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发展城市配送物流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更新时间:2020-10-23 15:00:02
摘要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物流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有效发展城市配送物流,对推动温州乃至浙江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
城市配送物流是面向当地居民消费以及工商企业“最后一公里”的物流活动,是连接消费实现交换的关键,是城市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制造业、商贸服务业和电子商务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促进作用。
然而,随着城市流动人口增加,商品流通遭遇层层壁垒,“城市工业品下乡难,农村农产品上市进城难”的城乡商业流通怪相持续上升。城市配送物流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发展城市配送物流的意义
(一)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配送中心通过分拣、加工、配装,并通过科学选择配送路线为城市工商企业及其他服务性行业提供小批量多品种高频次的供货服务,满足企业低成本高效率全方位的物流需求。
(二)衔接运输并促进运输
配送并不是单纯的运输,还包含整理、分拣、配货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运输达到一定规模,利用规模优势降低送货成本。同时干线运输的航空、水路、铁路运输不可能实现门到门的服务,配送有效弥补了干线运输的弊端并保证运输有序进行。
(三)电子商务、微营销的保障,提高市民生活质量
信息化、网络化的进一步发展,传统交易市场慢慢淡化,人们更热衷于动动鼠标或用手机就能完成生活工作上的物质需求。配送使得人不走路物走路变为现实,从而推进电子商务和微营销时代走上更高的领域,满足市民的消费需求提高生活质量。
二、温州发展城市配送物流的现状和问题
近年来,温州加快物流发展步伐取得一定成效。甬台温复线、绕城高速西南线、诸永高速延伸段等项目进展顺利,一批干线公路和重点市政道路有效推进。“半小时”主中心快捷交通圈和“一小时”市域快速交通圈加速打造,对城市配送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增强。但发展城市配送物流仍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归纳如下:
(一)城市规划和管理对城市配送需求考虑不足
首先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配送物流需求的市场环境认识不足,缺少对配送需求的基本考虑,在商业网点、建筑设计、道路设计等规划过程中,没有专门的配送站点、停靠装卸设施与货运通道,尤其在城市商业中心地带和住宅聚集区,均缺少专用装卸货场地和设施,无法实现配送系统和终端接收系统有效衔接,导致装卸货作业时间长甚至无效作业产生,加剧道路拥堵、环境污染和扰民等社会问题,加剧与城市交通间的矛盾。其次规划的物流平台较多,受物流用地不足和政府重视不够等因素影响,真正落地建成的物流平台和配送中心较少。温州城市改造,造成物流终端客户仓储分布不合理,仓库设在地下室的比比皆是,给城市配送的装卸带来更大困难。城市配送本该服务“最后一公里”的,却要解决装卸最后100米的问题。城市配送结点的规划与调整、资源的配置与共享,企业间的整合与协调、技术标准的制定等不协调。
(二)城市配送缺乏集中化、规模化
温州地区商贸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专业化水平低。受需求、供给和财务的影响,整个商贸流通领域少(市场份额少、服务功能少)、弱(竞争力弱、融资能力弱)、散(货源结构单一、缺乏网络、经营秩序不规范)现象不同程度存在。据初步调查统计,大多数的商贸企业自营配送装载率不足30%,部分企业的统一配送率只在45%左右,而国外这一数据基本在85%左右。故难实现城市配送物流的集中化、规模化效应。
(三)城市配送市场低小散,专业化程度低
从竞争格局看,配送服务提供者多为零散的社会配送车辆,配送效率较低。紧缺专业化第三方物流企业,缺乏有品牌的现代化专业配送企业,信誉难以保证。配送行业准入门槛很低,服务水平良莠不齐,无序竞争严重;非专业物流配送企业多采用普通货运车辆或非法改装客运车辆,而这些车辆效率低下、环保难达标、客货混装存在很多安全隐患,无疑是城市交通管制的对象,是城市商贸流通及配送服务业的发展障碍和瓶颈。从专业化程度看,冷链类专业配送领域相对滞后,整个低温保鲜冷链既不连贯也未成型,特别是清真食品的配送,基本不符合清真规范的操作;从服务水平看,不仅提供的增值服务少,在准时交货、快捷响应、及时的信息处理、服务满意度方面也难以完全满足客户需求。
(四)配送企业成本居高不下
首先运输成本过高。在油价、人工成本不断上涨的当前,我市物流运价已保持10年基本不变。为汕头到阿拉善物流消化不断提高的成本,运输企业普遍采用超载这一违法行为,形成恶性循环,带来不良后果,又因交通管制,配送车辆“进城难、停靠难、装卸难”,导致配送车辆超载运输(大吨小标)和客车非法改造运货。其次城市配送企业税负增加。2012年以来推行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由于很多支出不能列入抵扣,导致税负进一步加重。与原营业税体制相比,大多数企业税负增加了一倍左右。
