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时代下的国际贸易融资研究
更新时间:2020-09-05 18:00:04
【摘要】近年来,中国的对外贸易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国际贸易总额不断增加,国际贸易结构逐渐改善。然而,伴随着国际贸易迅猛发展的同时,我国国际贸易融资的弊
近年来,中国的对外贸易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国际贸易总额不断增加,国际贸易结构逐渐改善。然而,伴随着国际贸易迅猛发展的同时,我国国际贸易融资的弊端却逐渐显露,制约着国际贸易的快速有效进行。本文将就国际贸易融资存在的一些问题展开论述,并以物流时代为背景,引入物流金融这一概念,探讨其在国际贸易融资中的应用。最后,将在此基础上,探讨我国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方向。
引言
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以及加入世贸后所遇到的种种机遇与挑战,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断与世界接轨,发生了巨大改变。在综合国力不断壮大的影响下,我国的国际贸易水平也在不断提高,2010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29740亿美元,年均增长16.8%。中国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占世界货物出口和进口的比重分别提高到10.4%和9.1%,连续两年成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出口大国和第二进口大国。据20佛山到九江物流12年的调查数据显示,从今年1月累计至5月我国共实现进出口15108.9亿美元,同比增长7.7%。
对比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现状,我国的国际贸易融资却呈现出以下的不足和缺陷。首先,国际贸易的方式缺乏多样性。国际贸易逐步走向更高更复杂的阶段,国际上一些新兴的国际贸易融资方式也层出不穷,虽然我国也在大力倡导并引入一些先进的融资模式,但在实践中仍以传统的贸易融资方式为主,即以信用证与融资相结合的方式,功能单一。其次,国际贸易融资的对象过于集中。国有大中型企业因为他们雄厚的资金实力和相关政策的支持一直是国际贸易融资的关注对象。然而,在对外贸易中分量逐渐加大的中小型企业却始终存在着融资难的问题。另外,办理融资的手续繁琐,融资条件苛刻。国际贸易手续的复杂性始终是困扰着企业和银行的问题之一。银行为了防范融资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必然在各个环节严格把关,这必然导致企业企业效率的低下,以韶关到通辽物流及经营成本的增加,对于一些中小型企业更是因此止步于国际贸易的门外。
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物流业在我国的发展变化有目共睹:物流政策环境和物流规划得到改善;物流平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物流技术日益先进,应用日趋广泛;物流逐步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尤其是伴随着第三方物流企业在我国的形成和发展,我国一些大型物流企业也页正逐步走向国际化,面临着更大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利用物流业的发展来改善国际贸易的融资环境,二者的结合应该以怎样一种形式是本文分析的重点。正处于发展初期的物流金融将如何参与到国贸易融资中去,也是未来银行业创新其业务模式的珠海到南昌物流突破点。加之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更是为贸易融资与物流的结合提供了保障。总之,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不断融合不仅仅是全球经济的发展方向,更是国际贸易进一步发展和壮大的动力和源泉。
1. 文献综述
国内物流金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业务模式风险防范以及控制的定性阐述上。在融资模式上,国内学者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主要有:陈淮(1987)提出了关于建立物资银行的设想。但是,那时的“物资银行”还带有非常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主要是探讨通过物资银行来完成物资品种的调剂和串换。罗齐和朱道立(2002)提出了应用融资仓模式解决供应链中的融资问题,作为综合性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平台,融资仓不仅能为银行和企业间的合作架构新的桥梁,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而且能够有效融入到中小企业供应链体系中,为其提供有效地第三方物流服务。李蓓(2006)从进出口贸易角度,将物流金融相关模式分为进口业务模式与出口业务模式,并进一步将进口业务划分为信用证合作模式和现货质押模式两种,又将出口业务模式划分为出口前短期打包贷款和出口后应收账款质押融资。[1]
国外的物流业发展要远远早于我国的物流业,因此其物流与金融相互融合的发展模式更加成熟,在物流金融领域中相关的论述研究也很全面。其中Friedman(1942)、Albert(1948)、Eisenstadt(1966)Raymend(1948)等总结了物流金融中的存货质押融资和应收账款融资业务在国外发展过程中的法律氛围、业务模式、仓储模式、监控方式和流程。Rutberg(2002)还以UPS为例介绍了物流金融创新模式的主要特征。Leora klapper(2005)就供应链中中小企业采用的存货融资模式的激励和功能进行了分析。Gonzalo(2006)等人研究了及生产与企业融资计划于一体的短期供应链管理,提出了合理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可以影响企业的运作和资金融通等。Neville G.(2008)指出存货在融资中如何估值,并给出操作的注意事项。
2. 物流金融及其在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中的应用
以物流时代为背景,我国的国际贸易融资也做出了相应的变革,总的来说,实现物流与资金流的相互融合是银行业进行国际贸易融资创新的突破口。纵观近几年来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在这方面已经初据规模,并形成和发展了一种新的物流形式—物流金融,并将其应用在国际结算领域,促进了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
2.1物流金融概述
