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物流产业投资对策研究
更新时间:2020-08-24 01:00:07
摘要物流产业被视为经济增长的“加速器”。作为中国工业基地的辽宁省一直在东北地区以及全国社会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
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强力推动下,辽宁省物流产业呈现出勃勃生机,取得了长足进展,产业增加值已达到2006年572.26亿元、2007年665.63亿元、2008年734.13亿元、2009年790.56 亿元,2010年926.81亿元,2011年1 086亿元,平均增长13.74%,增长速度较快。但是辽宁省的经济总量增加值情况为2006年9 304.51亿元、2007年11 164.28亿元、2008年
13 668.58亿元、2009年15 212.49亿元,2010年18 457.27亿元,2011年22 025.9亿元,年平均增长达18.87%,发展速度更是迅猛。从统计数据上看,物流产业的发展速度落后于全省经济的发展速度,辽宁省加快物流产业的发展可谓任重而道远,尤其是物流产业在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瓶颈问题——资金问题的解决更是刻不容缓。
1 辽宁省物流产业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物流产业投资总额增长速度较快,但低于物流需求的增长。近年来,辽宁省物流产业投资总额呈现增长趋势,对于物流产业来说,资金投入体现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固定资产投资上,占物流产业投资的95%以上,辽宁省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及全省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统计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看出,物流产业的投资额呈增长趋势,而且增长速度不断加快,但扣除投资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幅度仍低于物流需求增长。另外2006~2011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平均增长为20.59%,较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9.66%低近九个百分点,而且从其所占全省投资的比例上来看,2006年为9.25%,2汕头到合肥物流010年为6.53%,2011年为4.84%,比例为下降趋势,不难看出辽宁省物流产业的投资不足,面临着资金缺口,难以适应经济发展速度。
1.2 物流产业投资主体呈多元化,但是各主体投资比例结构不合理。辽宁省物流产业已不断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即投资主体内资外资并举,国有民营并存,多种主体介入物流产业的投资局面开始展现[1],2006~2011年辽宁省物流产业投资情况如表2所示。
辽宁省物流产业作为一个竞争的领域,虽然投资主体发生了变化,一改传统的主要以国有资本为主的情况,增加了更多的其他投资主体,但是政府和国有企业的投资比例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港澳台商与外商投资比例近五年平均为6.99%,投资比例相对较低,尤其是在全省物流产业投资总额逐年增加的情况下,港澳台商与外商投资比例增长明显过低,物流产业引进多元投资主体的改革明显滞后,影响物流产业竞争机制的引入。
1.3 民营物流企业投资数量不多,且不具规模。现代物流服务主要特征表现为智能化、管理化及现代化,需要高额资金的投入,例如建立或改建一些自动化、功能性的配送中心仓库,建立信息网络的软件配套升级,储运各类物品所需设备及运输工具的购置,这些投资都非常巨大,使得企业面临投资回收期长等投资风险,因而物流产业对民间资本的吸引力相对较弱[2]。从辽宁省物流业发展情况看,从事物流产业规模较大的民营企业有200多家,相对浙江、广州等省份数量少。而且多数物流企业是由传统的仓储运输类企业发展而来的,如中铁、中海、中储等[3]。近年来,随着辽宁省对社会物流需求的增加以及对物流认识的不断深化,辽宁省本地物流企业也得到发展,如沈阳的盛保旺运输集团、沈阳主枢纽集团,大连的盛川物流、大连金鼎物流等,但辽宁省物流佛山到兰州物流业发展起步时间不长,大部分物流企业还难以形成规模,大型的、具有综合性的、涵盖各个行业的物流公司还很少,且组织化程度不高,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1.4 辽宁省物流产业的投入效率较低。辽宁省物流产业的投资在量上存在着资金缺口,高投入效率能达到相应的经济效益。所谓产业投入效率是指产业投入与产出的关系,考虑如何使以最优的要素投入生产最优的产品或在给定投入的情况下企业可以获取的最大的产出能力。就辽宁省物流产业而言,由于经济投入方式粗放,资源利用率不高,并且辽宁省实力雄厚的大型物流企业较少,现存的小规模物流企业,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先进的物流设备及先进的物流生产理念,使得物流产业资源存在一定程度的浪费。物流企业规模小且分散,使物流产业集中度较低,产业投入的规模效率及技术效率处于低水平,没有形成产业集群对物流产业发展的加速效应。
