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物流管理体系的改造与优化
更新时间:2020-08-30 03:35:04
摘要企业在进行物流管理体系的改造、优化时,应着重于硬件设施的优化、作业效率的提高、作业流程的优化、信息系统的优化这4个方面。关键词物流管
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研发、生产、分销、消费市场的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中国作为新的全球经济发展增长极,必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同时,中国经济也需重新定位,从单一的世界加工制造工厂向世界市场、研发中心、品牌中心转变。从家电、服装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动向就可以看出这种转变的速度和必然性。例如,海尔、TCL、格力、美的已经向国际化发展,在国外建立研发中心、生产基地、建立分销渠道,销售自己品牌的产品;美特斯邦威、安踏、大杨、匹克、中国动向等已摆脱传统意义上的低价格、代工生产的模式,从品牌建设、产品研发、产品设计、原辅料采购、加工生产、物流、分销、零售终端建设等整个商品价广州到荆门物流值链的角度中考虑自身的定位(如图1所示)。随着企业在整个价值链中参与度的增加,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赢利能力、规模不断扩大。在这种转变过程中,企业已不能以低成本、高质量产品作为核心竞争力,而需要以全球的视野,看清未来全球产业转移的必然性,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分析自身的定位、竞争优势。
在供应链中,物流作为贯穿、连接整个供应链的关键环节,成为提高供应链效率的核心。在服装、IT、汽车、电子商务、零售、快速消费品等行业,供应链运作效率、物流成本控制成为企业能否在同类企业中胜出的关链因素。
供应链涉及企业内外、上下游资源的管理与整合,是一个复杂、逐步完善的过程,目前比较可行的方法是先从企业内部可控的部分着手,将企业内部的采购、生产、分销、物流管理体系理顺,同时完善信息及财务系统,然后再逐步涉及外部的供应商、代工厂、经销商、第三方物流。
本文以企业物流管理体系的改造、优化作为切入点加以说明(图2)。目前,许多企业的物流管理体系比较粗放,硬件设施缺乏科学的规划,建筑结构、作业现场平面布局、物流设备规划不合理;缺乏合理的作业流程、管理制度,造成作业效率低下;对物流作业只是凭经验管理,没有对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无法获得对未来作业进行指导的依据;信息系统与现实的作业步骤、流程不匹配,一方面,操作人员无法获得信息系统对作业的支持,另一方面,管理者、客户无法将KPI以及其他管理需求通过信息系统落实到现实的物流作业中。实际上,物流体系改造、优化的目标是要满足客户的需求,提高作业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形成可复制、标准化的物流作业、管理体系,其具体体现如图3所示。
硬件设施的优化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作业区域平面布局的优化和物流设施的优化。
1作业区域平面布局的优化
首先,根据服务对象所属行业物流特点的不同,确定物流配送中心的功能分区,一般分为:收发货区、暂存区、仓储区、分拣作业区、集货区、复核区、退货区、票据室、特殊商品单独储存区等。其次,需要对物流中心每日、月、年的物流量进行EIQ分析,充分考虑各个区域每日物流量的波峰、波谷、平均值,确定各个区域的作业面积。最后,根据作业的相关性将这些区域合理地组合在一起,形成合理的布局方案。
2硬件设施的优化
硬件设施可以辅助提高物流配送中心的作业效率,在进行设备选型时需要以物流作业效率、服务的实际需求及物流处理量为选型依据,在进行数据分析(商品ABC、EIQ、PCB)的基础上进行相关设备的优化。
作业效率的提高
物流配送中心作业效率的提升主要体现在仓储效率、搬运效率、拣选效率三个方面。
1仓储效率的提升
在物流珠海到亳州物流配送中心内,根据商品物流特性的不同可以有8种仓储形式:地堆、横梁式货架、驶入式货架、移动式货架、后推式货架、搁板式货架、流力式货架、自动立体仓库。配送中心内的各类商品适合采用何种形式的储存设备,需要对其进行数据分析后加以确定,如图4所示。
在物流配送中心的日常管理中,还需要定期对储位上的货物进行拼箱作业,将同类型、同批号、不满整托盘的商品进行合并,拼在一个托盘上,可以提高仓储区域货位的储存效率。
2搬运效率的提升
物流配送中心内存在大量的搬运作业,搬运作业意味着商品位置的移动。事实上,许多库内商品位置的移动相对于配送来说是无效作业,要尽量减少物流配送中心内商品的搬运作业,或缩短搬运的距离。因此,需要根据商品的物流特性(如出货量、库存周转天数、订单特性、商品出货包装形态等),对库内商品进行ABC、EIQ、PCB分析,对商品的存储位置进行合理规划。同时,还可以应用各种搬运设备如输送线、叉车来提高库内的搬运效率。
3分拣效率的提升
物流配送中心内的商品需要根据客户下达的订单快速、准确、高效地分拣出来,及时配送给客户。现阶段,物流配送中心接收的订单呈现多品种、小批量、高频率的特点,因而韶关到佳木斯物流分拣作业成为物流配送中心主要的服务功能,分拣作业消耗的成本在物流配送中心的成本构成中占有很大比重,如图5所示。通过使用自动化的分拣设备,可以大大提高库内商品的分拣效率。
作业流程的优化
目前,许多企业在物流的标准化管理方面比较欠缺,企业内部组织架构、作业流程、排班不合理,作业人员与自动化设备及信息系统结合不够紧密,致使企业在物流方面的投资效益不能发挥应有的水平。国内许多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物流中心,其实际的作业效率与原先设定的水平存有一定距离,主要原因就在于没有将作业人员、设备、软件三者有机地结合。作业流程的优化可以将三者相对合理地融合在一起,因此作业流程的优化显得非常重要。
信息系统的优化
物流配送中心的改造、优化,最终需要体现在信息系统的改造上,将之前三个阶段的改造成果通过信息系统的改造固化下来。从物流配送中心信息系统的结构来看,可以分为三大部分:业务协同系统(BCS)、仓储管理系统(WMS)、运输管理系统(TMS),如图6所示。
1业务协同系统
业务协同系统是物流配送中心与外部信息传递的平台,主要承担:客户订单导入,作业任务的下达、作业实绩的导出,信息查询,应收及应付费用的展现、处理,客服等功能。
2仓储管理系统
仓储管理系统主要承担物流配送中心内部的作业管理功能,包括收货、上架、分拣、配送、盘点、退货等功能。
3运输管理系统
运输管理系统主要承担物流配送中心商品从仓库出库运送到客户手中的运输作业管理功能,包括基础信息维护、业务资源管理、装卸管理、订单管理、运力管理、调度管理、计费管理、GPS监控管理、到港管理、客服管理、绩效考评11个功能模块。
通过上述三个系统,将客户与物流配送中心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最终提高了信息传递的效率和准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