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我国冷链物流的探讨
更新时间:2020-09-03 12:35:07
本文梳理了我国冷链物流发展中的问题,分析了提高冷链物流水平的必要性,并指出了冷链物流发展的策略。冷链物流、冷库、冷藏运输冷链物
本文梳理了我国冷链物流发展中的问题,分析了提高冷链物流水平的必要性,并指出了冷链物流发展的策略。
冷链物流、冷库、冷藏运输
冷链物流(Cold Chain Logistics)指冷藏冷冻品从生产、储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要始终处于低温环境下,以保证产品质量,减少物品损耗的系统工程。冷链物流具有复杂性、协调性及高成本性特征,适用于果蔬、禽蛋、水产品、速冻食品、乳制品、花卉、药品等领域。冷链物流涵盖制冷设备、冷库、运输、物流等行业,其发展可以带动多个相关行业的发展。近年来,中国冷链物流发展很快,但要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亟需政府及行业投人更多的关注汕头到西双版纳物流。
一、政策扶持冷链物流发展
为了促进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国家发改委于2011年7月28日出台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提出了“十二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到2015年,建成一批效率高、规模大、技术新的跨区域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形成一批具有较强资源整合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冷链物流企业,初步建成布局合理、设施先进、衔接上下游、功能完善、管理规范、标准健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体系。肉类和水产品冷链物流水平显著提高,食品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果蔬冷链物流进一步加快发展,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提高到20%、30%、36%以上,冷藏运输率分别提高到30%、50%、65%左右,流通环节产品腐损率分别降至15%、8%、10%以下。同时,还提出了八项重点建设T程,分别是冷库建设工程、低温配送处理中心建设T程、冷链运输车辆及制冷设备工程、冷链物流企业培育工程、冷链物流全程监控与追溯系统工程、肉类和水产品冷链物流工程、果蔬冷链物流工程和冷链物流监管与查验体系工程。科技部“十二五”期间也将重点研发冷链物流新装备和新技术。从立项和正在立项的科技攻关项目看,“十二五”时期投入的科研经费明显多于“十一五”的科研投入。
近期,财政部、商务部也出台了《关于开展农产品现代流通试点的通知》,提出要在全国多个区域建设从产地到销地的冷链系统(周转冷库、冷藏车、冷柜、制冰机);发展冷藏集装箱运输,优化组合公路、铁路、水路等运输方式,扶持公路、铁路、海路冷链运输。同时,加强冷链物流配送设施设备配置(周转箱等),加快冷链标准化和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 此外,天津、海南等地方政府也提出了发展冷链物流的相关专项扶持政策。
二、我国冷链物流的落后状况及不利影响
我国冷链物流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非常大的差距,突出表现在:鲜活农产品冷链流通的比例仍然偏低,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严重不足,冷链物流技术推广滞后,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发展滞后,冷链物流法律法规体系和标准体系不健全,冷链物流的科研投入和科技创新相对滞后,掌握冷链物流技术的科技人才严重缺乏。 (一)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落后,冷链物流占比极低 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冷库库容量1500万吨,每人拥有的冷库库容量仅为12公斤,机械冷藏列车近7500辆,机械冷藏汽车4万辆,冷藏船吨位10万吨,年集装箱生产能力100万标准箱。冷藏保温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为0.3%,铁路冷藏运输车辆仅占铁路运输车辆总量的2%。而且,目前国内冷链行业的制冷技术只相当于国外80年代的水平,冷冻冷藏质量监控、环境温度和洁净度控制、卫生管理和包装技术仍与国际标准有较大的差距。铁路方面,冷藏车绝大多数是陈旧的机械式速冻车皮,规范保温式的保鲜冷藏运输车厢严重缺乏。
我国是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消费大国,每年所消费的易腐食品将近10亿吨,其中需要通过冷链物流服务的超过50%。而目前我国已有冷藏容量仅占市场需求的20%至30%。我国每年约有4亿吨生鲜农产品进入流通领域,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达到5%、15%、23%,冷藏运输率分别为15%、30%、40%;而发达国家肉禽冷链流通率已经达到100%,蔬菜、水果冷链流通率也达95%以上。我国80%-90%左右的水果、蔬菜、禽肉、水产品是用普通卡车运输,仅在上面盖上一块帆布。目前,多数仓储企业局限于冷库,而配送企业在冷冻冷藏方面无法专业,各自的欠缺导致了冷链“断链”,这是冷链产业发展的硬伤所在。 (二)管理落后,缺乏整体规划和整合
