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物流人才的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更新时间:2020-09-09 17:35:01
摘要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使得物流全球化的趋势愈发明显。物流全球化对现代国际物流人才的数量、结构和质量都提出了新的要
Abstract: The deepening of world economic integration makes the trend of logistics globalization increasingly obvious. The globalization of logistics puts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the quantity, structure and quality of modern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talen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raining of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talents, clarifies the professional orientation and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requirements of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talents,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reform of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talents training mode.
Key words: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personnel;training mode;reform
0 引言
国务院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中明确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国民经济竞争力和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目前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的物流行业,面临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物流服务体系完善的转型发展阶段,整个行业将以人力、资源大量消耗为代价的粗放型发展模式逐步转入以科技、知识技能和先进设备为主的精益化发展模式,随着国际中转、国际采购、国际配送、国际货运代理、国际转口贸易的快速发展,推动着物流行业不断朝着国际化的方向快速发展。此外,在“一带一路”的战略下,跨境电商发展强劲,跨境电商物流无论在时效、成本,还是包装、收发货以及信息服务等方面都要求极高的技巧和服务能力。在这种背景下,国内物流企业想要“走出去”实现”国际化”,就必须培养高层次、国际化的物流人才队伍,尤其需要复合型物流人才。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物流人才数量缺口巨大达600万,其中就包括大量国际物流人才。我国国际物流人才的状况与发达国家差距甚远,始终无法达到逐步迈向国际化的物流行业对人才的迫切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对物流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优化设计,通过人才教育为实现物流国际化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拓展物流人才的国际化市场等成为物流业广泛关注和必须积极面对的问题。那么,在物流国际化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国际物流人才,又该怎样去培养这些人才呢?
1 现代国际物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国际物流业是横跨多个行业、多个部门甚至跨国界的新兴复合型产业,是现代物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业务范围涉及生产、流通、储运、代理、保险、单证、信息、通关、商检等许多领域。国际物流随着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的发展而发展,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的逐步成型,使得物流全球化的趋势愈发明显。
电子物流、绿色物流、逆向物流及外协物流等在国际物流活动中广泛应用,跨境电商物流模式的飞速发展,使得现代国际物流人才在自身的知识结构、专业基础和职业素养方面都面临严峻的考验。对于企业来讲,如何加快培养高级应用型国际物流人才,改进国际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改善国际物流人才的教育质量,以适应现代国际物流产业的需求,是当前职业教育领域必须常抓不懈的严肃课题。
2 国际物流人才培养现状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之下,国际物流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以高校为代表的各类高校为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按照培养职业能力的教学要求对专业设计、课程安排和师资结构等进行了一系列改进,但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①培养目标过于笼统、宽泛。缺乏足够的市场调查和论证,不符合目前企业对国际物流人才的专业、实用的需求。②专业定位不清晰,受与国际物流专业相连的国际贸易、物流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影响。③课程结构不合理。各所高校所编排的专业课程都套用同一个课程模式,缺少各自的特色。在课程开设顺序和教学所学时间确定上缺乏科学的安排。④课程教学与企业实际脱节。目前许多高校受师资和教学实广州到果洛物流践条件限制,大学生难以在课程学习中获得国际物流的实际操作能力。
除高校对国际物流人才的培养外,社会一些培训机构也参与其中。但当前的物流培训机构大都是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为了考证而办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传播了物流专业理念,但是严格来讲,以考证为培训目的的培训办学并不能满足物流国际化的发展要求。此外,许多企业也开设了内部员工培训课程,但是所讲授的内容都局限在本企业所涉及的业务层面上,并且急于让员工上岗操作,所以大多数培训活动都是“走过场”,所讲的内容并不充分。
3 国际物流人才职业面向及职业能力要求
当前国际物流企业业务范围也由传统的代理国际货物运输、参与国际贸易环节的操作和管理,扩展为参与国际商品物流中有关包装、装卸搬运、运输、仓储、流通加工、配送等服务功能,企业迫切需要那些具有本行业专业知识、具备系统的物流知识,具有相当广泛的业务沟通能力和业务管理能力、能够进行供应链流程优化与设计的高端人才,能够真正引领企业做大、做强,成为世界级物流企业的人才。目前,国际物流人才所面向的主要岗位及职业能力要求如表1所示。 4 国际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4.1 明确培养目标及专业定位
要满足现代国际物流业发展的新要求,高级应用型国际物流人才必须具备国际贸易、通关、国际货物运输及代理等方面的知识及技能以外,珠海到贺州物流还深圳到漯河物流需熟悉现代物流理念和现代物流管理,精通物流国际惯例与规则,并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国际商务能力及信息系统分析处理能力。
国际物流人才的培养要做到既要做到“宽带式”又要“精细化”。“宽带式”培养,做到:厚基础、宽口径、应变能力强,可以胜任多个国际物流岗位。“精细化”是指物流人才的知识结构由低至高有不同层次的专门化,即物流人才经过“订单式”、“定向式”等多渠道培养,构建起从一线物流操作到物流运营、高级物流管理及物流决策,以及同时精通国内物流与国际物流运作的各个层面的合理能力结构。
4.2 搭建“政、校、行、企”四位一体培养平台
针对国际物流人才培养成本过高,学校人才培养和企业人才需求不匹配等问题,要把握国际物流企业的发展态势和人才的需求,搭建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政、校、行、企”四位一体合作发展平台。加强校企合作,强化教学实践环节。与企业共建教学实践基地,由企业轮流指导学生怎么操作、经营,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让学生有顶岗实习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实际工作的流程。在建设期内将以行业组织为桥梁进一步改革创新校企合作专业建设运行机制,增强办学活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3 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
以国际物流相关岗位工作任务为导向,参照职业资格标准,以项目课程为主体,构建“能力素质融合”的课程体系并对教学能容进行相应的改革。M类课程指管理类课程模块,主要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及提升管理能力。T类课程指技能操作类课程模块,主要以培训报关、货运等实际操作技能能力。L类课程指外语类课程模块,提升学生外语运用能力。I类课程信息技术类课程模块,提升学生办公自动化、物流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MELI课程体系将体现知识、技能与素质的深度融合,缩短与企业实际的距离。
4.4 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完善以学校为主体,就业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特别加强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监控。引入第三方机构对毕业生毕业后至少五年的发展轨迹进行持续追踪,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最终指标。
5 结束语
培养一批知识面广,具有较高外语水平、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能力的复合型国际物流人才是我国当前物流业实现现代化并逐步迈向国际化的首要任务。以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国际化人才为目标,不断完善国际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搭建“政、校、行、企”四位一体培养平台,对专业、课程和培养途径进行调整与优化;完善人才质量保障体系。探索出适合学校、专业实际情况,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新方法,以促进国际物流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