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湘潭港口物流支持体系的思考
更新时间:2020-09-07 17:35:09
摘要内河港口是内陆城市对外贸易的货物集疏运输的主要节点,是城市能源、矿石、建材等大宗物资补给的窗口,构建内河港口物流支持体系对推动内陆地区经济发展起着
1引言
湘潭自古以来水运发达,历史上即为湖南重要的物资集散地,有着“金湘潭”的美誉。改革开放以来,湘潭港口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船舶以小吨位、航速慢,向大吨位、航速快发展,港口作业由码头人力化向机械化发展,物流量由小批量逐步发展到适应大批量货物流动的过程。近几年,随着能源价格不断上涨以及环境问题备受关注,水运的经济性、绿色环保性、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等优势日益凸显,湘潭本地及周边地区的物资和商品逐渐向水运转移,推动了湘潭港口及航运业的飞速发展。但是由于缺乏现代物流支持体系的配套建设,导致经营资源分散,集约化、规模化优势不明显;物流服务单一,难以满足用户需求。同时由于很广州到泉州物流多港区处于城市中心位置,大量的货物运输对城市造成污染、噪声,甚至对城市交通造成堵塞,对城市的环境和居民的正常生活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因此,加快湘潭航运物流支持体系的建设已是当务之急。
2构建湘潭港口物流支持体系的意义
2.1港口功能的拓展是大势所趋
随着第三代港口的兴起,港口服务功能的多元化与全程化已成为现代港口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经济中心城市发展所要求的全过程、全方位的物流服务,已成为现代港口的主要服务内容。现代综合性港口具有货物装卸、储存、运输、通关、保税和信息服务等功能,这些功能已经完全涵盖了现代物流业的各个环节,只要在管理和组织上进行适应物流活动的调整,达到对物流活动进行集中控制、即时信息传递和运韶关到五指山物流输效率的要求,就会演变成为物流活动最为集中的物流支持体系。因此,湘潭港从传统水运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的升级和发展是必然的趋势。
2.2合理配置社会物流资源,推动长株潭经济一体化
长株潭是湖南省工商业的重心,物流市场潜力巨大,湘潭港口通过物流支持体系的建设,可以吸引腹地优良资源在港区后方陆域配置,形成区域性加工基地和配送中心,通过港区物流枢纽的辐射和网络联结,可以吸引更多相关资源向临港地带集中,并由此形成新兴产业集群,推动三市经济一体化,降低社会物流成本,同时可以缓解三城市交通拥挤的压力,对促进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提升长株潭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3构建湘潭港口物流支持体系的现有基础
3.1交通网络条件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湘潭市目前已建成一个由铁路、公路、水路三种运输方式组成的初具规模的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截至2006年末,全市共有各级公路3039.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22.4公里。全市铁路里程154公里,境内有厂矿铁路35条,全长255公里。全市通航里程284公里,湘江干流由南向北,可常年行驶千吨级船队,南溯衡阳,北入洞庭,直达江海。湘潭港多年来依托湘江、长江支干线发展,经过多年运作,开辟了湘潭至上海长江航线、湘潭至长江中下游支线航线、湘潭至四川长江干线航线,构筑了较为完整的内河运输网络体系。目前货船平均在港停时仅为1.25天,腹地货源从湘潭港中转可选择经济、合理的航线送达目的港。良好的交通网络,为湘潭港口提供了快速连接陆运系统、快速分拨货运物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具备了构建物流支持体系的基本条件。
3.2湘潭港口的基础设施条件
湘潭港全长42公里,水域面积1700万平方米,陆域面积33.68万平方米。目前,港区拥有生产性经营泊位53个,千吨级码头8座,500吨级码头3座,集装箱码头2座,并且拥有比较齐全的综合运输设施,一定规模的储运系统,可以便捷地以航运和港口经营为主业,拓宽服务范围,开展第三方物流服务。
3.3港口资源丰富,特色鲜明
构建港口物流支持体系除了应具备现代化的硬件建设外还需要有港口腹地丰富的物流需求作为基石。随着湘钢、涟钢等冶金企业产能的快速增长,湘潭港金属矿石和制品的运量增长迅速,逐步形成了以冶金原材料及产品为主,石油制品、水泥、木材、食盐、粮食、化肥农药等物资为辅的转运中心。根据湖南省航海协会对湘潭腹地湘渝、湘沪航线水运需求调研数据计算;港口出湘潭货物量约1200万吨/年,进湘潭约1200万吨/年,调查中还没包含其他小批量货物流量的统计,反映了湘潭港口较大的物流需求量。
4构建湘潭航运物流支持体系存在的问题
4.1条块分割严重,资源布局分散
