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蔬菜物流体系的实证研研究
更新时间:2020-09-26 19:00:01
摘要对南京的城市蔬菜物流体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分别从生产环节、批发环节和零售环节分析了主要问题,从组织安排、交易方式、物流技术和政策支持等方面提出了相应
对南京的城市蔬菜物流体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分别从生产环节、批发环节和零售环节分析了主要问题,从组织安排、交易方式、物流技术和政策支持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对整个城市蔬菜物流体系的优化和改进提出了促进蔬菜供应链一体化模式、蔬菜网上销售物流模式和农贸市场分时经营模式发展的建议。
城市蔬菜物流;物流体系;南京;实证研究
近年来,蔬菜的价格问题一直倍受关注。一方面各地频繁爆出菜价暴跌,农民蔬菜滞销的消息,“菜贱伤农”的现象时有发生。另一方面市区内菜场或超市的菜价一直居高不下,蔬菜从农户到消费者手中经过许多环节,价格差已超过十倍,“菜贵伤民”的现象一直持续,但是中间的各流通环节并未出现明显的“暴利”。
许多学者对此也展开了研究,有按流通主体的成本收益分析,也有对不同流通环节的成本构成和利润分配分析。许多学者已能对于大量的一手数据借助模型研究,比如对北京蔬菜价格“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实证分析等。尽管研究的视角不同,但共同的结论是中间环节多、物流成本高,从而产生了许多对蔬菜和鲜活农产品物流运营模式等问题的探讨。相关研究通常与某一特定地区的具体问题相结合,比如讨论了徐州的配送策略问题、淮安的连锁经营模式问题等。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这不是简单的价格问题或物流模式问题,更是一个宏观的商业流通及物流体系的优化和整合问题,更需要加强整体性和系统性的思考。比如从交易成本角度进行的销售渠道优化研究,以及市场结构视角下的供应链优化研究等。但是相关研究偏重于理论分析,结合具体问题的实证应用研究成果尚不多见。
南京市非农业户籍人口500万人以上,是华东地区的第二大城市,人口密度继上海、广州、北京之后在全国排名第4位,蔬菜价格问题突出。本文以南京市为例,在实际调研的基础上,对蔬菜流通中的各主要环节进行了分析,也对整个城市蔬菜物流体系的改进提出了建议。
一、蔬菜物流体系概况
南京的城市蔬菜物流体系主要包括:生产环节(供应源)、批发环节和零售环节,这三类主要环节形成了物流节点,每个节点之间还有物流运输配送从而形成了一个网状的结构体系,如图1所示。
南京市区的蔬菜供应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周边农村或郊区的菜农和蔬菜种植基地的蔬菜流入产地批发商,或深圳到河源物流由“菜贩子”上门收购并流入到批发环节;二是山东、安徽等大型蔬菜基地的蔬菜调运至南京,虽然有些基地与南京的批发市场有长期合作关系,但多数会通过经纪人或中间商完成这一工作。
批发环节也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一级批发市场,特别是以“众彩市场”为代表的大型果蔬批发物流中心,是华东地区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农副产品物流集散中心之一,集综合交易、加工、储藏、配送、物流、综合配套服务等功能与一体;二是次级批发市场,主要指从一级批发商处进货并从事批发业务为主的中间商,依渠道和规模可分为二级、三级等,相对均布于南京市区相对偏远处,如长江大桥、惠民桥、水关桥、应天大街等。
对于零售环节,除了一些超市的社区店以外,已初步形成了一些蔬菜专营门店以及电子商务的社区提货点等其他场所。但是总体来看仍以农贸市场为主,在市区散布了约500个规模不等的菜市场,是普通市民蔬菜供应的主流。
二、各物流环节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一)生产环节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蔬菜大多取自作物的茎和叶片等部分,相对于稻米等可以大规模室外种植的农作物要脆弱的多,因此种植上需要更多的照看,运输上需要更多的保护。目前大多蔬菜的种植仍依靠手工精细作业,相对而言不适合大规模机械作业。尽管许多地区已出现了蔬菜生产基地,但是总体来看仍然呈现生产规模小、分散生产、独立经营、不易管理的状况。
这样必然出现资源不能共享,缺乏市场信息等现象。从物流的角度看,一方面种子、肥料、农药等生产资料的储运是分散进行的,另一方面种出来的蔬菜也是分散运输的,物流成本必然增加。此外这一环节的运输方式和工具相对落后,使得蔬菜的损耗相当大,约占蔬菜总量的20%。
针对这种韶关到南充物流状况,一方面更应对生产组织进行调整,通过有效的组织把农户和农户、农户和市场、农户和企业进行连接并产生合作,从而有效地提高种植效率,降低成本。另一方面运输方式和工具的改进将直接有效地解决成本和损耗问题,这在技术上并不困难,但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的重视程度仍有待提高。
