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RFID在现代物流应用的对策建议
更新时间:2020-08-23 21:00:07
【摘要】本文对RFID技术进行了介绍,分析了RFID在生产物流、存储管理、运输管理、商品零售等领域中的应用,并就如
本文对RFID技术进行了介绍,分析了RFID在生产物流、存储管理、运输管理、商品零售等领域中的应用,并就如何改进RFID在物流管理应用中的不足提出建议。
物流 RFID 标签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是支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个性化商业时代的到来极大地促进了现代物流的发展,促使整个产业处于发展的上升期。然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离不开对高新技术产品的运用。RFID技术作为一项先进的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技术,被公认为21世纪十大重要技术之一,已经成功应用到生产制造、公共安全等各个领域。将RFID技术引入物流管理,对于整个物流行业的发展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RFID的工作原理、技术优势和发展趋势
1、工作原理
RFID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缩写,即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当RFID标签进入阅读器工作场时,其天线产生感应电流,从而RFID标签获得能量被激活并向阅读器发送出自身编码等信息;阅读器接收到来自标签的载波信号,对接收的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后送至计算机主机进行处理;计算机系统根据逻辑运算判断该标签的数据的合法性,针对不同的设定作出相应的处理和控制,发出指令信号;RFID标签的数据解调部分从接收到的射频脉冲中解调出数据并送到控制逻辑,控制逻辑接收指令完成存储、发送数据或其它操作。
2、技术优势
RFID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具有条形码所不具备的防水、防磁、耐高温、使用寿命长、读取距离大、标签上数据可以加密、存储数据容量更大、存储信息可更改等优点。它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大幅提高货物、信息管理的效率,还可以让销售企业和制造企业互联,从而更加准确地接收反馈信息,控制需求信息,优化整个供应链。
3、发展趋势
从全球范围看,是否具有“RFID能力”逐渐成为衡量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准之一。从我国来看,物流领域是RFID技术最有发展潜力的领域。据市场研究公司IDTechEx预测,到2016年我国将占全部30亿美元邮政服务RFID市场的50%。目前该技术已经逐步成熟,加之人们对识别技术提出更高要求,传统的条形码技术已经难以适应,RFID必将成为倍受人们推崇的技术。
二、RFID在物流中的应用
物流是指从原材料到最终用户的所有实物的流动过程,它包括供货商选择、采购、材料加工、订单处理、存货管理、包装运输、仓储管理与客户服务,也包括供应链中的产品、货主、位置和时间等信息。RFID的应用对供应链的各个环节起到优化作用,使得供应链运行更加高效、更加合理。
1、在生产环节中的应用
该环节与MES技术结合使用,可以实现自动化生产线的运作,完成在整个生产线上对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和产成品的识别跟踪,减少人工识别成本,降低出错率,提高生产作业效率,增强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生产执行系统MES能通过信息的传递对生产命令下发到产品完成的整个生产过程进行优化管理。当工厂中有实时事件发生时,MES能及时对这些事件作出反应、报告,并用当前的准确数据对它们进行约束和处理。MES以过程数学模型为核心,连接实时数据库或非实时的关系数据库,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视、诊断和控制,完成单元整合和系统优化,在生产过程层(而不是管理层)进行物料平衡,安排生产计划,实施调度、排产及优化。MES着重动态管理,需要收集生产过程中的大量实时数据,根据现场变动进行调整。而RFID恰恰能快速、准确地完成大量实时数据的收集工作。因此,我们可以通过RFID和MES的结合,对各个生产环节进行实时控制,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通过安装在各个车间的固定读写器实时读取各个车间内物料的消耗情况,并把数据传输到数据库中,MES根据对数据的实时监控,来对各个车间工作地点下达指令,进行调度。当各个生产车间的物料降到了预先设置的临界点时,MES会对WMS发出补料指令,仓库可以根据指令对生产车间进行补给,从而大大提高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化、自动化程度,并且能对各个车间的用料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实现对整个生产流程的节拍调控,提高整体效率。
2、在存储管理中的应用
