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发展之痛――聚焦农产品物流顽症
更新时间:2020-09-28 23:00:01
中图分类号F307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9-4202(2012)03-000-01摘要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之一就是
2004年至2012年,中央已经连续发布了9份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韶关到天门物流”,强调了“三农”问题的重要地位,虽然每份文件的侧重点在改变,可都是为了造福于民。
中国农产品物流近年才得到快速发展,表现为农产品物流体系逐步完善、农产品物流主体多元化、农产品物流设施不断改善、农产品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发展较快等。但从总体上看,中国农产品现代物流技术的运用起步晚、程度低,与美国、日本、西欧等国家和地区相比,仍处于起步阶段。
我国食品冷链物流尚未形成完整体系,目前大约90%肉类、80%水产品、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基本上还是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销。由于我国果蔬采收和流通设施落后,造成果蔬采后腐损严重,物流成本高。有关部门估算,全国每年果品腐损近1200万吨,蔬菜1.3亿吨,按每公斤一元计算,经济损失超过上千亿元。
市场化程度低,第三方冷链物流发展滞后。工业品物流可以进行规模化运作,利润率相对较高,因此起步较早,发展较快。而农副产品物流由于中国农业的小农生产方式,物流难度较大,特别是冷链物流一次性投入高,回收慢,因此农副产品物流相对来讲市场化程度低,特别是专业冷链物流公司发展严重滞后,满足不了快速增长的冷链物流需求。
物流环节多,最后一公里成本高。所谓的物流“最后一公里”,是指从批发到零售的最后环节,涉及产品总批发、运输、再批发、零售等多个环节。产地价格大跌,但由于流通环节的经营成本、人工成本、生活成本等具有一定的刚性,在农产品价格的短期波动中一时难以降下来,使得销地价格依然坚挺。城市配送的最后一公里,一个是路不畅,一个是车难停,使城市配送陷入物流围城。这中间不仅浪费时间,有大量损耗,而且还要付出多种费用:进场费、搬运费、摊位费、水电费以及各种罚款。
农产品物流现状的种种弊端不限于此,因此改善我国当前农产品物流现状迫在眉睫。
把冷链产业上下游结成供应链,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实行全过程监控,加强冷链物流信息化、精细化、标准化、智能化建设,改变各自为战的局面。加强冷链物流技术研究与新技术推广,加强现代冷藏车、冷库建设冷链物流技术包括生鲜农产广州到香港物流品采后低温加工包装保鲜技术,连接生产、加工、储藏、销售全过程的冷冻、冷藏链技术,全程监控的信息化技术,机冷式冷藏集装箱技术等。要加快发展现代冷藏车与冷库,适应小批量、多品种冷链物流的需要。要推进冷链物流中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多式联运的发展。大力培养冷链物流专门人才,目前,冷链物流人才短缺,冷链物流发展所需要的研发人佛山到天津物流员、管理人员与操作人员,要通过学历教育、在职培训逐步加以解决。
据悉,在“十二五”《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中提到,2015年,我国将建成一批效率高,规模大,技术新的跨区域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冷链物流核心技术要得到广泛推广,形成一批具有较强资源整合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冷链物流企业。
加强物流新技术的自主研发与应用,重点支持货物跟踪定位、无线射频识别、物流信息平台、智能交通、物流管理软件、移动物流信息服务等关键技术攻关。促进物联网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加强物流标准的制定和推广,促进物流标准的贯彻实施。加快先进物流设备的研制,提高物流装备的现代化水平,特别是冷链物流装备技术的开发应用。
政府要把农产品物流业发展放在优先位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着力解决农产品物流经营规模小、环节多、成本高、损耗大的问题,加快建立畅通高效、安全便利的农产品物流体系。加大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建立主要品种和重点地区的冷链物流体系,鼓励大型企业从事农产品物流业,提高农产品物流业的规模效益。抓紧开展农产品增值税抵扣政策调整试点,妥善解决农产品进项税抵扣中存在的问题。推动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的标准化,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
在我国农产品物流还未成熟到应对当前农产品运输需求时,可借助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实质上就是农产品物流外包模式,即以农产品生产和销售为主,集中精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将农产品物流业务以合同(契约)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公司运作,它是一种长期的、战略的、相互渗透的、互利互惠的业务委托和执行模式。这样不仅可以及时解决面临的现实问题,还可以让我国自身物流企业有竞争的压力,效仿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