(五)城市配送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
缺少城市配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企业自身难以支付高额的信息技术和管理相关费,较多的企业仍处于手工记录和书面指令驱动的作业状态,比如货物组配优化、配送路径优化选择、库存控制最优化等问题还处于人工决策阶段,即便少部分企业实现了物流信息化,也很难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企业间信息的高效无缝衔接。城市配送很难货物在途的实时监控,无法提高用户满意度和行业效率。
三、温州城市配送物流发展和提升的对策与建议
(一)政府规划入手,调整城市配送发展的政策环境
第一,站在城市配送支撑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和城市居民消费的高度,重新认识城市配送的重要性,在地区交通设施和道路资源的规划中赋予城市配送物流应有的地位。第二,结合市场经济手段以及柔性行政管理手段进行城市货运通行管理,调整以往单一的用通行证和“禁限”进行城市货运管理的思路。道路方面不同经营性质、不同配送线路、不同车种、不同区域和时段进行分级柔性通行限制;另一方面发挥市场机制和资源配置作用,引导城市配送企业提高货运环节效率。第三,积极建立完善与城市配送相关的财税体系、融资制度、市场准入与退出制度等配套政策,简化有关工作流程和手续,为城市配送发展创建一个相对宽松的成长环境。第四,鼓励并引导制造业、商贸流通业、农林渔业等主要产业深圳到南京物流的配送业务和配送功能外包,从政府层面加大城市配送市场需求,从而为形成城市配送的规模化效应提供潜在的市场。 (二)推进物流配送基地建设,构建城市配送公共设施平台
从温州城市区规划的产业发展格局出发,重点加强1到2个省级物流园区、市级6个物流中心的建设,在主要县市建成1到2各公共型物流配送中心。构建以物流园区为核心、物流中心为骨干、配送中心为基础、农村物流站点为补充的物流节点网络体系。加快物流站场规划和建设、整合物流企业资源、提高城市配送企业活力和物流发展设施平台整体技术水平,逐步构建起布局合理、层次匹配、功能完善、运行高效的城市配送物流基地体系。初步规划可建立三个层级的物流网络:一级网络―着重构建以温州市瓯海区为中心,以乐清平阳为重点物流园区分拨中心的格局。集聚龙头企业、强化资源整合,搭建潘桥物流中心对接国际服务全国的物流平台。二级网络―在中心城区外围高速公路通道接口,引导支持企业建设公共配送中心,完善干线运输与城市配送的有效衔接。三级网络―在温州新城、黄龙商贸城、火车站、动车站、乐清、瑞安等规划设置一批公共货物装卸点和货物集散点、货车停车泊位,充分利用现有商业零售终端网络,增强城市末端配送的装卸、分拣、暂存等服务功能,满足商业网点、商业楼宇、企业及社区居民等的商品配送需求。
(三)积极培育市场主体,鼓励发展城市共同配送体系
重点培育专业化第三方城市物流配送企业,鼓励有条件的本土企业打造专业化的品牌路线,并进一步延伸其服务领域,经营好本地市场的同时走向国际化。如温州尊龙物流可以其高度的时效性、准确性和安全性成为温州市城市配送龙头企业。
在新的市场竞争格局下,引进国内外综合实力强的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入住本地城市配送市场,一方面激励本地市场的规范化和高起点,另一方面作为本地配送业的示范企业。
可针对零散货运经营户,通过政府资金引导和政策扶持,鼓励、引导具备一定实力的城市货运企业牵头,整合温州城市配送市场规模较小的货运企业及货运车主加盟,成立温州城市货运联盟。运营方式上采取统一采购,统一联盟品牌,统一企业标识和形象,统一管理和运作模式,统一发票和结算方式,统一合同和客户服务标准,统一招聘和培训员工。具体业务由牵头实体公司统一出面竞标、管理、分配配送货源,政府给予一定的交通限制优惠,以提高零散货运的转载率和物流配送服务水平,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四)政府搭建城市配送公共信息系统,企业积极配合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
城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应该遵循“政府搭建、企业运作、政企共同出资、共担风险”的模式推进,在标准化的基础上,实现与“浙江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联网。
(五)健全城市配送物流的保障措施,推动城市配送可持续发展
建立起“政府规范市场、市场引导企业、企业自律发展”的完善的物流市场管理体系。明确物流管理的职能部门为交通部,避免多头领导、政出多门;建设城市配送人才队伍,鼓励企业引进国内外物流中高级技术人员与高级管理人员;加大温州高校物流专业建立的投入,就近培养专业的物流人才;建立健全行业自律组织结构,发挥行业协会组织作用,推广应用交通运输部、省、市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出台的有关物流标准,提高物流业发展的标准化程度,建立健全城市配送物流的相关准则,保障城市配送市场有序健康可持续发展。
四、结束语
优先发展冷链物流广州到昭通物流配送,重视城市电子商务配送;规范危险品专业配送,完善城市应急配送。在政府宏观调控的基础上,政策引导、行业协会协调监督、企业紧密配合,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温州城市配送物流会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城市配送物流的有序健康发展必然带来温州城市经济的繁荣富强。(作者单位:1.温州大学城市学院;2.温州交运集团城东公交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