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物流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析

更新时间:2020-09-26 07:00:07

相关数据调查显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各种形式的物流企业层出不穷,物流专业人才需求呈供不应求的趋势。目前该专业人才缺口约为600余万。但在如此大需求量的市场中,高职物流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却不容乐观。究其原因,是因为物流行业对人才的要求是专业性强、技术能力高,且该行业的工作均需要从基础做起,基层工作环境及条件相对比较艰苦,所以,在人才的选择上较为苛刻。高职物流专业是一门专业性和实践操作性极强的课程,因此,在课程韶关到抚州物流的教学中需重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注重强化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基于此,本文分析高职物流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高职物流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措施。

一、高职物流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各课程间内在联系处于分割状态,学生无法系统掌握技能。在课程体系中,专业基础及专业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处于明显的分割状态。例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专业基础课物流营销与专业课运输管理不仅分由不同的教师教授且有的学校甚至将两门学科开设在不同的学期。而实际上,运输管理教学中涉及的物流营销应有机结合运输产品及市场的特点。如果将两门存在紧密内在联系的课程分开教学,将会导致学生接受处于被割裂状态的知识,无法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

(二)科目设置过多,课程内容重复,重点不突出。在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物流专业课程的科目设置多达10门左右。每学期开设超过3门课程,每门课程一周设4个课时左右,交替教学。这样的教学体系导致知识的讲授缺乏完整性和连续性。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重点内容不突出,且普遍存在重复性。例如,仓储管理课程中有仓库设备的内容,而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中也存在相同的内容。

(三)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高职院校在物流专业教学中,普遍存在重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操作教学的现象。主要表现在韶关到来宾物流理论课程的设置及教学课时安排明显多于实践操作训练。虽然多数高职院校物流专业体系中均开设有物流软件实训、物流业务操作等相应的实践操作教学课程,但教学过程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分开教学,且两者间分隔的时间较长。往往是一两周的时间都是理论教学,然后又利用一两周的时间进行实践操作训练。这样的教学模式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影响了学生综合技能的掌握和提高。

二、高职物流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措施

以就业为向导,为市场发展提供高级技术型人才是高职院校办学的目标和基本原则。因此,物流专业课程体系应以培养学生的技术操作能力为重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积极为社会提供实用性技术人才。具体的课程体系改革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明确基础理论教学重在基础、重点、实用。以教学对象的个性特点及专业特点为根本出发点,物流专业基础理论教学需注重与具体案例相结合进行讲解分析,突出理论的基础性和实用性,使理论学习最终回归技能的增强与提高。理论教学内容主要以以下几个知识点为重点:首先,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等课程为理论基础。其次,以物流英语、计算机应用等课程为技能基础。最后,以管理学、电子商务、商品流通、物流法律法规等课程为各专业基础理广州到兰州物流论课程。

(二)以就业为向导,整合课程内容及结构,突出重点,避免重复。首先,在课程设置上,应以市场就业技能需求为向导,明确该专业的实践必要性,合理规划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课时安排,将重点放在实践课程教学上,且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最大限度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让学生系统掌握理论基础知识,并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技术操作中,指导实践操作,提高技术应用能力。其次,在课程内容上,应根据专业特点及市场需求,选择职业性、专业性强的内容,以实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及综合职业素养的目标。最后,在课程教材的编写上,应更新观念,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在了解我国教育实情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和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及教材,编写适应我国高职学生个性特点及市场人才需求的教材。

(三)加强实践教学,落实工学结合教学体系。所谓“工学结合教学”即在教学过程中将工作与学习有机结合,并逐步形成相互促进的互动发展整体。工学结合可有效促进学校专业建设及教学体系改革,增强学生技术能力和职业素养,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增强学校市场竞争力。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要求高职院校以相应的物流企业为依托,建立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机制。企业提供实践教学及实习场所、设备,学校充分发挥人才优势,为企业发展提供所需人才,校企利用自身条件及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共同进步。校企可通过“订单式”人才培养方式进行合作,企业可根据就业岗位需求参与物流专业课程的设置、调整、教学安排、实习等人才培养各个环节,充分发挥用人单位选拔人才的作用。

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可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校内实验演练与校外实践操作、毕业论文与实习工作等内容有机融合,使学生学习、训练、实践各环节一体化进行,强化了学习的连续性和系统性,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此外,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还有利于学校引进物流行业专家参与教学活动,实现校内专职教师与外聘行业专家共同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更具专业化和职业化,以更好地适应就业岗位的要求。

(四)其他改革措施。首先,为了适应课程体系改革要求,需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者位置,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主要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在课程体系改革中,教师队伍建设需紧跟改革步伐,并时刻保持与时俱进。“双师型”教师即具有扎实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同时又具备较高教学水平与实践经验的教师。因此,高职院校需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给教师提供更多的专业深造与技术实践机会,增强师资队伍的综合实力。其次,更新办学理念。高职院校需明确新时代背景下的办学理念。将培养高级物流技能型人才作为教育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技术操作能力、自学能力及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最后,改革评价制度,保证教学质量。科学合理的评价制度是保证教学及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手段。高职院校的评价制度需根据专业特点及教学目标来制定。对学生专业理论及实践能力进行综合考核。同时,应加强实践能力考核,以使专业教师重视实践教学,促进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综上所述,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级物流技能型人才的教育原则下,高职物流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应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岗位技能为教学重点,同时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自主学习、与人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新等各种能力,实现人才综合能力及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阎子刚.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践[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8)

[2]续秀梅,马骏.我国物流产业发展趋势与高职物流专业课程体系的探讨[J].中国市场,2009(45)

[3]贡立.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开发与实践[J].中国电子商务,2011(5)

[4]范唯,马树超.切实解决提升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2012(25)

相关文章

降低物流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

摘要中国物流企业是一个正在兴起的行业。物流企业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物流企业的经济效益。文章通过物流成本水平衡量指标

3百+0查看详细
2020年

高职院校物流专业人才的市场定位

摘要从物流企业经营者的视角,评价研究了高职院校物流专业人才质量,评价结论为高职院校培养的物流人才为一般层次,需要以就

1百+0查看详细
2020年

建设农产品物流中心问题探讨

摘要随着对“三农”、绿色食品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关注,农产品流通中的问题成了矛盾的焦点,农产品流通中物流中心的作用和地位日渐突出。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办好

2百+0查看详细
2020年

我国水产品物流运作模式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水产品作为人们日常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需求日趋庞大

4百+0查看详细
2020年

中国物流业预期指数保持高景气区间

今年6月份,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创出年内新高,达到55.5%,较上月回升1.3个百分点。其中,物流业业务总量指数继续回升

2百+0查看详细
2020年

鹤壁市物流业发展的思考

摘要鹤壁地处中原经济区衔接环渤海经济圈的前沿,地理位置优越,2013年成为全国首批智慧城市试点之一。结合本市区位特

2百+0查看详细
2020年
关闭
关闭
top
关闭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