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冷链物流“断链”原因及解决对策
更新时间:2020-09-04 10:35:10
摘要冷链物流对提高我国食品安全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冷链物流“断链”的原因进行全面详细的分析探讨,从而培育
1 冷链物流的定义
冷链物流(Cold Chain Logistics)泛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它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冷链包括低温加工、低温储存、低温运输与配送、低温销售四个方面。易腐食品在产地收集以后,经过预冷、加工、储存、包装后,运送到销售终端,最后卖给终端消费者。
2 冷链物流“断链”原因
统计数据显示,当GDP人均达到5000美元时,冷链物流爆发的时代到来。可是在我国GDP人均已经达到这个水平,却没有出现冷链物流的爆发。事实证明,在我国不仅冷链发展落后,在冷链中“断链”现象也十分普遍。就药品行业而言,我国医药流通规模2012年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其中药品的货损约有14%是来自运输过程、约有6%是来自仓储过程,其中主要是因为温湿度控制不理想原因造成的。在2012年查处的药品质量案件中,30%左右涉及需冷藏药品的储存、运输不符合冷链要求。而从全国范围来看,每年由于断链的问题深圳到安庆物流,造成约有1200万吨水果和113亿吨蔬菜的浪费,流通腐损率达到20%~30%;肉类、水产品流通腐损率也分别达到12%、15%,因“断链”一年损失的蔬菜水果达上千亿元人民币,相当于浪费了几万亩土地资源。食品安全令人担忧,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也受到威胁。数据显示,在欧美等冷链发达国家,果蔬、肉类、乳品等冷链流通率均在95%以上,而我国尚不到5%,为什么国外的冷链能够做到全程不断链,而我国的冷链物流却迟迟不佛山到青海海南物流能够连续起来?
2.1 恶意竞争下的违规操作
由于冷链物流运营成本高,规模企业少,在资金、管理和行业标准等方面要求不严,导致企业进入的门槛相对较低,行业整体冷链设备以及技术水平落后,一些中小企业为了争夺市场,在没有政府扶持的情况下,只能降低自己的运营成本,在冷链操作上难免有不规范行为。很多企业基于成本考虑,对于运输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往往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的公司为了节省成本,要求司机刻意降低冷库和冷藏车内的温度,或者冷风机开一会儿关一会儿,甚至有的干脆把温度表安装在冷风机出风口。正是因为这些不规范的操作才导致冷链“断链”。
2.2 冷链意识淡薄
目前,人民生活水平不高,大部分消费者都还是比较看重价格因素,这就导致无论生产企业、下游客户,还是广大普通消费者,对冷链物流的概念都比较陌生,冷链意识淡薄,认识不到冷链物流对于食品安全的重要性,由此导致冷链市场需求迟迟无法打开,很多冷链物流环节出现的违规操作也视而不见。“需求决定市场,市场推动发展”,只有当消费者对于肉制品、果蔬、奶制品等有了真正的品质需求之后,冷链市场缺口才会打开,最终才能推动其发展和进步。
2.3 冷链技术水平低,设施设备落后
我国在冷链物流中用于运输的专门车辆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报废的集装箱,专业化的冷冻冷藏车数量严重不足,并且车辆的制冷技术和工艺比较落后,缺乏规范式的保鲜冷链运输车厢和温度控制设施,无法为易腐食品的流通提供质量保障。不仅是制冷技术落后,速冻技术以及臭氧除农药残留等技术也是很落后的。此外,冷链信息技术在第三方冷链物流中的应用水平较低,信息系统建设落后,RFID、GIS等技术的应用还不成熟。大多数中小冷链物流服务商企业硬件设施落后,缺乏冷库和冷藏作业管理的专业人才,无法保证服务质量。
2.4 市场监管不力
我国冷链物流呈现“小、散、乱”的现象,再加上市场管理以及客户要求低,只是贪图便宜,缺乏强有力的监管。导致现阶段并不是所有从事冷链物流的企业都能提供温度监测和控制记录,冷链运输过程中还存在着温控不力等问题。因为没有温控记录,一旦某个物流环节“断链”,很难调查出究竟是哪个环节出现的问题。对社会物流企业从事冷链药品的物流业务,必须纳入GSP的强制监管。
2.5 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
冷链物流是以保证低温环境为核心的物流系统,比一般常温物流系统更复杂,要求更高。然而,目前我国冷链物流行业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在冷链运作中无章可循,而政策法规不够健全,难以对冷链环节技术要求和标准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监督,使冷链物流企业违规操作有了可乘之机,存在冷藏车制冷达不到要求、用非冷藏车运输产品、超载等现象,而这些行为又引起互相压价、恶性竞争等问题,影响了冷链物流健康持续的发展。
