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技术融合与物流产业升级
更新时间:2020-08-20 20:35:06
【摘要】技术融合是技术在不同产业间扩散引发了溢出效应,进而促使技术融合现象产生。文章在技术融合与技术扩散的基本理论背景下,运用模仿行为经济学的观点探讨了
技术融合是技术在不同产业间扩散引发了溢出效应,进而促使技术融合现象产生。文章在技术融合与技术扩散的基本理论背景下,运用模仿行为经济学的观点探讨了技术融合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技术融合对物流产业升级的影响。
物流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基础产业,其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现代物流业对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起着明显的促进作用,物流把众多不同类型的企业、部门、产业以及消费者通过产品的流动联系在一起,物流产业的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其相关联产业的发展水平。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了传统物流的发展。技术融合更是促进了传统物流产业的升级。
一、技术融合与技术扩散
技术融合的过程实质上是技术在不同产业间扩散的结果和应用引发了溢出效应,进而促使技术融合现象产生。各产业通过引进、学习新技术,对本产业的技术进行改造,并促使其与自己原有的技术相融合,创造出新工艺和开发出新产品,这种现象被称为技术融合。按照熊彼特的观点,创新扩散主要是局限于同一产业内同类企业间的技术扩散,而技术可以在不同产业和企业间扩散和创新,实现不同技术的融合创新,其中包括上、下游产业的创新、融合以及具有一定关联性产业间的技术扩散和融合。
“扩散”被看作是一个模仿过程,信息是通过人际交流传播的,其方式与传染病扩散类似。因此,技术扩散模型在本质上是“传染病式”的。Bass于1969 年建立的关于耐用品的一次购买模型(Bass深圳到温州物流模型)主要从宏观角度研究新产品被市场接受的程度及新产品在市场中的扩散速度,以此来探讨影响扩散规模和扩散速度的主要因素。Bass模型把一项技术在市场上的扩散速度归结为两大影响因素:外部影响:大众传媒如广告等;内部影响:人际之间的交流。即采用者对未采用者的宣传。
Bass模型为:
其中m是市场潜在采用者总数,N(t)为t时刻累积的采用者人数,p为创新系数,q为模仿系数。模型第一项p[M-N(t)]代表采用者中那些只受外部影响作用的部分,称为创新者;第二项N(t)[M-N(t)]代表那些受先前采用者的影响而采用的人数,称为模仿者。
根据传染病模型描绘的技术扩散增长曲线是一个S型逻辑时间曲线(图1)。根据图1和图2可以看出技术扩散的速度先增加,经过拐点后逐渐趋于下降。
由于技术融合是通过对本身技术的改进或者引进新技术与原有技术的融合,从而创造出新产品或开发出新工艺,所以技术融合本身就是一种技术创新。学习和引进新技术的过程就是新技术的扩散和模仿过程。新技术与原有技术的融合,成为一种新的创新技术。创新技术的扩散又为更多的新产品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在扩散过程中,需求将沿着S 型逻辑曲线增加,因此最终采用者的比例将远大于没有进行技术融合的最终采用者的比例。
对于技术融合的技术扩散而言,技术在不同类型产业和企业间扩散和创新,以及在具有一定关联性产业间的技术扩散和融合,会导致创新系数p和模仿系数q的变化,并进而决定了在技术融合条件下的创新扩散将出现新技术更早的推广和普及,由于技术相互间的自我增强机制,使得技术融合下的创新扩散曲线在经过交点之后高于没有发生融合的扩散曲线,提高和推迟技术的临界规模(见图2)。
二、技术融合推动产业升级的机理
1、模仿行为的观点
