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冷链物流人才培养途径研究
更新时间:2020-08-27 23:00:06
【摘要】本文分析广西冷链物流人才紧缺现状,论述校企合作培养冷链物流人才的理论依据,提出校企共建冷链物流专业群实训基地
冷链物流指根据物品特性,为保持物品的品质而采用的从生产到消费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低温状态的物流网络。随着电商和互联网的发展,最近几年人们对生鲜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生鲜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也越来越受关注。但是生鲜农产品易腐性、时效性的特点,对采求。广西生鲜农产品丰富,北部湾海域是我国著名的“四大渔场”之一,来自全国各地的消费者对北部湾水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因此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目前,多数冷链物流一线操作人员来自传统的常温仓储、水产冷库和运输企业的搬运、装卸等岗位,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基层管理者缺乏现代冷链物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针对冷链物流从业人员的专项培训十分匮乏。冷链物流人才培养的滞后制约了我国冷链物流产业的升级发展。调查发现,广西有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在校内投资上千万建设农产品、水产品冷链物流实训基地,但由于不能实质性生产经营、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协同育人机制欠缺,导致在冷链物流人才培养环节显得力不从心。
一、冷链物流人才培养理论依据
近几年,生鲜农产品的旺盛需求催生冷链物流产业的急剧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冷链物流专业人才的紧缺。系统、规范的冷链物流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尚停留在政策呼吁阶段,相关理论研究文献也十分少。2015年l0月28日,教育部印发关于《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和《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的通知,提出在物流类中增设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专业,可以开设医药物流、冷鲜物流等专业方向,主要培养冷链物流管理(工业)工程技术人员、仓储人员等。国务院办公厅2017年4月21日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冷链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消费升级的意见》,部署推动冷链物流行业健康发展,保障生鲜农产品和食品消费安全。该意见指出:加强冷链物流人才培养,支持高等学校设置冷链物流相关专业和课程,发展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形成多层次的教育、培训体系。可见,高职冷链物流人才培养已上升到国家战略。
关于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关于加强我区职业教育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的指导意见》是广西实训基地建设的指导文件,对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提供了可操作性指导意见和保障措施。
2017年9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要改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健全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体制机制和支持政策,支持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促进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需求接。
二、冷链物流人才培养途径
(一)校企共建冷链物流专业群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已纳入国家职业教育建设规划,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要求统筹职业教育区域发展布局,提出“根据各主体功能区的定位,推动区域内职业院校科学定位,使每一所职业院校集中力量办好当地经济社会需要的特色优势专业(集群)”。由于冷链物流技术涉及的学科门类涵盖了物流管理学、制冷工程学、食品工程学、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等,北海职业学院开设有上述诸专业,具备开展冷链物流专业群建设的基础条深圳到平凉物流件。在冷链物流人才培养过程中,校内可以跨系合作,实施专业间师资、设备、实训场地等教学资源共享,协同育人;校外通过与冷链物流企业共建专业群实训基地,企业参与冷链物流专业群教学过程、选派教师企业挂职锻炼、实施工学结合等方式实现冷链物流人才联合培养,有效解决企业用工专业化需求和学生实习、就业和教师的成长,最终实现学校、学生、教师、企业多赢。冷链物流专业群实训基地建设思路如图1所示。
(二)冷链物流专业群建设内容。“北海荣桂冷链物流基地”位于广西北海工业园区,是一家集水产品加工、储藏、贸易、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为一体的冷链物流综合体,是北海职业学院难得的优质教学资源。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专业对接产业发展为主线,跨系构建多专业冷链物流人才培养基地,促进多专业产教深度融合,共育冷链物流专业人才。
