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外包的国外研究综述与展望
更新时间:2020-09-01 06:00:09
摘要近年来,物流外包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趋势日益增强,成为制造企业节约物流成本和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文章从物流外包
一、 引言
随着全球竞争的日益加剧和客户期望的逐步提高,企业迫于降低成本、改善服务和提高绩效的多重压力,纷纷进行服务外包,物流是最常被外包的服务之一。尤其是制造企业,通过将自身的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可以在专注于核心竞争力的同时,获得外部的专业技能。根据估计数据,2009年~2011年西欧和美国企业利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增长速度在15%~20%之间(Gadde & Hulthén,2009),超过70%的西欧、美国和亚太平洋地区的企业从基本的运输服务到整个物流网络的控制,都曾有过外包的经验(Hsiao et al.,2010)。可见,物流外包在全球的发展趋势变得越来越强,其在世界范围内的重要性和发生率正在不断增加。
国外学术界在物流外包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且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还在不断增加。从研究的地理范围看,对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物流外包问题进行研究的文献较多,而针对发展中国家,尤其在中国情境下进行研究的文献相对较少。由于第三方物流行业在中国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大多数中国的制造企业不得不向其客户提供主要的物流服务,但必须认识到,与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相比,制造企业在人力资源、客户服务和信息技术集成方面面临很多挑战(Rahman & Wu,2011)。从研究的主题来看,大多集中在物流外包的动机及结果,物流外包成功的关键因素,以及在特定行业中物流外包活动的主要类型等方面,而在物流外包领域的实证研究却是非常有限的。企业对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利用是一项战略性决策,感知且定量分析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是非常必要的,但目前的研究成果显示的结论混乱模糊,一些企业通过物流外包确实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绩效,但另一些企业则没有。
为了厘清国外物流外包研究的主要内容和观点,本文基于对相关文献的长期跟踪,对国外物流外包问题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评述,并在中国特殊的国情背景下指出未来颇具潜力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我国的物流外包研究及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二、 物流外包的定义与内涵
通常意义上的物流外包也指第三方物流,在相关文献中可以找到很多物流外包的定义和解释,但缺乏对物流外包概念统一的定义,学者们通常采用很多广义和狭义的方法来定义或解释物流外包。从广义角度而言,物流外包是指利用外部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执行传统上在组织内部执行的物流功能,包括全部的物流过程或者在这一过程中选定的任何物流活动(Lieb,1992)。狭义的物流外包则是指某些具有特色的物流功能外包和/或组织间物流外包关系的特征。例如,Berglund等(1999)强调,物流外包是指由物流服务商代表货主企业执行物流活动,除了运输和仓储的管理和执行,这些物流活动还可以包括信息服务、增值活动、客户服务,甚至是供应链管理等其他一些活动。Murphy和Poist(1998)提出,物流外包还要考虑合作双方关系的持续和双赢的本质。可见,狭义的物流外包假定在货主企业与物流服务商之间的关系建立之前,要满足几个特征才能将其定义为物流外包,这些特征包括提供更广泛的物流服务、长期持续、共同努力发展合作关系、提供客户化物流解决方案、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等。在物流外包的广义和狭义观点之间,Bask(2001)提出了一种折衷的观点,即将物流外包描述为:“供应链节点与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之间的关系,在这里提供从基本服务到客户化的物流解决方案,双方之间的关系是短期或长期的,以实现效率和效力方面的目标”。这一定义被学者们广泛应用于当前的研究中,因为其清楚地指出物流外包的定义应包括企业与企业间的关系,充分体现了物流外包概念的本质。
但要指出的是,Bask(2001)把物流外包看作一组三元关系,涉及供应链中的买方、卖方和物流服务商。然而,这种三元关系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一种正常的关系,因为大多数第三方物流关系仅局限于买方或卖方与物流服务商之间的二元关系,因此,本文认为,应将物流外包定义为一种二元关系,这种关系存在于货主(货物的买方或卖方)与供应链上的物流服务商之间,应研究的是物流服务商与买方或卖方之间的双向联系。
三、 物流外包的动机与优势