港口物流支持体系的建设涉及铁路、公路、水路和空运等多种运输方式,也涉及运管、航道、海事、商务、土地、税务和信息等其他相关职能部门。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运输行业之间条块分割严重,政府职能部门多头管理、交叉管理、重复管理时有发生,同时客户企业自办物流现象突出,导致湘潭港物流支持系统资源难以整合,集约化经营优势难以实现。
4.2服务功能不全
目前湘潭大多数港区只能提供单项或分段的物流服务,港口物流支持体系建设尚在摸索之中,难以满足厂家和货主的需求。
4.3物流信息渠道不畅
一方面,经营网络不合理,有点无网。另一方面,信息技术落后,港口企业和客户之间没有形成相互信息化连通的合作伙伴关系。
4.4建设资金匮乏
港口物流业是资金相对密集的行业,港口的建设、物流中心、信息中心、水陆连接路径等都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近几年来,湘潭港口业处于高速发展时期,资金缺口很大,融入资金目前主要用于码头改造和装备购置,以满足快速增长的货物转运需要,相对于物流支持体系建设的资金则更加匮乏。
4.5物流人才短缺,设施落后,管理水平较低
湘潭港口物流体系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但物流人才缺乏,现有基础设施落后、老化,机械化程度不高等因素制约了物流体系的建设进程。
5促进湘潭港口物流支持体系建设的措施
5.1整合资源,提高港口物流服务能力
湘潭港应通过自身服务功能的拓展和提升、服务范围的扩大、企业内外资源的整合与重组,加快物流支持体系的建设。具体措施有:一是以港口业为基础,向客户提供集仓储、配送、订单管理等一体化物流解决方案,实现对客户的“一站式”服务。二是与长沙、株洲等内河支干线枢纽港和海港积极开展多种合作,寻求组港业务,不断拓展
货源市场,减少港口间货源和吞吐量的恶性竞争。三是与大型船公司、货代公司开展合作,不断开发完善水运网络,优化业务运作体系,降低运营成本。四是政府管理部门应打破行政分割格局,依据“一港一政”的思想筹建新的港口管理机构,确保港政管理的顺畅,以便更好地促进港口物流资源的整合。5.2增强基础设施能力建设
一是对港口的配套设施进行技术改造,包括装卸能力、码头堆场、与港口相配套的铁路和公路集疏运系统及仓储配送基地,以此来完善港口集疏运设施,增强港口的吞吐能力,缩短船舶货物在港停留时间;二是加强湘潭港集装箱运输业务,利用集装箱航线航班的运输优势来吸引更多的货源;三是湘潭港要充分挖掘“港航合一”的潜力,加快对船舶设备进行现代化改造,增加适航快速船,提高运输能力,保证港口物流的快速运转。
5.3加强港口与腹地的联系。开展物流服务营销
随着湘潭与周边地区快速交通网络的不断扩展,湘潭港区逐渐成为腹地企业实施水陆联运的最佳港口,湘潭港要争取到更多的货源,必须加强与腹地企业的联系,可以采取以下具体措施:一是运用现代物流的理念对客户开展物流服务营销,包括对客户的咨询服务、个性化服务、物流培训服务、货源开发服务等业务,其目的是通过与客户全面的沟通,谋求客户的支持与配合,减少与客户之间的冲突和障碍,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环节,降低内部交易成本,提高物流服务的高效性和便捷性,二是派出专人进驻客户企业协调关系,监管服务的执行情况,并定期对客户的需求情况、服务完成质量、客户意见、物流成本等方面做出专门分析和汇报。
5.4完善港口信息服务功能
湘潭港应借助建设国际化、网络化、信息化物流中心的有利时机建立覆盖港区生产流通和仓储运输企业的网络平台,实现各企业、客户和有关管理机构的信息充分互联,形成港口与深圳到舟山物流港口、港口与海关、港口与货主、港口与承运商连接的有机整体。不断完善港口办公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和其他信息系统,建立港口完善的电子数据交换系统。在内部的业务流程之间以及与业务伙伴之间做到信息共享、交换和流动的同步化,以促进湘潭港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5.5合理规划布局,协调好港口发展与城市建设的关系
港口建设与城市发展是共生、共荣的。湘潭港区贯穿湘江沿江风光带,在构建港口物流支持体系时,对港口设施场馆用地、景观游览用地、城市休闲用地、商业办公用地、生活居住用地、沿江工矿企业用地及船舶待泊用地等,应有一个适当的比例和合理的布局,其中港口岸线、水域、陆域的确定尤为重要。要按专业化、规模化的要求,对不同货种及港区进行功能定位,提出城市岸线及陆域、水域控制规划,确保港口物流体系能有效辐射长株潭城市群,并符合长株潭区域发展规划和湘潭市发展规划,但又不影响风光带的规划建设,真正实现港口物流产业的循环经济发展要求。
5.6转变经营观念,多渠道解决投资资金
湘潭港口物流支持体系的建设应转变原来传统的经营观念,引进先进港口的经营模式,制定灵活的招商引资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港口建设,逐步使传统的社会公益型港口向经济效益型港口转变。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采取“谁投资、谁决策、谁负责、谁担风险”的原则,通过企业自筹,引进外资、民间资本合资组建港务公司。航运公司、物流公司等经营主体,也可以和大客户如湘钢、涟钢合资组建物流中心、信息中心,形成港口建设的多元化投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