2 辽宁省物流产业投资对策
2.1 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优化投资环境。实践表明,环境是投资者在作投资决策时的一个重要关注点,往往各个地区吸引资金的竞争,很大程度上首先表现为集中力量改善投资环境上,哪个区域投资环境更为完善,哪里就能吸引到更多的投资者投入。对于投资环境的优化,首先应营造良好的行政环境,健全招商引资运作体系和制度,完善对有关项目联合审批制度及相应的投诉制度和监管制度。其次是营造规范严明的法制环境,通过立法、执法、守法的系列制度创新,为物流产业的一系列制度安排作保证,积极建立有利于商品、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顺畅流动的统一市场,努力创造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环境。第三就是培育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维护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公平竞争原则,保障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第四,维护优惠适用的政策环境,通过制度创新、政策制定程序的规范、强化政策的实施程序、监督政策的落实程序,做到政策的运用遵循有关程序,减少随意性,更多地通过市场发挥作用,减少行政硬性干扰。 2.2 进一步扩大吸收优质外资,鼓励和规范外商投资。外资在我国的投入主要集中于东部与中部地区,东北实际使用外资比例不足5%,而且从目前来看我国引入的外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服务业的外资比例不高。基于这种情形,辽宁省物流产业吸引外资投入的难度相对更大。应在完善市场经济制度和投资环境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与物流产业投资活动市场化进程相适应的调控体系,鼓励具有经营国际贸易或国际货物运输或国际货物运输代理的良好业绩和运营经验的外国企业与中国企业以合营方式投资设立从事国际流通物流业务和第三方物流业务的外商投资企业;另外,对外商投资物流企业的申请应根据省内情况进行规范,如注册资金、控股比例及经营年限应根据企业经营范围和经营性质进行相应规定。
2.3 引导民间资本投入物流产业。所谓民间资本投资是指除政府资本和国有企业资本之外的民营企业投资,包括全社会集体、个体、私营、联营、非国有控股股份制企业的投资。民间投资不仅为政府投资提供实现物质和价值补偿的经济资佛山到莱芜物流源,民间投资越发达、效率越高,为政府投资提供的经济资源的能力就越强;而且民间经济的规模越大、内部分工越发达,也将对政府公共部门经济的规模和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
物流产业特点目前表现为投资额度大,投资风险高,阻碍了民营资本的介入步伐,这需要实施正确的引导及财政的优惠政策[4]。也要正确认识民营企业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使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享受同等待遇,减少对民营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国内市场准入、土地使用、融资等重要问题的限制。积极落实对民营企业资金的政策扶持,加强扶持力度,促使资金政策扶持到位。国有商业银行在转变经营观念的前提下,通过建立民营物流企业信用体系,对企业进行正确的评估,加大对民营企业应有的金融扶持。对于已经初具规模的民营企业,通过各种政策导向,创造条件,鼓励和促进企业上市,充分运用资本市场来拓宽融资渠道。在企业税收方面加大优惠力度,如对企业营业税的优惠实施,减轻民营企业的税收负担;再如使民营物流企业同等享受已经出台的大宗商品仓储设施城镇土地使用税减半征收政策。
2.4 加快物流技术的改进,引进高素质物流管理人才。技术是推动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通过对产权、组织及分配方式等的优化与创新,不但能够促进物流技术创新,同时可以达到降低物流产业的交易成本[5]。推动物流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建立资源共享的信息管理系统,扩大与延伸物流服务网络,使物流企业、供应商及客户有机联系起来,实现资源共享与信息共用,进而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及物流产业效率。在构建物流人才保障体系方面,一方面在人才引进上注重对具有相关物流理论基础、管理技术水平高、决策与规划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的引入,同时要注重对物流产业从业人员的培训,选拔物流产业高层次管理人员到现代物流产业发达的国家进行高层次培训,对于普通物流产业从业人员则通过加强职业教育与实行岗位资格证制度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