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区域国际物流业合作浅谈
更新时间:2020-09-04 03:35:07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香港制造业大规模转移到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及广东外向型经济的快速发展,粤港区域已逐步发展成为一个以香港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香港制造业大规模转移到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及广东外向型经济的快速发展,粤港区域已逐步发展成为一个以香港国际运输为龙头、广州和深圳为重要补充、珠江三角洲为集疏运地紧密结合的跨境综合物流服务体系。结合当前粤港区物流业合作发展的必要性和存在的问题,共同探讨粤港区域的国际物流业合作的发展对策和政策建议。
CEPA粤港物流合作
现代物流是一定经济与信息技术发展下的产物,其发展依赖于发达的产业基础及市场化程度。在经济全球化的市场条件下,企业与企业的竞争已逐渐演变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随着粤港新的经济腾飞,粤港地区物流的对接,新一轮经济竞争在没有硝烟的情况下悄悄来临。近年来,中国加入WTO、CEPA(内地与港澳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和粤港经济合作战略的实施,中国物流业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春天,香港与广东形成新的区域经济合作格局。而CEPA的正式生效实施,对于粤港物流合作的意义也是不言而喻的。随着两地经济交流活动的日益活跃,粤港双方的贸易交往以及通过香港转口或通过广东进入内地的物流量也越来越大,粤港区域国际物流业开展深入合作的趋势日益明朗。
一、粤港区域国际物流合作的必要性
(一)整合粤港物流资源,是提高两地经济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区域经济全球化的加剧,推动供应链全球化的重组。物流的现代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国际竞争力强弱的重要标志。粤港两地经济互补和物流资源的整合,才能保证粤港两地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因此,深港加强合作,整合和深化物流供应链中的专业分工,继续开拓世界包括东盟各国的市场,形成优势互补、相互促进、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
(二)粤港物流合作是两地各自的产业结构决定的
长期以来,广东与香港已经形成了“前店后厂”的产业合作模式。粤港在产业上已经形成了密切的分工协作关系: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信息中心,已经成功实现了以服务业为主的结构韶关到北京物流转型;广东工业化崛起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制造业的主要基地之一。伴随粤港经济定位的越来越清晰,作为外向型经济的粤港区域竞争力的发展离不开物流产业集群的培育和功能的发挥,二者是相辅相成和互为补充的。
(三)粤港物流合作是当前机遇与竞争的共同要求
在WTO、CEPA协议以及“9+2”经济合作区域的框架下,对粤港澳三地物流业的合作与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港珠澳大桥的建成与开通,粤港两地一体化和粤港物流产业升级,都极其有利于粤港两地物流发展和合作,两地应该抓紧机遇,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与此同时,当前大珠三角地区物流业竞争日益加剧。目前,就香港与广东货柜处理能力的速度而言,广东已将香港大大抛到后面。然而,珠三角在吸纳香港物流公司方面有诸多阻碍,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投资收费标准偏高、项目偏多,外商在园区外工业用地审批时间长,土地实际成交价偏高,电、水、土地价格较江浙地区高等。
二、当前粤港物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与障碍
由于各种历史的、体制的原因,粤港两地的物流合作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总体来看,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粤港港口竞争日趋激烈
在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珠江三角洲聚集着三个世界大港:香港,深圳和广州,同时,这三个城市也是推动珠三角经济发展的三台大马力“引擎”。但是,通过分析我们就可以发现,这三大“引擎”地处于相同的区域,各个之间距离也很近,最长的间距不超100公里,再加上货源比较有限,它们之间很自然地产生了强大的竞争。与此同时,在全球经济大发展背景下,珠江三大港与世界的竞争也日益加剧,比如新加坡与东南亚等的港口就是三大港的有力竞争对象。
