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我国物流成本控制的研究
更新时间:2020-09-05 13:35:12
摘要随着国家对物流成本新的界定,再度燃起了人们对于物流成本问题研究的热情。本文主要首先介绍物流成本核算的不同的界定,而后接着阐述在不同领域下物流成本控
一、前言
在最近的几十年中,各个国家在如何提高整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中苦苦追求。在提升利润和降低成本这两方面,研究成果已经相当成熟,提升空间已经非常狭窄,继而人们开始把目光转向了物流管理方面。对于物流这方面的研究可以说是“尚未开发的处女地”。如果能把物流这块“处女地”研深圳到乌海物流究透彻,将会很大程度上提升国家的经济实力。但是,在整体阶段国家对于物流的研究水平尚处于初级阶段,本文对于物流的一个方面即物流成本控制进行综述。纵观各个企业物流成本控制对策,可以为国家制定政策提出建议,积极建议一套行之有效的物流成本控制体系,加强我国物流成本控制运营管理,使物流真正成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
二、物流成本核算
张永智(2009)在评述“家电下乡”的物流成本构成中,在农村家用电器这个比较特殊的物流行业中,他认为物流成本构成应该包括运输成本、仓储成本、信息成本、回收物流成本和资金占用成本。并指出采用这个方式核算的原因和优势、具体实施的方法。但是他这种核算方法可以应用的领域有限,只能适用于乡村将用电器这一比较特殊的行业中;并且难点也非常大。例如,在核算资金占用成本中,我们无法估计资金占用天数,那么也就无法按照一定时间做账,不利于具体的实施。
胡利明(2009)在阐述物流成本核算时选择会计模式。在不改变现有的会计核汕头到安徽物流算制度下,主要有单轨制和双轨制这两种选择。文章主要对这两种模式进行了比较,在不同企业、不同行业应用时有各自的优缺点。但是由于物流成本具有与会计核算不同的核算内容,难度可想而知;并且作者对于这两种形式的比较也没有最终给出一个定理。因此,在具体核算时,也只能根据自己的经验来计算,没有具体的指导意义。
三、各领域物流成本的控制
胡开桥(2009)在研究苏宁电器的物流成本控制中,阐述了苏宁在采购成本、入库商品编码、库存商品、配送成本这几方面进行管理与控制。对于苏宁来说,属于流通企业,主要开发销售供应链成本控制这方面。在库存商品控制这部分的对策,我认为非常值得其他流通企业学习。他把仓库进行了分区管理,分为ABC三个区,为流通速度很快的、流通正常的、流通缓慢的,在三个区又把他们分为小的区域进行管理。这样尽可能的节省了物流成本,但是增加了工作的复杂性,需要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
翟娜(2009)在研究连锁零售商沃尔玛如何做到“天天平价”即如何优化物流成本控制,提出了与苏宁电器在物流成本控制方面相仿的对策建议:在采购方面、配送方面、库存方面。但是,沃尔玛连锁超市更倾向于物流成本的采购控制,从采购供应对象选择到采购谈判标准再到企业内部采购优化,这三部分都有明确规定。从两者对比可见,要想创造伟大的流通企业就应该在采购、库存和配送三方面做好。在某一个小的部分要突出,要与众不同。这样才能创造出一个伟大的企业。
彭忠生(2008)在阐述南宁烟草公司控制物流成本中,提出应在三方面进行控制:第一,对于运输费用这方面,在优化运输路线上做文章即“弹性送货”;第二,特别提出要对一些细微的方面进行成本控制;第三,重视发展第三方物流,将自己一部分“业务外包”出去。作者提出三方面意见,对于烟草行业这个特殊行业来说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作用。但是从长远来看,作者对于未来珠海到宜宾物流如何定位企业物流成本这部分还不是很明确。部分外包,部分自营在这两方面同时做文章是非常不切合实际的,应该就一方面深入考虑物流成本控制对策建议。
来自北京物资流通(2008)一篇文章对于上海通用汽车这个制造商大鳄来说,从整个供应链来说,它非常看重制造物流成本的降低。对于物流成本控制有如下“秘笈”:精益生产及时供货;循环取货驱除库存“恶魔”;建立供应链预警机制追求共赢。通用汽车在物流成本控制则侧重于生产环节成本的降低,不但追求自己生产成本的最低,而且也努力优化上游企业的供应链模式。这样的优化方案需要把握时间、空间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普通的生产企业不可能做到这一点。所以对于通用模式的推广是非常困难的。
四、总结
由以上各领域内的物流成本控制可以得出,在今后的物流成本控制方面应该努力做到:
1.加强各个领域科学技术的含量,用技术来武装物流成本建设
对于物流成本技术研究人员来说,应该努力开发新技术、新工具;对于那些研究物流研究理论的人员,不应仅仅从事一些理论研究,要与实际相接轨。首先引入一些新的高科技作用工具或者作业方式,然后对于可行性给出自己一些标准,再引入实践中进行检验。只有这样才能把物流成本控制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2.对于一些不同领域的企业要相互借鉴优秀经验
虽然不同行业对于物流成本控制的侧重点不同,但是对于好的优秀的理论,还应该是想办法引用到自己企业成本控制中。相互学习,才能共同提高。在制造企业(生产企业)来说,应该首先借鉴日本丰田JIT模式,并在库存管理方面应该尽量做到最低库存量甚至是零库存;拿流通企业来说,物流成本需要控制方面很多,比较复杂,需要借鉴一些优秀的企业控制策略,积极积累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