存储管理领域里,射频技术最广泛的使用是存取货物与库存盘点,它能用来实现自动化的存货和取货等操作。在整个仓库管理中,将供应链计划系统制定的收货计划、取货计划、装运计划等与射频识别技术相结合,能够高效地完成各种业务操作,如指定堆放区域、上架取货与补货等。RFID的设计就是要让商品的登记自动化,盘点时不需要人工的检查或扫描条码,更加快速准确,可以减少人力和损耗,也可以减少整个物流中由于商品误置、送错、偷窃、损害和库存、出货错误等造成的损耗。RFID解决方案可提供有关库存情况的准确信息,管理人员可由此快速识别并纠正低效率运作情况,从而实现快速供货,最大限度地降低储存成本。
3、在运输管理中的应用
在途运输的货物和车辆贴上RFID标签,运输线的一些检查点上安装上RFID接收转发装置,接收装置收到RFID标签信息后,连同接收地的位置信息上传至通信卫星,韶关到保山物流再由卫星传送给运输调度中心,送入数据库中,这样运输途中出现的一些破坏和损失等信息就能够快速传递。运输车辆出发前,工作人员配合手持读写器将车辆的各个信息都记录在内,当车辆行驶到运输线的检查点上,安装在附近的阅读器可自动读取信息,这样可以对物流配送的运输车辆可以及时掌握在途货品,实时跟踪、监控运输车辆,保证货品按时、安全、无损地送达目的地。可通过RFID技术建立对商品进行监督,可以防止过期商品或假冒伪劣商品流入市场,保障商品安全,维护正常市场秩序。 4、在零售环节中的应用
将RFID标签大量用于供应链终端的销售环节,可以改进零售商的库存管理,实时监控库存变化,实现短缺商品适时补货,有效跟踪运输与库存,提高配送分拣等作业的效率,减少出错。同时,智能标签能对某些时效性强的商品的有效期限进行监控,方便调整营销策略,实行差异化价格,减少过期浪费。商店还能利用RFID系统在付款台实现自动扫描和计费,从而取代人工收款,减少人工识别成本和出错率,提高工作效率和企业收益。无论货物在订购中、运输中,还是在某个仓库储存中,通过该系统管理人员都可以实时,准确地掌握所有信息,使得企业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复杂多变的市场做出快速的反应,提高对客户需求的响应力。同时,在减少库存、提高工作效率、缩短供货时间、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服务能力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三、加快RFID在现代物流应用的建议
RFID标签是一项全新的技术,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但由于标签的不统一、成本过高、数据安全等诸多因素,使得RFID的应用和推广受到极大的限制,需要政府和企业一起努力,共同克服这些困难。
1、研究解决标签不统一问题
因为每个RFID标签中都有一个惟一的识别码,标准(特别是关于数据格式定义的标准)的不统一是制约RFID推广应用的首要因素。如果它的数据格式有很多种,而且相互不兼容,各行业、各单位使用不同标准的RFID产品就不能通用。尽管RFID的有关标准正在逐步开发制定、不断完善,但是不同国家又有自己的规则,这对经济全球化下的物品流通是十分不利的。目前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标准。我们应该根据国情,制定出一套既能与国际兼容,又具有中国特色的RFID标准,这样有利于缩小在RFID领域与国际技术的差距,为中国的企业在RFID领域争取更多的主动权、话语权,促进RFID技术在中国企业得到广泛应用。
2、进一步降低RFID的应用成本
由于RFID的应用成本比较高,不仅有本身的开发成本,而且企业在应用RFID过程中还需采购大量的配置设备,无形中影响了大量中小企业应用该技术的积极性。如何将这项昂贵的、崭露头角的专有技术转化为有利的供应链工具是目前最大的挑战。要加大RFID技术开发的先期投资,加快市场需要RFID技术的发展,进一步降低其应用成本和门槛。
3、建成全国生产流通安全追溯管理服务平台
建立“国家-省(市)-地区”三级商品安全管理体系。该体系作为国家电子政务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商品的生产、流通以及宏观经济调控提供决策服务。通过RFID和网络技术对商品的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进行信息采集,实现全程监控。同时建立管理服务平台,实现用户对商品信息的追溯和查询。政府要在宏观层面上给予企业一定的扶持支持,为企业使用该技术提供良好的宏观条件和外部环境。
4、加大RFID技术宣传推广力度
部分企业现有的观念往往会阻碍RFID技术的推广和使用,有些企业只顾眼前的利益,降低成本方面还是靠采用廉价劳动力的方法,在使用新技术方面存在保守心理,固步自封,或者因为采用新技术成本比使用现有技术的成本要高而不愿尝试新深圳到抚顺物流技术,因此,要加大RFID技术在企业中的宣传,让企业更多地了解该技术,使得企业从观念上逐步接受,在具备条件后可以尽快使用该技术。
【参考文献】
[1] 魏修建:电子商务物流理论与实务[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 龙康:以RFID促进物流业发展[J].上海信息化,2005(11).珠海到个旧物流
[3] 陈鹏:基于MFRC500芯片的RFID读写器开发[J].电子元器件应用,2006(8).
[4] 郎为民:射频识别(RFID)技术原理与应用[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5] 辛鑫:基于RFID的智能终端导系统[J].微计算机信息,2008(14).
[6] 赵士军:RFID技术在供应链中的应用[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7(1).
(责任编辑:胡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