2.6 缺乏高素质冷链物流人才
相对普通物流,冷链物流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操作规范,对物流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但因为冷链物流在我国起步相对较晚,目前我国关注冷链物流的人也不是很多,所以研究冷链物流的专业人才很稀缺。大部分从业人员都是从普通物流中转变而来的,素质还不是非常高,对冷链物流了解也是非常有局限的,冷链技术方面的人才则更是少之又少。正因为人才匮乏,导致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及其他一些冷链物流企业管理不善。
3 冷链物流“断链”的解决对策
3.1 培育消费市场,增强消费者冷链意识
整个产业链的价值最终实现在消费市场,而消费者的理性需求是链条不能断点的关键,也是最有力的推手,我们的消费者只能认识到卖场与产品,对供应环节、常温、恒温、低温的标准与口感都不甚了解,所以,要防止冷链物流“断链”,就必须重视消费者的作用,就必须提高广大消费者和企业的冷链物流理念,加强对冷链物流、统一配送的重视。具体的做法,比如政府加大冷链物流对食品安全重要性的宣传,提高百姓对于冷链的认知度。此外,也应该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冷链意识,每年由于冷链意识淡薄危及健康和生命的事故时有发生。 3.2 完善相关法规和政策体系
正是因为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使得企业违规操作的法律成本非常低,导致大部分冷链物流企业在恶性竞争下违规操作以降低成本获取利益。政府对冷链物流各方面支持引导至关重要,在政策及时出台、资金到位、规划体系不断完善的前提下,严格监管避免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和资源浪费。从政策和标准方面着眼,比如一方面应该明确出台政策限制或禁止二手集装箱的改装和使用,另一方面要加大对购买正规冷藏车的鼓励和补贴。
3.3 加强市场监管
很多人将我国冷链物流发展滞后的原因之一归结为冷链标准体系不健全、细分领域标准不完善,其实是认识不全面的。截至2013年年初,我国已经出台了包括《冷链物流分类与基本要求》、《药品冷链物流运作规范》等200余项冷链国家和行业标准,类型涵盖基础标准、方法标准、技术标准等汕头到湘潭物流多个方面。而冷链“断链”的最重要原因是缺乏有力的市场监管,政策标准执行不力。所以应该加强冷链物流的管理,将冷藏、冷冻观念落实到位,避免为了利益而放弃冷藏、冷冻,致使影响产品质量。只有政府加强引导,各个监管部门监管执行到位,制定出相关标准,规范行业发展,严格市场准入机制,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保证全程有效的监管,才能有效解决冷链“断链”问题。
3.4 完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提高冷链技术
加大对冷链设备特别是冷冻冷藏仓库和车辆的投资,为食品提供全程低温的保障;提高信息技术水平,加强货源信息的获取,达到需求和供给的完美结合,在利益的驱动中做好统一配送和全程冷链。同时,建成一批效率高、规模大、技术新的跨区域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培育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冷链物流领军企业,建成布局合理、设施先进、上下游衔接、功能完善、管理规范、标准健全的冷链物流服务体系。此外,通过新兴的物联网、RFID温度标签等相关技术实现物品位置跟踪、原料溯源、库存盘点、出入库与拣货等电子化作业,特别是对物流全过程进行温湿度监控,建立起一套先进的信息化共享平台。
3.5 加强冷链物流标准的制定,大力培养冷链物流人才
因为行业标准的缺乏,使得冷链物流呈现一片“小、散、乱”现象,必须要用行业标准来修复冷链断裂带。目前,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专门成立了冷链物流分技术委员会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市场,对冷链物流进行宏观引导,建立健全冷冻冷藏质量监控、冷库环境温度和洁净度控制、卫生管理和包装技术、冷藏运输温度控制、食品安全等一系列标准,为其发展创造一个健康有序公平公正的环境。在人才培养方面,应该大力培养冷链物流方面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特别是管理、咨询以及策划方面的人才,加强企业内部员工的知识、信息技术的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