(二)批发环节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蔬菜在进入批发市场前,批发商要进行采购、检验、分等、包装、装车和运输,目前以人工作业为主。进入一级批发市场后仍需要雇佣工人进行卸货、分拣、加工或重新包装等作业,并要支付市场管理费。有些蔬菜是要进入冷库进行存储的,相应的作业更多,成本更高。对于二级批发商而言要从这里进货,必然要把拣选的蔬菜运到自己的车辆上,但外来车辆一般不允许进入市场内部,只能通过三轮电瓶车完成短距离的运输,然后再次装车运至二级批发市场并卸货。对于三级批发商或零售商而言仍要在二级批发市场里完成同样的作业。
因此整个批发过程环节多、时间长,不利于蔬菜的保鲜。装卸搬运的作业多,从而产生了大量的成本,并且每次装卸搬运难免形成损耗。这一过程的另一突出问题是包装,因不合理包装而造成的腐烂、损坏损失约占5%。尽管有些蔬菜有简单的包装,但在一、二级市场等不同物流环节广州到长沙物流之间要进行换装,难以进行有效衔接,此外周转箱的使用程度也很有限。
由于目前的交易手段落后,基本都是现货交易,现金结算,所以必然产生上述作业和成本,因此适当的推行拍卖制、销售代理制、配送制和电子商务等现代交易手段。同时需要提高物流技术,特别是蔬菜运输过程中的保鲜技术。重视装卸搬运过程的周转箱技术,一方面应有相关部门或大公司进行回收和协调,另一方面应开发和推广适用于蔬菜的,具有保护作用和保鲜功能的专用周转箱。 (三)零售环节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尽管很多居民已习惯于在超市买菜,也有一些其他的零售场所,但是多数市民仍会在附近的菜场购买蔬菜,并保持着传统的交易模式。对于菜场的经销户(菜贩)而言,主要费用有:摊位费、包装费、运输费还有损耗费、保险费、工商管理费等。从实证调研看,一个普通的摊位一年还要产生五六万元的其他费用,如卫生费、水电费、赞助费等,几乎所有农贸菜场的经销户都认为向市场缴纳的费用太多,并且在不断增长。可以说,各种费用过高影响了商贩的收入和积极性,成为菜价居高不下的重要因素。
从物流的角度看,大多经销户有自己的运输工具,如面包车、小型货车,进货方式一般采用一家单独进货方式,难以形成多家联合进货或共同配送,造成运输成本居高不下,特别是这一环节的运输以市内交通为主,相应的费用则更高。项目组成员对于锁金村菜场、南园菜场等进行了访谈和问卷调查,发现在不包括自己开车并完成装卸搬运等人工费用的情况下,71.4%的经销户每日仅燃油费、过桥过路费等运输成本约20-30元,28.6%的经销户达100元以上。
因此增加公益性菜市场的数量,对菜场用地价格实行优惠,降低摊位费,水电费等,这无论对行业从业者还是消费者都能带来巨大的好处,从而促进蔬菜物流的发展。此外,对于市区的短途运输,鼓励多家联合运输,从而平摊运费,降低总成本。
三、整体物流体系优化与改进的对策
除了对上述物流环节的改进外,更需要从系统的角度对整体物流体系进行优化与改进,具体可以有以下对策建议。
第一,发展蔬菜供应链一体化模式。主要指大企业对蔬菜的种植、批发、零售以及期间的运输流通等环节进行统一的管理,像管理企业一样对蔬菜供应链进行管理和经营。企业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通过合同和长期合作的方式向产业上下游渗透,组织起整个蔬菜供应链体系。这种一体化模式对企业来说,可以整合资源,降低供应链之间的交易和管理费用,使企业有更大的机会和空间来拓展更多层面的经营,提高利润。一般按照企业在供应链中所处的位置,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生产商主导型、运输商主导型和销售商主导型。
第二,发展蔬菜网上销售物流模式。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大多数日常生活用品均已实现网购,但在我国很少有成功的蔬菜网上销售案例,而制约其发展的主要是物流问题。因此,物流网点的建立以及配送线路的优化与改进十分重要,应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加强合作以降低总成本,特别是与小区的物业管理、社区便利店等物流节点合作。此外,会员式配送相对有效,即对会员的需求进行管理,在品种、数量、时间、地点等方面能够提前明确并趋于稳定,从而降低总成本。
第三,发展农贸市场分时经营模式。即建立或改造农贸市场,在同一地点夜晚(如0点-上午5点)由批发商直接对普通小菜贩批发,在上午5点之后恢复普通农贸市场的状态,面向普通消费者。对农贸市场而言,利用批发和零售环节高峰时段的不同,在一块场地内,根据时间转换批发和零售不同的角色,做到了全天候运转,避免了场地和人员空闲所造成的浪费。对于零售商而言,由于经营场所本身就是一个批发中心,蔬菜统一配送到市场,所以拿货价格低,同时也省去自己运输的费用从而间接形成了共同配送。这样可以减少从批发到零售之间过多的流通环节,减少装卸和搬运的次数,可以提高场地、时间、资金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