行为经济学认为,在人类进化的现阶段,人们的思维中缺乏产生一个经济运转良好的市场体系的电脑系统,人们常以区隔或间隔的方式行事,导致模仿行为的广泛存在。用经济学的语言解释,模仿行为是指在经济运行中,后动经济行为主体受先动经济行为主体的影响,在经济利益和规避风险动机的驱使下,学习先动经济行为主体的一种经济行为。在企业生产的投资过程中,生产者的投资行为往往不是独立的,生产者经常会依赖和模仿他人的行为而忽视自己的理性判断。经济学上将其称作是一种“羊群行为”。虽然从经济学角度来说,这种简单跟随他人的“羊群行为”会导致社会福利的极大损失,但对处于信息不对称下深圳到阿拉善物流的投资者和消费者来说,这种非理性的行为却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在现实经济中,对信息技术的投资和引进中存在着广泛的模仿行为,投资者常常是依据大多数人的投资行为而做出预期和决策。国内学者任寿根(2002)在研究西方行为经济学的基础上,根据经济生活中的模仿行为,提出了模仿行为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一是在一个经济社会中,不可能所有的经济行为主体都是同质的,一定有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之分;二是在一个经济社会中,不可能所有的经济主体同时行动,一定有先动与后动之分。
2、信息技术在某一产业内企业间的模仿扩散
由模仿行为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可知,在发生技术融合的过程中,根据模仿行为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某一产业必定存在一些强势企业,其首先能比弱势企业发生信息技术的融合。这些强势企业通过技术融合,提高了企业的技术水平,使得这些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等方面具有了明显的技术优势,技术上的优势不但能够有效的降低企业的成本,而且还能使其产品具有更高的附加值。同时,融合后的产品比原来更大的满足了市场的需求,企业获得了更大的利润。其他企业为了达到与这些先动企业相同的技术和业务状况,必然纷纷模仿这些强势企业的行为,逐渐导致了技术的模仿扩散(见图3)。众多的模仿能使创新成果获得大面积的扩散。这种扩散不仅会影响一个产业,而且足以影响其相关联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如图3,在经济领域中,当先动者(初始示范人)采取一种正向经济行为后,例如,发明一项先进的生产技术或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如果后动者(准模仿人)仿效先动者采取相同的行为,这种模仿行为会产生累积效应,以几何级数率增长,使示范人的正向行为得以迅速传播、扩散。例如对于某一产业内的企业M0、M1、M2、M3,其中M0为产业内的强势企业,它首先发生技术融合,生产出新的融合产品。这个新的融合产品具有更高的技术含量,形成了的市场需求,增加了M0的利润。在受到利益动机的驱使下,其他企业(如M1)就会纷纷模仿强势企业的行为,这样M0就成为技术融合的初始示范人,而M1就成为了模仿人。接下来,M1又会作为示范人,M2作为模仿人,使得技术融合过程得以延续下去。这个过程持续下去的结果是,该产业内其他企业发生技术融合,导致整个产业的生产和业务过程发生改变,从而形成了新的融合产业。因而,通过产业内企业的技术、组织和业务的学习过程,经过一定的时间,该产业内的大多数企业通过技术融合获得了较高的技术水平和较高的价值创造能力,根据模仿“从众”的规律,当多数企业技术融合后,产业中的少数企业也会模仿大多数企业的行为,进行技术融合,最后该产业获得了升级。
三、技术融合与物流产业升级
1、技术融合促进了传统物流业向现代物流业的转变
由于物流信息技术的运用,传统物流企业可以为消费者提供一体化的物流服务,包括各种方式的运输、大规模仓储、物流信息服务,以及完整的供应链管理服务。信息技术对传统物流产业的渗透逐渐消除了运输业、仓储业之间的技术性进入壁垒, 运输、仓储等产业之间的传统界限在技术融合的条件下开始变得模糊,并逐渐被彻底打破。随着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对传统物流业的不断渗透,使得“物”在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和流通加工等过程中的信息得以及时掌握和反馈,企业有能力通过信息的获取、处理和控制来对各种分立的物流资源进行整合,形成物流企业专业性的物流服务能力。信息技术的融合促进了对物流中大量的,多变的数据的快速、准确、及时的采集、分析和处理的功能,大大提高了信息反应的速度和对客户的服务水平。信息技术融合使得物流企业不但可以对客户资源进行信息掌握和整合,也包括对构成现代物流供给基础的运输、仓储等环节的信息资源整合。物流信息技术实现了数据的快速、准确传递,提高了仓库管理、装卸运输、采购、订货、配送发运等环节的自动化水平, 将传统上分立的运输、仓储、配送、包装、加工等物流服务整合成一体化的物流服务。而对于物流企业来说,一旦拥有了这种基于技术融合基础上的资源整合能力,企业提供的服务就完全不同于单一功能性的运输服务或仓储服务,从而成为具有现代意义上的物流服务。根据上述的模仿行为经济学观点,技术融合的创新扩散开始在物流产业内蔓延,传统物流产业开始转变为现代物流产业。图4显示了基于技术融合基础上的现代物流产业的形成。