(二)物流业各自为政,缺乏统一规划
珠三角各市在发展物流业方面,政府、企业和民间的积极性都很高,但是都只是从本行政辖区和本行业内出发,制定本区域或本行业内的物流发展规划,而未考虑珠三角整体优势,并且相互攀比、各自为政现象十分突出。这些城市规划都只着眼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在很多方面没有合作不能共赢,比如:缺乏在土地资源、交通设施、市场容量、物流企业规模、市场信息、管理经验等方面的互补性合作规划;物流资源缺乏整合,很多物资建设投入重复,在物流园区的建设中这样的重复性建设使得产业发展有很大的困难,每个城市之间的物流企业不能够合理的分工;没有整体的合作方法和对策,对各个城市的物流产业位置和空间分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每个城市都不可能只靠自己的能力来完成产业结构的转变和升级。如果任由这种情况发展置之不理,这一区域将来就会变成东莞虎门、深圳盐田、广州南沙、香港和一大堆数不清的内河港密集竞争的恶劣局面,并且珠三角物流业的整体优势也将会被埋没。
(三)制度环境和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目前,广东的运输、包装、仓储、配送、货运代理等各物流功能和要素的管理涉及经贸委、交通厅、海关等十几个部门,然而部门与企业缺乏广泛沟通,综合性、社会性服务水平低,管理也相对分散,这就导致物流企业运作效率不高,在时间上与其他国家或国际物流企业的竞争处于劣势。其次,物流业的准入门槛仍然偏高。据调查,在香港很少有那些具备实力的大企业会在粤建立独资的物流企业,相反的,很多企业会用与其他企业合作的形式入粤。这种合作形式的形成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就是注册本金很大,港资到内地开办物流企业的本金最少也得500万美元,如此庞大的数字对香港中小企业形成了很大的门槛;第二就是港资到位后,如果在内地设立分支机构的话,那必须得在一年以后,这又是妨碍港资对内地市场开拓的原因;最后是政府方面的问题,征收项目多,费用多,这就导致物流企业的成本更加高额。据广东省船东协会的有关调查显示,部分管理部门对物流企业征收的费用特别多,有的甚至多达七十几个。除此之外的各项收费,也在不同程度上导致了物流企业额外成本和费用的增加。
(四)国际通用的物流专门人才缺乏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广东出现了许多物流方面的技术人才和学者,他们一方面学习和吸收国外先进的物流技术,一方面又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对广东的物流行业不断加以完善。但是广东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象,如今的物流业现状早已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物流方面的人才及其缺乏,这已成为广东物流发展的最头痛问题之一。不仅是广东,香港亦如此。虽然物流行业已经发展成为香港四大经济支柱之一,但是香港的物流企业却没有足够的人才来支撑物流产业的结构转型和物流资源的优化。据调查,目前从事物流工作的很大一部分人连本科的学历都没有达到,中高级物流专业人才更是缺乏,部分物流企业由于缺少专业人士的指导,企业的运作和管理模式十分的粗狂简单,缺少竞争力。人才的缺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物流业的发展,拖慢了物流产业结构转型的脚步,使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
(五)基础设施建设缺乏协调,造成资源的浪费
在过去的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粤港两地的宏观合作计划相当少。尤其是两个地方的交通发展没有一个合理的调节模式,每个地方都自己建设自己的机场和港口,造成重复建设。香港与珠江三角洲港口具有相同的腹地,二者应加强对港口及交通设施的布局、规划的统一性,使其能够协调发展,同时也节约了资源。然而至今在涉及两地交通通道建设的大型项目上尚未实现协调和合作,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难度很大。
三、粤港区域的物流业合作与发展对策
(一)加强各地政府对港口物流发展的引导与规汕头到孝感物流划
为加快粤港两地现代物流业的合作发展,各地政府应实施以下措施:(1)加快制定统一的物流规划和相应的物流发展战略,要加强区域物流的合作力度,在统一规划的建设中要融合战略、全局和地域的三大特性,这样就能保证物流资源在运作中能够及时获取。要不断推动珠江三角洲现代物流产业,最终能够实现对珠江三角洲物流产业的完美合理规划,建设一流的珠江三角洲物流产业。(2)加强区域物流产业的机制领导和利益规划,处理好各个地区的物流板块,对必要的指导统一服从,保证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政策的方法顺当完成。(3)对物流产业的梯度和转移速度要根据实际发展状况进行合理适当的安排,建设系统化的物流工业园区,不断地对物流需求方和物流供应方两方面的资源进行整合,加强物流资源的流通率和转换成果。(4)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也是物流合理布局的很好参考规划要素之一,只有分析了地段性的相差之处,根据城市之间的空间分布,才能更好地调节规划,加大对区域物流中心的建设力度。