例如,中国农业的产业化程度和产供销一体化水平不高,从农业的初级产品来看,虽然产销量巨大,但在初级农产品和易腐食品供应链上,既缺乏综合性专业人才,也缺乏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整体规划与协调,存在严重的失衡和无法配套的现象,影响了冷链的资源整合以及行业的发展。 (三)第三方介入很少 大部分在国内流通的易腐食品的物流配送业务都是由生产商和经销商完成的,食品冷链的第三方物流发展十分滞后,缺乏一批有影响力、全国性的第三方冷链物流公司。目前绝大多数的冷藏物流供应商只能提供冷库存储、冷藏运输服务,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冷链物流服务。由于国内很少有供应商能够保证对整个供应链的温度控制,这就使得国内大多数冷藏食品的生产厂家也无法把整个冷链物流业务外包,只能广州到黄石物流是自营,或者将区域性部分配送和短途冷藏运输外包。
冷链物流水平低带来很多不利影响:一是运输损耗极高。由于在运输过程中损耗极高,物流费用占到冷藏食品成本的70%。按照国际通用标准,易腐食品的物流成本最高不超过其总成本的50%。我国农产品产后损失严重,有关部门估算,果蔬、肉类、水产品流通腐损率分别达到20%~30%、12%、15%,全国每年果品腐损近1200万吨,蔬菜1.3亿吨,按每公斤一元计算,经济损失超过上千亿元。二是不利于保证产品质量安全。三是不利于出口。由于冷链发展滞后,蔬菜、水果出口量仅占总产量的1%~2%,且80%是初级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三、冷链物流发展缓慢的原因
1
成本高 制约冷链物流发展的首要原因是投入大、成本高。据有关企业介绍,冷藏运输车价格约为30~40万元/珠海到淮南物流辆,为一般车辆价格的2~3倍;进口冷储专用高架叉车价格为26万元/台,货架为1700元/组,按每万平方米仓库需叉车4台,近900组货架计算,需投资250万元。建设一个能检测生物9项、理化20多项指标的检测中心需投资400多万元。建1万平方米冷库,企业在硬件设备上需投入经费1000多万元,这样的成本并不是每个企业都能承担的。物流公司极少开办冷藏运输业务的原因,主要还是考虑成本。冷运货车油耗高,货厢容积也比
普通货车小很多。物流公司要做冷链,只有大幅度提高收费标准,才能保证公司不亏本。2
政策扶持不到位
目前,服务业发展受重视度不够、赋税太重的现状,都使我国冷链物流及相关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受到制约。据空调制冷市场的调查数据显示,尽管在宏观方面,国家给出了指导性的方向和支持,也给予了企业一定的优惠政策和补贴,但仍有企业代表反映,国家的扶持政策和行业法规不够细化、不够具体,政策春风最终难以惠及企业。
四、促进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策略
国家有关部委、相关行业协会、冷链研发部门、生产部门、流通部门必须广泛合作、形成合力,才能实现冷链物流发展的目标。
1
加快冷链物流装备与技术外级
冷藏车、冷库、冷藏集装箱等设备是冷链物流的物质基础。如果缺乏物质基础,那么冷链产业发展就无从说起。我国冷藏设备早期对外资品牌的依赖比较严重,在最近两三年内,以格力为代表的国内企业在冷链市场发出强音。格力推出了自主研发的我国首台集装箱空调。业内人士表示,该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使得冷藏集装箱领域中首次拥有了民族自主品牌。
2
推动冷链物流信息化
冷链物流对生产、运输、储存、销售这些环节中的时间和温度控制有着更高的要求。一体化的物流服务需要建立先进的信息平台,运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及时了解市场动态和物流服务过程,提高一体化物流服务的准确性、针对性、高效性和完整性。应充分利用现有RFID技术、3S(GPS/GIS/RS)技术及冷链物流信息化技术的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促进冷链运输管理的透明化、科技化、一体化,运用高新技术手段变事后被动处理为事前计划、事中监控指挥、事后可追溯的处理方式。
3
建立冷链物流全程监控和追溯系统
(1)建立追溯体系
2010年,上海西郊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启动实施了国内功能最为完善、技术最为先进的管理系统,构建了国内第一套完整意义上的食品追溯体系,对上海世博会的食品实行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保证来自2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持续184天,7000万人次游客的食品安全。
食品追溯体系的建立是一个看似简单,实则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同类别的农产品,由于生产加工过程、供应链体系、产品特性的不同,都直接导致其追溯体系存在差异。而这种差异可以从“宽度”、“深度”和“精确度”三个角度来进行分类。宽度,是指所包含信息的范围。深度,是指可以向前或向后追溯信息的距离。比如,动物的饲料,结合追查责任的要求,可以做到是追溯到全部饲料原料的产地,还是仅仅追溯到混合饲料的供应商。精确度,是指可以确定问题源头或产品某种特性的能力。例如,牛肉中价值较高且单独包装的部位产品需要做到追溯到个体,而一些价值较低且混合包装的产品只需要追溯到生产批次即可。
(2)建设RFID和GPS监控体系
在冷链物流环节,RFID技术多应用于食品药品等高附加值物流系统的管理中,货物到达后通过手持型读写器批量读取货物及温度信息,可以实现全程的温度信息瞬间获取,降低人工成本及出错率。而且,应用RFID温度标签无需打开冷链周转箱,外面的读写器能通过无线射频自动读取冷链箱内的货物温度记录数据,冷链不会断。贴有RFID标签的冷链箱,如同拥有了一张电子“身份证”。“身份证”可以记录货物所有的信息,包括货物的实时温度信息等。 将RFID温度标签技术与GPS技术、冷链信息系统相融合,运输过程中货物温度记录数据读取之后将自动上传至温控数据信息平台,客户可以随时上网了解与之相对应的记录数据,从而实现货物在途信息查询、实时温度监控和地理位置跟踪,这将填补冷链运输环节温控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