2、技术融合对物流产业升级的效应分析
(1)技术融合使物流产业获得产业创新的能力。根据Freeman的产业创新理论,产业创新是一个系统的概念,包括全方位多层面的创新。其中包括技术和技能创新、产品创新、流程创新、管理创新(含组织创新)和市场创新。技术融合带来一种扩散性的技术创新,是科学技术体系统一化发展的要求, 是建立在革命性技术创新之上的新型技术创新。创新技术的扩散又为更多的新产品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并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节约。通过技术创新与技术扩散,传统物流产业结构得以改变,同时又伴随着制度创新、组织创新、业务创新和产品创新,从而获得了物流产业的创新。创新导致传统技术的改造和摧毁,使其获得新的业务能力和实现业务的转换与升级。
(2)技术融合推动了物流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产业结构的优化是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库兹涅茨和钱纳里认为发展是结构的成功转变结构演进的过程也是竞争力不断提升的过程。技术融合通过成本费用的降低和效率的提高,使物流产业获得价值增值效应,延缓了物流产业的生命周期。信息技术对物流产业的渗透和融合,通过技术扩散和产业创新的连锁反应,使得物流产业的产业结构得到转换和升级,提高了物流产业竞争力。而技术融合对物流产业的促进提升过程其实就是各产业增加技术含量与资源重新优化整合的过程。特别是关键性信息技术的融合及应用成为了物流产业无形的知识和技能,有利于根据客户服务对象的不同提供个性化和差异化服务,更好地满足客户的具体要求,从而形成自己的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
(3)技术融合促进了物流相关联产业的提升。赫希曼认为,一个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有前向关联、后向关联和环向关联三类方式。从物流活动的特点及物流产业的特征来看,与物流产业关联的产业不仅包括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而且也包括第三产业的其他部门。从后向关联关系来看,与物流产业直接关联的产业主要包括运输设备、包装机械等产业部门,物流产业吸收这些产业的产出。从前向关联来看,与物流产业直接关联的产业很多,既包括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也包括第三产业的其他部门,因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其他产业部门,都存在着对物流产业的需求(比如运输和储存),而物流产业也为这些产业提供了服务(比如运输和储存)。在环向关系上,物流产业与一些产业也存在环向的关联,这些产业一方面为物流产业提供产出,即物流产业对这些产业形成需求;另一方面,物流产业为这些产业提供服务,即这些产业形成了对物流产业的需求。可以与物流产业形成环向关联的产业主要有运输设备、包装机械等产业部门。
技术融合促进了物流产业的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这时,物流产业就能够为其他产业部门提供更多的物流服务,此时其他产业将会对物流产业形成更多的需求。珠海到鹰潭物流
【参考文献】
[1] 魏际刚:物流经济分析[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2] 帅斌:物流产业经济[M].科学出版社,2006.
[3] 康凯:技术创新扩散理论与模型[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
[4] 马健:产业融合论[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 任寿根:模仿行为经济学分析[J].经济研究,2002(1).
[6] 于刃刚、李玉红:论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J].生产力研究,2003(6).
[7] 马健:物流企业的信息化融合研究[J].科技与经济,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