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制造业企业物流改革
更新时间:2020-09-09 09:00:09
【摘要】本文基于我国制造业的物流现状和内外发展环境,以三一集团仓储物流体系为研究对象,从狭义的企业内部物流为出发,给制
引言:
物流是生产、流通和消费等领域中应用很广泛的一个概念,分为广义物流和狭义物流。广义物流是指在社会经济领域中的一个行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等一系列与之相关的产业。狭义物流主要指企业内部的物流过程,它是与企业内部的资金流、信息流、产品流等生产要素一起,构成了企业内部运作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内部物流该向怎样的方向转变,变革能否成功,是企业战略的关重点。
1、我国制造业物流现状及其发展方向
企业物流发展规划就是根据企业的现状及发展,对仓储物流所提出的更高层次的要求,以确定好与自身生产模式及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物流运作模式。其主要任务就是通过仓储物流配送发展方向的定位、战略的调整、运作环境的改善以及仓储配送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改善物流管理及服务水平,从而建造出高效率、低成本的物流服务体系。
以三一集团仓储物流体系为研究对象,用以分析制造企业内部物流得知:制造企业内部物流几乎要涵盖九大环节:都是从拿到销售订单或预测订单开始,制定生产计划,购买原材料,再进行原材料存货管理,接着进行车间内物料流动,组装成成品存储管理,最后出厂运输,完结销售订单管理,最终到售后服务。在物流过程中,实质物料的流动走向可以称之为“实物流”,而伴随着实物流的是一系列的信息。在企业里,这些信息可体现为:领料单、出库单、入库单、订单,ERP数据等等,这些又统称为“信息流”。实物流和信息流也就构成了制造业企业的内部物流。
当今,制造企业内部物流管理存在不少的问题。因制造企业是生产制造实体性的产品的,其内部物流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而不合理的内部物流管理必然带来成本的急剧增加。
首先,带来浪费的积累,增加产品成本。一个环节的物流管理欠缺或失控,必然会带来更多的浪费。
其次,难于进行精细化管理。现代制造企业大多为批量生产,物料的采购、储备、使用和产品的生产都是以批量为主。这样的管理方式通常是比较粗略的。
第三,难于对物流绩效进行合理的评估。它缺少一个合理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及充分的信息。而目前制造企业通常没有把物流管理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考核方面,关注度比较低,同时获得的信息也是很少,也很困难。
那么,针对以上这些物流现状,有该如何实现珠海到南宁物流发展,如何进行改革呢?
改革,离不开规划。制定企业的物流发展规划,客观、准确地评价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环境,充分的利用企业外部先进的物流资源是必要条件。在宏观和外部环境上,我国物流业的发屁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物流的专业化、社会化程度低,第三方物流市场薄弱等,这些都是对我国制造业发展现代物流的制约条件。在企业内部,内部物流管理仍处于初步的、分散的功能性管理阶段,属于粗放型管理。企业内物流格局设计比较模糊,在日常工作中又经常造成停料、丢失、损坏、物流工作效率低下等。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制造业的物流管理离现代物流管理的要求还相差甚远,制造业内部物流应以提高物流系统的整体效率为目标,最终实现企业物流的现代化、系统化、信息化等。而如何做好制造业物流改革,对制造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否取得长久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制造业企业物流管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个企业在开始生产时,必须首先购买原材料、辅助材料,然后进入产品的生产流程。在原材料和各种铺料进入装配线场的同时,产品的物流过程就已经开始了,产品的价值增值过程也随之开始了。
从生产过程来看,在原材料和辅料进人生产线后,物料流动过程和资金流动过程、产品流动过程和信息流动过程是同步开始的。因为对产品的成本核算、质量监督,对客户订单的跟踪与产品的物流活动过程几乎是同步进行,而且产品的价值增值过程也是同步进行,但它不像物流过程那样看得见、摸得着。但是,当每一个产品从生产线下线入库之时,它同时完成了它的价值增值过程,这是产品在工厂的制造领域创造出的利润,也就是毛利润。
物流过程也是价值形成和价值增值的过程,从采购回原材料,到生产出产品,到产品入库、产品出库,再到运输,最后产品到了客户的手中。
事实上,在这一系列过程完成的同时,伴随着资金流、产品流、信息流一起运动的,是产品的价值增值过程。价值增值是我们生产的最终目的,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所有生产活动都是围绕它进行的。如果这个过程结束后,没有达到价值增值的目的,那么我们必须从各个环节,如物流、资金流、产品流、信息流等等方面进行检查和改善。
由此可见,我们很明确的看出物流管理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存在怎样的意义。
3、制造企业物流改革中战略的调整
从制造业物流系统中各环节存在的价值可以看出,物流战略的成功与否关系到现代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兴衰存亡。因此,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除了加大自身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之外,还要通过改革,制定合理的物流战略,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物流核心竞争力。
