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物流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教学探析
更新时间:2020-09-05 15:35:05
摘要随着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及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现代学徒制”已逐渐成为当前职业教育培育技术技能人才不可忽视的重要
一、现代学徒制的基本理论
传统学徒制曾经在中国封建社会和西方国家的家庭作坊式经营体制下盛行,即传统所称的“师傅带徒弟”。随着工业革命的对传统手工艺的冲击及现代学校的普及,传统学徒制逐步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弱化。然而,随着现代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的增加及教育理论的发展,特别是在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中又重新得到社会和企业的重视,这便是“现代学徒制”的萌芽。
所谓现代学徒制就是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推进的一项育人模式,其教育对象既包括学生,也可以是企业员工。对他们而言,就学即就业,一部分时间在企业生产,一部分时间又在学校学习。因此,学生和员工都可以从企业领取相应的工资。但是,作为一种韶关到镇江物流新模式,在推广中需要企业和学校专门制定相应的人事政策进行支持。
2015年8月,国家教育部办公厅公布了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名单。经专家评议,165家单位获批成为试点单位,其中试点地区共17个。河南省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入选试点企业,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5所学校入选试点高职院校。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入选行业试点牵头单位。
二、高职物流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必要性
(一)符合社会对物流人才高素质技能型需求
随着经济的结构的良性调整,物流行业作为国民经济中一个新兴服务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我国物流行业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在服务能力、基础设施和政策环境等方面都有了明显改善,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物流行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撑。在物流行业的快速同时,物流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有较高的道德素质和牢固的理论基础,还要用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具备探究的习惯和态度,具有较强的探究能力。这就要求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一方面要加强实际技能的扎实掌握,锻炼自身的实践能力;佛山到肇庆物流另一方面要能够活学活用,根据现实工作任务的不同灵活运用理论知识,提高解决物流行业、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弥补传统教育缺陷,提高物流专业学生就业率
我国的就业矛盾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一方面是学生抱怨工作难找,另一方面,企业感叹找不到人,在这种“就业难,招人难”社会现象的背后,是学校的培育机制和企业的用人机制脱节,缺乏有效汕头到广东物流的沟通机制。同时,目前我国的物流管理专业相对于国外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其知识理论体系、实践教学环境、师资力量储备等各方面还比较落后,尚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特别是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性要求使不少高职院校望而却步,一方面是实训室的建设投资大,易滞后,利用率低,致使学生的专业学习理论比例大,实践操作少,缺乏应对现场工作的操作能力,另一方面,校企合作开展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往往是“一头热、一头冷”,工学结合的模式很难有效推进。最终导致物流管理学生就业难,只好选择转行。这也成为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目前面临的“就业尴尬”。
(三)实现校企教育资源互补
国家学校教育必须配备的资源有教师、教学场所、实训资源等。受目前学生实训资源的短缺、滞后等缺陷的影响,学生在校接受的实践教育不能直接为企业所用,企业还需要有自己的团队对初就业者进行培训。同时,企业人员如果需要对学历低的技术能手进一步深入理论培训,因缺少相应师资,也是非常困难。这种校企两个资源的互补如果利用不好就会造成严重的教育资源浪费。
在现代学徒制体系下,将在学校、学生、企业三者之间建立合同关系,明确彼此的责权利,使教育关系和劳动雇佣关系有机融合,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过程中,享有实习工资或者由企业分担部分的教育费用,通过学校-企业的协同管理,既可以减少学生支出的受教育学费,提高教育资源的回报率;又能大大降低企业人力资源的招聘、培训成本,实现学生、学校、企业的“三赢”。真正实现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三、高职物流实施现代学徒制的有效措施
(一)支撑现代学徒制,重构课程体系
无论是培养模式还是课程体系,都是为了实现培养人才目标的支撑手段或支撑工具。同时课程体系又是支撑人才培养模式的手段或工具。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采用现代学徒制模式,就必须同时重新设计新的课程体系,以满足现代学徒制的本质要求。由于物流行业的特殊性、复杂性、实践性等因素,不能单纯以某个高职院校与某个物流企业制定特定的人才培养标准,这将导致学生的就业面狭窄,只能适应特定企业所需,因而与现代学徒制的精神背道而驰。
课程体系的构建既要依据传统课题体系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又要参照企业技术技能的传授方式。这就要求在构建课程体系过程中,需要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商讨研究制定,并经过实践检查,再商讨改进,再实践检查等一个不断循环提升的过程。
(二)实现学校企业共同培养学生模式
现代学徒制之所以称为现代是区别与传统学徒制教育模式,学校和企业在现代学徒制中没有主次之分,没有高低之分,只有分工不同。同时,学生在校是学生,在企业就是员工。采用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关键就是要学校和企业能够在培养学生方面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同时又真正融合。学校与合作企业以互惠共赢为基础,从物流管理岗位需求出发,参照行业企业标准,全程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共同制定岗位职业标准。依据“行业引导、企业参与、院(系)主体”的角色分工,深化校企合作内涵,创新行业订单、嵌入式、工学交替等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嵌入企业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企业人员,在学生实训中共享企业工作现场,通过全方位的内容嵌入、师资嵌入、资源嵌入,最大限度发挥校企资源共享优势,实现人才培养的职业化。
(三)采用弹性学制,改革传统考核形式
弹性学制狭义的定义是指学习内容有一定的选择性,学习年限有一定的伸缩性的学校教育教学模式。弹性学制的最大特点是学习时间的伸缩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以及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选择性。这样既可以满足工学交替培养模式的要求,又能契合教学周期与生产周期差异、教学内容与岗位要求差异,实现课堂与岗位的有效对接,教师与师傅、教室与车间、教具与工具有机统一,达到无适应期人才培养目标。
四、总结
开展物流管理现代学徒制教学并非易事,作为一种教学管理的创新模式,其观念的接受、模式的改革、体系的重构等都需要社会、学校、企业的共同努力和协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