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下的物流管理论文
更新时间:2020-08-23 16:00:07
校企合作下的物流管理论文摘要:1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中存在的问题1.1校企合作模式还存在着目标上的不一致性对于学校来说,它希望自己培养的是具有综合物流专业知识的物流人才;而对于企业来说,他们需要的是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人才。这样
1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1校企合作模式还存在着目标上的不一致性
对于学校来说,它希望自己培养的是具有综合物流专业知识的物流人才;而对于企业来说,他们需要的是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人才。这样一个重视知识,一个重视实践,就出现了培养韶关到延安物流目标上的不一致性。这种不一致性,对于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障碍,会导致院校与企业之间关于培养目标的分化和争执。
1.2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制定上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实践中存在着这样一种情况,企业和学校签订合作协议之后,企业就放任学校来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他们只重视结果,也就是所需工人的输入。但是由于企业对于学校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不予以关注,到最后得到的教学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出现了学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需求的人才不相符合的问题,这对于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健康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1.3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也存在着十分多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当前经过探索已经出现了“校企互动模式”“工学交替模式”和“‘订单’培养模式”等人才培养模式,但是在校企合作教学中很多的学校和企业并没有看到每一种教学模式的适用性,而是采用一种教学模式走到底的方式,从而影响了不同教学模式的使用效果,也影响了对于人才的培养。
2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改进建议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应“以就业为导向,学校与企业共同确立培养目标,共同进行物流管理专业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分析,建立以就业导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结构设计。”
2.1坚持校企目标一致原则
根据市场对物流管理人才的实际需求,校企双方站在培养社会、企业仅需人才的同一立场上,坚持学校、企业目标一致的原则,签订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协议,培养协议不仅能明确社会当前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各方面能力要求、素质要求,还将高职院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权利和义务等内容予以规定。
2.2校企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
依据社会需求和实地调研,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应面向各企业所需求的物流一线技术应用与现场管理岗位,这就要求对学生的培养不但要注重物流作业各环节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也要重视对学生各项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出更多企业所需要的“多技能复合型人才”。
2.3落实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课程阶段的完成,可以实施不同的培养模式。
2.3.1校企互动式模式
针对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内容涉及到的理论与实际操作的结合,校企互动式模式在初期教学中应进行强化,由企业提供实习基地、设备、原料以及企业参与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制定后,指派经验丰富的企业优秀管理者或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到教学中,进行授课,同时学校教师给企业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素质,实施校企双方互聘,使学生在教学中获得技能知识的深层理解和技能提升,也为企业生产过程、产品更新提供创造性见解。
2.3.2工学交替模式
在学生掌握了比较系统的物流管理基础知识后,劳动和教学相结合、工学交替的培养模式应加以巩固:学校和企业可以按工读轮换制把同专业同年级的学生分为两部分,在一部分仍在学校上汕头到泰安物流课时另一部分去物流一线技术应用与现场管理岗位,接受实际技能培训和上岗实习,拟阶段进行轮换;或者学佛山到自贡物流校和企业可以制定计划,让学生在企业中全日作业,顶班劳动,在工余通过管理人员或者辅导教师的讲课、组织讨论等方式把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内容联系起来,在技能提升训练中形成更系统化的理论体系。
2.3.3“订单”培养模式
学生由学校学生和企业员工组成,培训和考试内容依据社会当前需要、企业需要,针对企业紧需专业来实行技能和课程教学,这种模式完全依据企业需求进行专业人才培养,在学校教学完成、具体培训结束后,企业组织考核,合格后就可按合同上岗就业。
3结语
综上,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不能将教学重点仅放在理论培养上,还要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机制、多种模式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结合,开展深圳到信阳物流高职学校与物流行业、企业或服务部门等机构的合作,将学生的理论知识把握和实际操作紧密结合,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素质,并为学生与企业之间的沟通、选择提供可能性,提高就业率,服务社会经济的发展。
作者:靳娟利 单位: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