国外企业物流战略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一体化的供应链管理。我国制造业要实现这个过程,至少要经历三个阶段:企业内部物流系统的整合,企业内物流一体化和外部物流一体化。
我国制造型企业基本上都拥有一定规模的仓储场地、设施、配送能力等,物流系统比较完备,物质条件比较充足。但是物流的整体运作效率却普遍低下,而且外部环境也不乐观,有待进一步的优化。在这种现实情况下,我国制造业急需考虑的不是盲目建大、建全物流系统,也不是盲目地追求社会化物流服务,而是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物珠海到日喀则物流流资源,按照现代物流管理方式,进行有效的物流系统的整合、优化。以实现企业内部的物流一体化,并逐步将物流活动扩大到与客户和供应商相结合方面,最终通过外部物流一体化的延伸实现供应链管理,是今后长期一段时间内我国制造业的物流发展的主要战略。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正处在第一个改革阶段,内部局部物流整合阶段。虽然或多或少的有过一些改革,但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这就跟物流体系的“效益背反”规律有关:各个环节是有效的,但总体并不一定有效。这同时也告诉我们:物流整合、优化不单单是从物流各环节人手,更要把物流的各子系统,各环节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待,从整体上统一规划、合理组织,这样才能使物流资源达到合理利用,从而降低成本。
物流整合的实质就是再造物流流程,也就是要对现有的物流流程进行根本性的反思和彻底的再设计,以便迅速提高企业物流流程的绩效水平。物流流程的再造涉及企业的全面变革,再此变革过程中,有各种博弈方进行的策略对抗或合作。物流流程再造能否成功,与企业物流流程再造的方案有密切的关系。企业在进行其物流流程再造之前会制定其方案。每个方案定会有优劣之分,但企业如果不去实行,是很难分辨方案优劣的。面临多种方案,由于企业的习惯力量使然,企业会有实行或不实行的策略选择。各种方案分别出现的可能性大小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方案是否可行,二是企业变革观念的强度。在这两个因素中,方案的可行是前提,企业变革观念的强度是保证这二者共同决定的博弈结果。
但整合企业物流资源,再造企业物流流程并不是泛泛进行的,它不仅需要先进合理的观念作保证,还要有企业的组织、制度、技术、文化、信息等作保证,还要有足够的知识技能作保证。
4、制造型企业物流系统的规划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运作和经营的效率、效益,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企业应根据物流战略的发展方向,全方位、综合地对物流系统进行规划和设计。
当前我国制造型企业的物流战略就是对现有物流系统进行整合与优化,通过把企业所有的物流活动纳入一个统一的部门进行集中管理,从而实现整个集团的物流整合;通过对企业物流系统的设计和再设计,改进和完善企业物流的运作方式、流程等,达到物流系统的优化。因此,企业物流系统的规划与设计必须以物流系统的整合与优化为方向。具体地说就是:首先,要保证物流系统的整合,就必须有充分整合的物流组织做基础。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的物流管理阶段的不同目标,设计合理的物流组织结构。最初可以尝试现有结构下的功能合并和集合,然后逐步将物流功能独立出来,组建物流一体化的组织,实行企业物流活动的统一性、集中性的管理,有效控制整个企业的物流实施状态和运作情况。
其次,高效畅通的物流系统还需要先进的流程做保证。通过对企业间和企业内的业务流程进行重新规划和设计改变流程的逻辑顺序和结构,整合内外流程和资源,减少不增值的活动,缩短流程时间。从最终顾客的价值需求出发,建立起真正对顾客负责的最佳服务流程,从而显著改善企业物流的绩效。
最后,积极利用现代物流技术和现代物流科学的理论与方法,通过对运输系统、库存系统、配送系统、物流网络和局部设施布局等方面进行科学的规划与设计,有效解决目前企业物流系统中低水平运作、重复建设、选址不当、管理混乱等问题,为物流系统的优化奠定基础。
5、制造型企业物流模式的选择
企业的物流战略对物流模式的选择具有决定作用。企业在制定物流战略时就已经考虑了自身的资源、人力、技术、信息等因素,物流模式的抉择要看能否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物流需要,同汕头到哈尔滨物流时又极大地降低成本。依据还是企业的资源、人力、技术、信息等的优化组合。为此,企业要在物流战略的指导下,制定合适的物流模式。
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现状并不乐观,存在诸多问题,还远远不能满足制造业物流外协的需要。另外,我国企业仍然遵循产供销一体化、一条龙的经营模式,物流基础设施设备在企业的固定资产中仍占有很大的比重,若将其业务资产完全剥离,交给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去管理,在体制和市场经营方面都存在着很多的困难,难以实行。因此,我国工商企业大多采用自营物流,这既是现有体制下的现实选择,也是企业不得已的选择。国内有实力的大型制造业企业选择自己发展物流,到一定程度再社会化,拓展经营领域,这成为企业物流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对于我国大多数制造型企业来说,根据目前自身的实际情况,通过战略联盟、投资共建、部分自营部分外包等方式,与有实力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建立灵活的合作伙伴关系,以达到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增加利润,提高竞争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