1.校企合作机制建设。完善的机制是校企合作顺利实施的保障。合作机制建设包含四方面的内容:一是专业群教师工作站机制。宗旨是提升专业教师职教能力,提供专业教师开展社会服务的平台。通过制定工作站章程和站内规章制度,规范老师工作内容、工作纪律和考核标准,约束老师坚守职业操守和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完成站内挂职培养目的和提高对社会服务的质量。在冷链技术、物流管理和食品营养控制等各技术领域都有专业老师的技术支持。二是科技成广州到鄂州物流果转化。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2015年修订)》,在尊重科技劳动,发挥企业主体作用,遵循自愿、互利、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前提下,专业群内各专业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和合同约定开展课题研究,享有权益,承担风险。三是专业群相关专业的实习和就业协议框架。校企合作最大的赢利点是学生对口实习和就业,通过协议明确校企双方各自的责任和义务,理清学生管理归口,保护学生正当权益,保障学生有效实习和对口就业,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和职业能力提升。四是支持企业的教学举措。基于互赢,在满足师生成长和职业发展需求的前提下,群内各专业根据企业淡旺生产季,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中,灵活实施顶岗实习和企业用工需求,实现专业与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2.冷链物流专业群“专业+”建设方案。冷链物流人才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单一技能人才已很难适应产业的转岗、晋升和产业链上的职业迁移。“专业+”移情于“互联网+”概念,是指习得专业领域周边技能,适应产业对复合型技能人才要求、助力学生职业发展。实施“专业+”建设方案,通过校内外资源共享,培养“冷链技术汕头到连云港物流+(物流管理技术、食品工程技术)”“物流管理技术+(冷链技术、食品工程技术)”“食品工程技术+(冷链技术、物流管理技术)”等人才,加上互联网、电商的普及和渗透,实现对冷链物流人才培养。
在实施上,相关专业结合企业生产实际设置融通性和交叉性强的跨专业教学模块或冷链物流课程,如“低温食品营养成分检测”“冷藏库食品堆码标准”“低温食品品质控制”“食品流通过程温度响应与品质变迁”等,通过不断地挖掘、整合,淡化专业,模糊专业边界,实现专业知识的通达和专业技能的延拓,群内各专业学生互选互修和学分互认;各专业不定期开展专题序列报告,举办企业文化沙龙等交流活动,促进学生间的信息交流。构建覆盖产业岗位群的教学网,网内各专业学生熟悉产业各岗位群的工种性质和技能要求,彼此间相互理解和信任,有利于学生职业发展、企业员工稳定。
3.校企文化建设。文化是软实力。学生是文化的践行者和传播者。由校园文化、专业文化和企业文化构成的生态系统,能培养学生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和团队合作精神,把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高度统一。在培养学生过硬操作技能的同时进行文化熏陶和渗透,将“敬业、坚持”等工匠精神贯穿教学全过程,让学生尊重劳动、珍惜机会,尽早熟悉职场环境和进行职业定位。同一冷库内从事低温物流管理的学生和冷链操作的学生能互相帮助、通力合作,懂食品贮藏工程的学生能指导物流管理学生合理有序安排进出货时间,保证食品有效储藏期内营养保值等。
在宣传上,各专业结合岗位群特性凝练出专业精神和价值观。制冷专业口号“守时、守业”,食品专业是“守德、守敬”,物流管理专业的“守精、守心”等,形成多角度、全方位育人环境,潜移默化中影响和培养学生。
对企业而言,在利益最大化的同时承担社会责任。利用“全国业教育活动周”,在校内外实训基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冷链物流技能大赛,如制冷专业的压缩机拆装、物流管理专业的堆码和食品专业的营养检测等,通过各专业学生技能大比武,促进学生努力学习、勤练技能,发掘自身存在价值。同时,广开言路,鼓励职工多提意见和建议,对被采纳的意见和建议给予奖励,形成一股“企业是我家,发展靠大家”的企业认同感和归属感。企业设置生日假、探亲假、陪产假等,彰显企业人文关怀。
三、冷链物流人才培养效应
由北海职业学院的行业背景、北海经济社会发展特征、北海职业学院自身的办学条件组建专业群,以冷链物流产业职业岗位群为依据,以校企共建冷链物流专业群实训基地为纽带,落地实施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文件精神,打破传统的院(分院)―系―专业群的组织形式,跨系建设冷链物流专业群生产性实训基地,避免某一专业过分强调自身利益而导致群内其他专业建设力量的不足。这种以培养冷链物流人才为目的而建设的专业群实训基地,有利于专业共同成长、均衡发展,有利于各专业根据岗位技能要求独立开展专业建设、专业教学和实习实践活动,有利于推动学校把实习实训基地建在企业,解决模拟实训、仿真实训等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补充和改善校内教学条件,实现“教学外置、实景耦合”的职业育人环境。
校企合作建设的冷链物流专业群实训基地,高效地满足企业冷链物流人才需求,实现真实的职场育人环境,有效解决北海职业学院冷链物流涉及的制冷、物流、食品、互联网、电商等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和对口就业,解决企业用工需求,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形成了校企合作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GB/T1835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S].2006
【作者简介】孙小红(1971― ),女,湖北鄂州人,硕士,北海职业学院机电工程系副教授。
(责编 王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