其实,物流金融在北美等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非常全面的规范体系,但由于物流业在我国起步时间较晚,物流金融业务在我国没有适合的发展条件,物流金融一直未能得到广泛关注。伴随着现代第三方物流在我国的不断完善,银行开始慢慢涉足这一新领域。2005年深证发展银行先后与中国对外贸易运输总公司、中国远洋物流有限公司签署了总队总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了针对供应链物流控制而设计金融服务的稳固操作平台。此后,国内各大银行也相继开展此类业务2006年10月11日,中国建设银行与中国远洋物流有限公司正式签订国际贸易货押授信业务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建设银行将在贸易融资领域试水货押授信业务,还有广东发展银行的“物流银行”,上海浦发展银行的“企业供应链融资解决方案”等等。[2]
物流金融从广义上讲就是面向物流业的运营过程,通过应用和开发各种金融产品,有效的组织和调剂物流领域中货币资金的流动。这些资金运动包括发生在物流过程中的各种存款、贷款、投资、信托、租赁、贴现、保险有价证券发行和交易,以及金融机构所办理的各类涉及物流业的中间业务等。狭义的物流金融是指物流供应商在物流业务过程中向客户提供的结算和融资服务,这类服务往往需要银行的参与。 2.2物流金融在国际结算中的应用模式介绍
2.2.1垫付货款模式[1]
如下图所示,在这种模式中,出口商在货交承运人的同时支付给第三方物流部分货款,当进口商从第三方物流手中取得货物时,交付给物流公司全部货款,之后再有物流公司将剩余货款交付给出口商。通过这种途径,出口商可以及时获得资金的融通,同时也避免了传统国际结算业务的弊端,进口商提货过程也不再如传统结算方式那样繁琐。因此,将物流金融应用在国际贸易中,不仅可以加快资金的周转,也可以帮助进出口企业降低管理成本,提高业绩。[3]
2.2.2垫付货款模式[2]
前面所讲的垫付款模式虽然简单易行,但是这要求第三方物流公司具有强大的资金储备,否则很容易因为资金不足导致业务的停滞,从而影响其信用。例如UPS在1998年就转社投资公司为客户提供分销金融服务。因此,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没有雄厚的资金时,就需要引入银行作为第四方。
如下图所示,出口上再将货物交给承运人时,也将货物的所有权交给了银行,银行根据物流公司提供的货物的确切信息后根据市场价格垫付给出口商一定比例的融资。当进口商交清货款后,第三方物流根据银行指示将货物交给进口商。[3]
在这一过程中,物流公司和银行双双弥补对方的不足,物流公司利用自己对于货物的了解,提供给银行相关的物流信息,降低了银行的融资风险,银行为物流公司弥补了资金不足的缺陷,同时进出口商也得到了各自的利益,可以说物流金融将物流与资金流的完美结合大大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2.2.3保兑仓融资模式
出口商、进口商、第三方物流供应商、银行四方签署“保兑仓”业务合作协议书,进口商根据与出口商签订的《购销合同》向银行交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申请开立银行承兑汇票,专项用于向出口商支付货款,由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提供承兑担保,进口商以货物对第三方物流供应商进行反担保。银行给出口商开出承兑汇票后,出口商向第三方物流供应商交货,此时转为仓单质押。进口商分批向银行交纳货款,银行将仓单分成提单,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向进口商分批交货。[3]
在这种模式下,处于供应链节点的中小企业获得了很大利益,分批付款可以加速他们资金的周转,提高他们的经营效益。同时银行也获得了第三方物流的担保,降低了银行在中小企业方面融资的风险。
3. 分析物流时代下我国国际贸易融资的未来发展方向
综合以上分析不难看出,物流业的发展与金融的融合已经成为不可抵挡的态势,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国际大环境下,我国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需要做到以下四点:
3.1继续发展完善物流金融的业务模式。
上述物流金融的业务模式虽然较传统方式更加完善,但仍然存在着许多风险,如内部管理风险、运营风险、技术风险等。我国物流金融的发展还处于初级水平,相对于北美等发达国家无论是在业务模式和管理体制还有一定差距,在实际应用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麻烦。在这种情况下,为避免在与发达国家进行的国际贸易处于不利地位,我们应该积极主动的对这些业务模式进行发展创新,完善业务流程,降低风险损失。
3.2规范物流金融的运作体系,促进动产质押到物流银行的转变。
在我国,虽然存在物流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合作,但二者仍然是相互独立的机构。现有的物流金融形式主要通过仓单质押、动产质押提单质押来推动,但当其发展到较高层面是就会发现,这些业务模式主要局限于银行所在地,对于所在地之外则会出现监管不够,人力资源不足,技术不达标等问题。为此,建立专门的物流银行也是我国迎接全球经济飞速发展的必经之路。物流银行可以突破传统仓单质押模式,既可以先质押后融资又可以先融资再质押,即企业可先用从银行取得的借款购买产品,之后再进行质押,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经营能力,是企业可以用较少的钱办更多的事儿。[4]
3.3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统一起来,逐渐实现三者的相互融合发展。
在进行国际贸易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买卖双方,第三方物流以及银行之间获得信息的对称性。良好的信息管理会降低风险,减少成本损耗。为此,在进行国际贸易融资的同时也应注意各参与者的信息流控制,打通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之间的障碍性因素,不断发展和完善,以实现企业,物流业银行之间的长远运作。
3.4实现物流金融与供应链金融的对接,并不断运用在国际贸易融资上,提高国家的整体贸易融资水平。
供应链金融就是在供应链中找出核心企业,银行已核心企业为出发点,将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联系在一起,制定能够灵活运用的融资模式。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一旦资金进入某个,就相当于进入了供应链,从而激活整个供应链的运转,为很多中小企业赢得商机。我国物流金融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从事单一货物质押,今后要朝着更深入的供应链物流金融发展,促进静态质押监管走向动态流通型客户向生产型客户发展,现货质押向买方信贷发展,单一环节向供应链全过程发展。[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