状态报告是风险管理的有效工具,通过对项目风险进行优先级评价,抓住主要风险问题,优先解决。
4 物流工程专业硕士培养项目的评价
物流工程专业硕士培养项目的评价:一是培养环境的优劣,二是培养过程的动态管控,三是产学研合作培养机制的完善,四是“产品”的跟踪反馈机制的建立。
4.1 物流工程专业硕士培养全过程动态项目管理模式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打破专业硕士培养周期重复化的先例,实行每期专业硕士作为一个项目来看待,按照“启动―计划―执行与控制―收尾”的全过程项目管理的科学理念,以分析社会和企业需求为出发点,明确物流工程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结合培养目标,研讨确定项目化培养方案,建立内外结合的全方位教育监控反馈机制,推进全过程动态项目管理模式。
4.2 物流工程专业硕士培养的产学研合作机制
专业硕士一般采用在职学习方式,毕业后不存在就业的问题,所以,专业硕士教育不是面向社会的普适性教育,而是面向企业的特色教育。近年来,国家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倡导专业硕士服务企业。因而,产学研合作成为适合专业硕士教育的最佳实践,是其他教育体制所不具备的优势。因此,专业硕士的教育应当延伸到企业中去,实现专业硕士工学交替模式培养。在学员管理方面,院校侧重于知识培养,企业侧重于思想、日常管理和部分培养工作管理。在教学方面,将企业的问题带进校园研讨,以企业的问题作为论文选题,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培养高层次人才。提高学生学习与研究能力,推动人才培养的适用性,发挥学生、企业、学校三者积极性,取得多赢互利。
4.3 内外结合的物流工程专业硕士培养全方位监控反馈机制
在推进全过程动态项目管理模式的进程中,研究适时、适势、适宜的社会需求。顺应社会韶关到德宏物流经济发展潮流,符合国家发展战略,适宜地方转型发展要求。物流工程专业硕士教育的多个利益相关方包括:政府、社会机构、企业、学员和学校。其中,评价主体是企业、事业单位、专业评价组织、学生及家庭以及高校自身。他们各自对专业硕士教育有不同的需要,各自从自身需要出发对专业硕士教育进行着不同的价值判断。
5 结论及展望
物流工程专业硕士的项目化培养方式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培养单位需要整合内外部教学资源,不断通过市场调节,搭建各相关主体的信息交流与反馈机制。顺应项目化社会发展趋势,适时创新管理制度、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从而打造自身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在培养模式方面,要积极倡导新型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在教学方法方面,应组合多种教学元素,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在推进全过程动态项目管理模式的进程中,研究适时、适势、适宜的社会需求,实施物流工程专业硕士的项目化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