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物流人才的评价体系分析
更新时间:2020-09-06 00:35:08
摘要当前高职院校物流人才的评价体系普遍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评价内容片面、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方法不科学。高职院校应建立多元化的物流人才评价体系,首先,
从物流人才的层次看,高职院校主要培养物流技能操作型人才,随着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对这类人才的能力和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谓高职院校物流人才评价体系,就是基于人才培养目标,对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是否具有物流从业者所具有的一般性技能和素质进行甄别、鉴定和考核的过程。高职院校物流人才的评价体系主要由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方法等基本要素构成,主要解决“评价什么”、“谁评价”和“怎么评价”的问题。它对实现物流行业“人岗匹配”,保证高职院校对物流人才的培养与社会对物流人才需求的对接具有重要作用。
1 高职院校物流人才评价的内容
(1)高职院校物流人才的评价内容应与培养目标相一致。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技能型或实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高职院校对物流人才的评价内容必须与培养目标相一致。教育部[2000]2号文《关于加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做了明确表述: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应用于生产、服务、管理、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学生应在必备的基础性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精神。”因此,高职院校对物流人才的评价内容,应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特征和目标要求,一方面要突出知识的应用和技能与能力的掌握,另一方面要关注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
(2)高职院校物流人才的评价指标体系。
一方面,高职院校不同于普通高校,高职教育是按职业、岗位群的要求开展教育活动的,突出职业性、技术性。因而,评价内容必须体现职业或岗位对物流人才的任职要求;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又不同于中职院校,不是简单地培养操作工,而是培养高技能人才。因而,也应关注学生未来职业发展能力的培养和评价。为此,遵循能力本位的原则,在对校企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高职院校物流人才知识、能力、素质模型,如表1所示。
(3)当前高职院校物流人才评价内容普遍存在问题深圳到日喀则物流。
调查发现,当前各高职院校还不能很好地评价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在“职业性”方面的能力与素质,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记忆、轻能力”、“重分数、轻素质”的现象。考核评价内容一般以专业知识为主,兼少量专业技能,对于“职业发展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考核评价基本是空白。由于传统考核评价内容只能指向学生应当掌握的极小部分,不能覆盖所有学习内容,致使物流人才与社会需求脱节,就业率低。因而,评价内容应该是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有机结合,为了有效地评价职业发展能力和职业素质,我们给出了相应指标的评价标准,如表1所示。
2 高职院校物流人才的评价主体
(1)当前高职院校物流人才评价主体的现状。
当前高职院校物流人才的评价主体呈单一化倾向,学校教师是最主要的评价者,虽然也有实习实训企业的指导教师参与评价,但范围小,且管理不规范,往往流于形式。由于评价维度比较单一,评价内容难于贴近就业岗位实际,很难契合社会和市场需要。另外,作为评价的客体,学生总是评价的对象,处于被动的地位。在接受评价的过程中,评价者与被评价者扮演的基本上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角色,被评价者对于评价结果大多处于不得不接受的被动状态,对于评价本身更是具有抗拒情绪。
(2)高职院校物流人才的评价主体应多元化。
高职院校物流人才的评价主体应多元化,不仅包括学校教师,还要包括企业、社会和学生。高职院校应根据物流人才培养过程的不同阶段、不同环节,及时组织不同的评价主体对物流人才进行评价,如表2所示。
这些不同的评价主体具有不同的价值倾向和需求,可以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对物流人才进行评价。尤其是来自企业和社会的评价,更能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不仅使评价更为真实、科学,还可以帮助学校和教师,利用评价结果及时诊断物流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物流人才更贴近企业和社会的需求。
另外,学生参与评价,通过自评和互评,既提高了被评价者的主体地位,将珠海到四川物流被评价变成了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同时,通过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之间的互动交流,增进了双方的了解和理解,易于形成积极、友好、平等和民主的评价关系。这将有助于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有效地对被评价者的学习状况进行韶关到蓬莱物流监控和指导,帮助被评价者接纳和认同评价结果,促进其不断改进和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高职院校在扩大评价主体的同时,还须建立相应的制度,保障各种评价主体进行经常性的沟通和互动,使学生评价、教师评价、企业评价、社会评价构成“多元复合”的立体评价网络,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对物流人才进行全方位的考评,以保证对物流人才评价的科学性、准确性。
3 高职院校物流人才的评价方法
(1)当前高职院校物流人才的评价方法普遍存在问题。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在物流人才评价方式上,仍然沿用以期末闭卷笔试为主的形式,注重结果性评价,忽视过程性评价;注重笔试功能,忽视面试功能。以课程评价为例,考查课主要依据各种平时考查成绩和阶段性考核成绩综合评定,考试课虽然也有平时成绩,但所占比例仅为30%-40%,期末考试成绩占到60%-70%。再看评价方式,各种考试绝大部分采用以笔试为主、以卷面成绩为主要依据的传统方式,虽然在某些环节也采用了诸如口试、论文答辩、现场操作、实习单位鉴定等面试考核方式,但所占比重极小,组织实施也不严密。
这种状况只能评价物流人才对专业知识及少量技能的掌握,对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的考核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特别是职业发展能力和职业素质,是在探究性、研究性的学习过程中通过情感体验、直接经验来获得,很难通过传统的考试来测量,更不可能“一考定终身”。
(2)高职院校应使用多元化的物流人才评价方法。
为了全面科学地评价物流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高职院校必须在明确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的基础上,通过多元化的评价主体,综合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并加大过程性评价的比重,注重在教学活动中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表现。如表3所示。
总之,高职院校应该建立多元化的物流人才评价体系,由多元化的评价主体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对多元化的评价内容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评价。其中,关键要素是物流人才的评价标准,它是检测物流人才质量是否符合培养目标的尺度。当然这个评价体系的实现,需要借助校企深度合作的平台,而这个平台的搭建,需要学校、企业、社会、政府多方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