传统上企业决定外包大多基于以下三方面原因:削减成本、应对生产能力的短期不足、解决关键资源的匮乏问题。而最近的研究证明,物流外包的驱动力增加了更具战略性的内容,包括提高市场覆盖率、提升服务水平、增强柔性等,将其看作创造价值和赢得竞争优势的潜在源泉。本文将物流外包的优势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1. 成本优势。物流外包可以带来很多与成本有关的优势,例如资产投资减少(将固定成本转变为可变成本)、减少劳动力、降低固定资产维持成本等(Bardi & Tracey,1991)。通常,企业认为物流外包的成本要低于在企业内部由自身进行相同的活动或功能所花费的成本,因为第三方物流公司的核心业务就是物流,它们的物流运作会比制造企业更有效,成本也更低。第三方物流公司可以帮助制造企业降低额外的运送成本、退货成本和丧失销售的成本,也可以帮助制造企业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前提下,用更少的资产移动更多的物料。在某些情况下,合并库存和/或共享第三方物流公司的设施设备,也可以为制造企业节省成本。此外,一些第三方物流公司在优化配送网络和合并路线方面具备专业知识,可以利用专业设施和技术使库存实现合理化,提高运输工具的效率。
2. 运作优势。第三方物流公司还可以为制造企业带来运作方面的好处,包括降低库存水平、缩短订单循环期、缩短提前期、提高客户满意度等(Bhatnagar & Visw-anathan,2000)。另外,第三方物流公司能够帮助客户提高市场响应能力;借助第三方物流公司已有的设施、技术和人员,使客户更容易进行流程再造;第三方物流公司通过延伸其服务,帮助客户企业专注于核心竞争力;利用第三方物流公司的运输工具,更经济合理地处理客户企业的货物等,都被认为是物流外包的运作优势所在(Richardson,1992;Sahay & Mohan,2006)。 3. 战略优势。第三方物流公司在完成客户企业战略目标的过程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其提供的价值链服务包括:利用及时的配送和高质量的服务,提高企业服务水平;降低库存水平,实现更高的产品完好率、更少的顾客抱怨,提高订单的准确性,提升质量的一致性;客户企业的非核心业务如被第三方物流公司高效执行,核心业务能力因此而得到提升(Aktas & Ulengin,2005)。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企业进行物流外包不仅可以通过节约成本和减少投资,实现成本优势,更重要地,由于第三方物流企业拥有的技术和人力资本可以有效嵌入到制造企业的价值链中,通过增强快速响应能力和运作柔性,提高客户服务水平,从而进一步形成企业的差异化优势。
四、 物流外包决策的影响因素
外包决策是基于简单的“自制或外购”考虑,选择能够满足其需求的价格最低的外部企业。文献中对物流外包决策的影响因素进行过研究,这些影响因素大致可以归纳为:企业规模、行业类型、JIT生产模式等。一般认为,较大型的企业具有较充足的财政资源和规模经济优势,有利于进行外包;另一方面,小企业又往往需要利用外部服务和专业技能作为自身的补充(Razzaque & Sheng,2002)。行业类型是影响外包决策的另一个可能因素。Murphy和Poist(1998)发现,制造企业和商业企业在物流外包的数量和各种服务功能的利用方面存在显著差异。Bernard和Maltz(1992)通过对美国企业的实证研究也发现,在利用外包的过程中,食品/消费品、化工、卫生保健和汽车/汽车零配件四个行业之间存在显著区别,其中化深圳到黑河物流工行业属于资本密集型成本结构,需要通过外包分担较大的潜在风险,因此对物流外包的热情是最高的。Rahman(2011)则研究发现,在澳大利亚物流外包排名第一的是汽车企业,其次是制药企业和化工企业。但也有学者认为,制造业和贸易业在大多数物流运作方面是相似的,只不过制造企业把物流作为其业务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更倾向于物流外包(Solakivi et al.,2011)。采用JIT生产模式也是促使企业决定是否进行物流外包的重要因素之一,JIT生产模式的复杂性和运作成本的要求促使企业利用外部资源作为其自身的补充(Sheffi,1990)。
可见,影响物流外包决策的因素较多,有企业层面的,也有行业层面的,即使是同一因素,在不同情境下的影响作用也是不同的。而且,以上这些影响因素大多适用于发达国家的企业,对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处于转型经济期的中国未必适用。考虑到宏观层面的因素,如经济因素、文化因素、制度因素等,也可能影响到企业的物流外包决策,有必要在具体情境下对这些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五、 物流外包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尽管物流外包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是关于物流外包对客户企业绩效的影响并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很多研究显示,物流外包对企业绩效具有正向的影响,特别是在成本方面。例如,Sohail和Sohal(2003)对马来西亚企业进行调查后发现,第三方物流服务对客户企业的成本、战略绩效和顾客满意均具有正向的影响。Sahay和Mohan(2006)构建了一个研究框架,其中输入变量为企业特性,包括第三方物流的利用程度、物流外包的原因及影响;输出功能为企业未来对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利用,其受到三个输入变量的影响。通过问卷调查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尽管印度的第三方物流实践仍处于发展初期,但利用第三方物流服务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Rahman(2011)在澳大利亚对210家大型企业的物流/运营经理进行问卷调查后发现,澳大利亚企业利用第三方物流对其企业内部物流系统绩效产生了正向的影响。
