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绿色营销体系的绿色物流的发展
更新时间:2020-08-30 15:00:06
摘要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美丽中国”的新的发展观点,指出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着力推进绿色发
绿色营销与绿色物流的内涵
绿色营销是指企业在以保护环境,消除或减少对生态环境破坏的前提下,采取适宜的营销手段来满足消费者的绿色消费需求,进而获取利润和谋求发展的过程。绿色营销的焦点是企业如何使自己的营销活动更加顾及生态环境的保护。
绿色物流是指在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中,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物流设施,最大程度的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二、绿色营销与绿色物流的联系
绿色营销和绿色物流都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上的,绿色营销为绿色物流提供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和要求。在绿色营销的指导下,绿色物流以保护环境为基调,反对任何企业的营销活动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充分利用资源,合理配置营销资源,提倡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现状
(一)绿色物流的观念缺乏
一方面,各级政府的物流观念仍未改变,对物流的思想没有绿色化的概念,与现代物流的发展存在差距。另一方面,大部分企业只是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本身的物流活动可能给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消费者的认知也只是停留在绿色产品、绿色标志等概念上,而作为产品流通的重要通道――物流环节,却没有多少绿色化的认知。
(二)政府缺乏相关政策和行业标准的引导
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治理环境污染方面的政策和法规,但是却没有专门针对物流行业的政策和法规,导致相关部门对于企业破坏环境的物流作业行为无法可依,无法约束。这样就造成了对企业的物流活动的不能有效的监管和控制,进而缺乏对企业破坏环境的物流作业行为的有效惩罚。此外,部门垄断和地区垄断造成了不同地区各自为政的分散格局和大量重复建深圳到佛山物流设,不同部门和地方的各级投资主体分别在各自的管辖地域内建立物流园区,吸引企业个体,造成资源配置的巨大浪费。
另一方面,我国物流行业也没有明确的标准,物流体系存在很多漏洞,致使企业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同时我国物流行业标准与国际物流行业标准有一定的差异,如物流器具的标准、信息的标准、服务的标准等等,企业在进行国际物流活动时受到很多限制和约束。
(三)物流的相关技术落后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物流技术水平还比较落后,自动化、智能化的仓储、运输、搬运等技术装备的普及率较低,不少物流企业还处在电话联系、手工操作、人工装卸的低级阶段,许多现代信息技术,如条码技术、射频技术、EDI技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技术等都处于学习和起步阶段,网络技术的应用还停留在初级水平,严重制约了物流运行效率。
(四)物流管理人才匮乏
近年来,我国物流产业发展迅速,但物流管理方面的人才匮乏。截止到2010年,我国高级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量将达到50万人,一般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为600余万人。目前各类大专院校物流专业年培养规模仅在5000人左右,人才供需存在较大的缺口。面对物流业全面开放的大趋势,“人才荒”已成为我国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的巨大障碍。特别是既掌握现代经济贸易、运输、物流理论和技能,又具有扎实英语能力的国际贸易运输及物流经营型人才实在是紧缺。
四、我国发展绿色物流的具体措施
(一)发展绿色物流的政策手段
1.法律手段
物流产业具有极强的外部性特征,必须建立适当的法律法规,对物流业的外部性问题加以控制和限制。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物流业外部性问题有两个突出的优点:一是法律是最具刚性的,它不受任何利益集团的影响;二是它可以通过审判过程得到恰当的阐述。
2.行政手段
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勒认为,政府的行政手段在校正生态环境问题等外部性因素中可以发挥较大作用:①政府可以利用权力来签定协约②政府可以坚持自己在处理一些外部性问题上采取正确的行动③政府可以采取积极行动,提供与外部性相对抗的服务措施。
3.教育手段
教育手段强调的是一种道德教育,属于“精神文明”教育。对物流产业来说,其外部性的控制与衡量有较大的难度,因此,必须注重宣传教育,提高物流从业人员的环保意识、环保观念,尽可能减少外部不经济性的发生。
4.经济手段
随着市场化改革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经济手段的激励作用日益显现。而环境经济手段是众多政策手段中最受人关注的一种。《中国21世纪议程》明确提出要“有效利用经济手段和市场机制”促进可持续发展。具体目标是“将环境成本纳入各项经济分析和决策过程,改变过去无偿使用环境并将环境成本转嫁给珠海到潮州物流社会的作法”;“有效的利用经济手段和其它面向市场的方法来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重点强调“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环境经济手段是向污染者自发的和非强制的行为提供经济刺激的手段
(二)发展绿色物流的管理手段 1.绿色运输管理
通过共同配送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人员、货物、资金、时间等资源,消除交错运输环节,降低交通压力,保护环境。同时,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由专门从事物流业务的企业为供方或需方提供物流服务,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合理利用和配置物流资源。除此之外,企业还可以开发新技术、新设备,采用以绿色能源、清洁能源为原料作动力的运输工具,如使用太阳能、天然气、氢燃料、清洁煤等作为城市运输工具的动力,来减少空气污染。
2.绿色包装管理
近年来,我国包装容器技术发展迅速,包装材料结构日趋合理化,正朝能耗低、对环境损害小的方向发展。金属包装容器珠海到伊犁物流、玻璃包装器、纸包装容器都得到了较快发展。在生产、销售、流通的过程中,企业尽量采用简化的、以及由可降解材料制成的包装,产品流通过程中尽量采用可重复使用的包装材料,促使生产企业进行包装材料的回收及再利用。
3.绿色流通加工管理
流通加工对环境也有非绿色影响因素,表现为分散加工的利用率低,产生的边角余料,废气、废水等污染环境。绿色流通加工就是变消费品零散加工为专业集中加工,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还要集中处理消费品加工中产生的边角废料,以减少消费品分散加工所造成的废弃物的污染。
4.废弃物循环物流管理
过度的生产和消费必然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这些废弃物的出现会引发社会资源的枯竭和自然环境的恶化,物流企业必须建立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系统,既要考虑自身的物流效率,还必须从整个供应链平衡发展的角度出发,与供应链上的其他关联者协同起来组织物流,最终建立起包括生产者、中间商和消费者在内的物流循环系统。
(三)发展绿色物流的技术手段
1.加快发展物流相关技术
主要包括标准化技术、信息和通讯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环保技术、安全防卫技术、监控技术、保鲜技术、各种垃圾处理和废物利用技术、各项物流功能的专用技术、质量管理和流程再造技术、包装技术、运输工具创新技术等等。先进的绿色物流技术是发展绿色物流的重要支柱。
2.加强对绿色物流人才的培养
各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应该有针对性的培养绿色物流人才,充分调动企业、学校和科研机构合作的积极性,促进产学研结合,提高物流从业人员的理论知识水平。同时,加快推进物流方面的职业资格认证和培训工作,加强对认证培训的监管,确保认证质量。加大物流师资培训力度,拓展教师知识面,提高物流专业师资水平。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物流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与管理水平,满足国内市场对各类物流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