(二)尽快推进粤港两地物流的信息化、标准化建设
电子商务这个平台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普及,是粤港构筑系统的生产及服务信息网的基础,信息网的建设可以为港粤的电子商务庞大订单的进行有效的管理。另外,效率高的供应链管理可以顺延香港至内地,帮助外国人选购中国商品,这样就能加大并且巩固香港的采购中心地位。然而建设电子商务平台是漫长的过程,这需要广东的运输业和香港方面达成合作意向,增强联合,对资源进行合理运用。同时,政府也需起到好的带头作用,不断鼓励支持物流中相关的信息技术建设和设备的开发研究。再者,要在短时间内统一物流设备的技术参数标准和术语。就拿国际上的通行规则来说,统一和通用是硬性标准;要针对安全和环境有一个硬性标准,比如空气清洁法等;要让行业中的协会制定相关制度,形成标准。比如物流用语的制定,从业人员资格认定,技术参数等。
(三)两地应着力于建设国际性、现代化的物流园区
加强物流园区的建设,有助于粤港两地的物流之间进一步的合作。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物流园区不仅对两地物流业聚集效应的形成有好处,也对物流资源的有效配置有着促进作用。再者,对于物流园区的地址的选择,首要条件就是区位要有优势,该区位应具备这样的条件:第一,物流需求大;第二,必须具有必要的物流设施。其次,政府要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最后,各个批发市场和采购中心、社会化物流配送中心要和物流园区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形成一个珠三角的统一服务体系。同时,也可以建立集散货物中心,对散货进行收集和包装,最后运到机场、港口等地,这样就可以节约不少资金。
(四)完善协调粤港两地的交通网络
在珠江三角洲区域内,基本施工建设都是比较顶尖的水平,到目前为止,交通网络已经初具规模,粤港两地物流合作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它们之间如何协调。
国际物流的发展趋势是高度整合的国际及内陆物流资源、高度综合的物流服务功能以及高品质的物流服务质量等,香港与内地要提高国际物流珠海到宜昌物流的效率水平,必须从基础设施规划、制度建设、体制改革等方面加以配合。举个例子,在珠三角五大机场的合作上,如果成立一个联盟组织,调配粤港航空货运,从而对粤港航空货运市场起到一个协调的作用。在联盟的总部也能够利用两地之间接替主持的方法,最终起到协调运输价格、互通调度运输市场的作用。
对于引进外资投放到两地铁路、公路建设中这一方法,可以考虑一起洽谈跨境物流合作项目。某些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要做到加速:不断对港珠澳大桥的论证工作进行加速,对粤港西部通道的工程要加速建设,对粤港物流干线不断开拓;要建设属于粤港两地的物流信息平台,以便进行合作开发;加大港资企业对珠三角物流园区开发投资的参与和建设程度。要立足于粤港两地,进行跨境区域、国际物流业务,不断开拓物流业务。
(五)加快物流人才的培养
在物流行业不断的发展要求下,有一个任务亟待解决,那就是要大力培养物流方面的专业人才。同时,世界经济发展的快速发展,导致原本的一些物流人才已经不适应新经济体制下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尽快更新物流方面的人才知识储备,物流的从业人员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具体方面有:提升物流管理专业技能、管理技能和团队间相互协调技能。粤港的大学可以设置有关专业或课程,比如现代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等专业。也可以举办一些研讨会,将优秀的人员派到国外进行培训,还可以引进国外的相关人才以带动国内物流专业人才的发展。最后,因为粤港两地在课程体制上有许多不同的地方,我们更应该加强两地物流人员之间交流,以达到互相促进共同进步的效果。
四、结束语
随着粤港两地间的经济融合度和依存度不断提高,两地经贸合作正在进入一个提速阶段。在CEPA框架下,粤港两地应着眼于全力打造华南乃至泛珠三角物流圈。通过整合两地的交通资源,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形成以海港和空港为龙头、以各种集疏运方式为依托、国际国内结合的物流圈。同时,粤港物流业的合作各有优势,互补性极强,其合作可加速物流业的整合。促进现代物流业的整合与提升,实现粤港地区服务领域的全面合作,已成为双方的共识。粤港的贸易交往以及通过香港转口或通过广东进入内地的物流量也越来越大,粤港物流有望在近期对接。展望粤港地区的物流业合作,有着广阔和无限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