但是,也有一些学者认为物流外包对企业绩效不产生任何影响。Hsiao等(2010)构建了一个不同水平的物流外包决策对物流服务绩效影响的研究框架,并以荷兰和台湾114家食品加工企业为样本,研究发现物流外包对物流服务绩效(运送可靠性、柔性和提前期)没有直接影响。Solakivi等(2011)对223家芬兰制造业和贸易业的中小型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外包对物流绩效没有任何正向或负向的影响。他们认为,物流是留在企业内部还是外包出去,企业处理物流业务的效率都是相当的。这意味着,企业所处环境和外包决策的适应性可能是一个更重要的绩效驱动因素,而不是外包本身。
另有一些文献则指出,从事外包的企业可能失去对某些功能的控制和运作柔性,面临将企汕头到甘孜物流业专有知识暴露给供应商的潜在风险,而这些供应商未来可能成为企业的竞争对手。Boyson等(1999)甚至认为物流外包已经成为企业经营失败的根源。尽管很多组织采用物流外包来控制或降低成本,但一些证据表明,外包并没有如预期那样使成本得到降低,在某些情况下反而增加了成本(Aktas & Ulengin,2005)。有些企业甚至在最近的合同期满时,将外包的运输和仓储业务收回到企业内部。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物流外包带来的服务绩效不佳,例如物流中断、服务提供者专业知识不足、员工质量欠佳、缺乏客户反馈、物流服务商处理特殊产品需求和紧急状况的能力不足等。
应该指出的是,物流外包绩效是一个重要的战略性问题,但是在物流领域的文献中受到的关注极少。学者们对物流(服务)绩效和物流外包绩效的理解是存在分歧的,有的学者认为企业的物流绩效由自营物流绩效和外包物流绩效共同组成,物流外包绩效是指企业通过将物流活动及伴随的责任委托给外部的服务提供商所带来的被客户感知到的绩效(Deepen et al.,2008)。另外一些学者则将物流外包绩效等同于物流服务绩效,认为物流外包绩效是指长期关系中的合作双方彼此的物流行为,其一方面受到企业内部物流流程绩效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到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的外包绩效的影响,是通广州到昆明物流过两者的合力实现合作双方的效率、盈利能力和客户服务水平的提高和改善。由于物流外包的绩效结果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不同行业出现了模糊混乱的结论,加之学者们对物流外包绩效的多重定义和测量方法,造成理解上的困难。随着我国采用物流外包的企业越来越多,有必要在中国情境下对物流外包绩效的概念、影响因素和测量指标进行研究,以增强企业对物流外包的信心,进一步推动物流业与其他产业,尤其是制造业之间的互动发展。 六、 结论与未来研究展望
1. 结论。本文以物流外包为主题,围绕物流外包的定义与内涵、物流外包的动机与优势、物流外包决策的影响因素,以及物流外包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等方面系统梳理了国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并明确未来的研究方向。本文的研究结论是:(1)物流外包是货主(货物的买方或卖方)与供应链上的物流服务商之间的二元关系;(2)物流外包最根本的驱动力是降低成本,但目前增加了更具战略性的内容,物流外包在降低成本、提高运作水平和帮助客户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等方面具有优势;(3)物流外包决策的影响因素包括企业规模、行业类型、JIT生产模式等,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这些因素的影响作用有所差异;(4)物流外包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存在正向、无影响和负向三种不同的结论。
2. 未来研究展望。
(1)已有研究大部分是在发达国家情境下进行的,在中国情境下针对物流服务商与客户企业之间的关系进行的研究则较少。仅有的少数文献只是冰山一角,缺乏对中国物流外包问题的全面剖析,尤其是对中国制造企业物流外包绩效的研究几乎没有。由于制度和文化方面的差异,我国企业与物流服务商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发达国家情境下得出的结论可能不完全适用于我国。因此,有必要以我国本土的企业与物流服务商为对象,开展跨文化研究,以求为双方的合作提供指导。
(2)物流外包定义的本质是货主企业与物流服务商之间的二元关系,这种组织间关系强度或关系质量对实现更好的物流外包绩效必然造成一定的影响(Lai et al.,2013)。尽管在供应链关系管理中关系质量的重要性已经开始被了解,但在物流外包情境下这个问题还没有得到深入研究(Chu & Wang,2012)。尤其是在我国国情背景下,“关系”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因此未来有必要探索性地研究关系强度或关系质量对物流外包绩效的影响。
(3)已有研究没有深入探索物流外包对企业绩效影响的作用机制,物流外包与企业绩效之间可能并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而是存在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因此构建一个整合的模型,进一步揭示物流外包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可以解答前文一些令人困惑的研究结论,进而为设计物流外包的管理机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