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小型物流企业发展看高职物流教学改革
更新时间:2020-10-08 02:00:01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风暴,已弥漫全球形成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这导致很多企业资金链断裂而倒闭,因此失业率增加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风暴,已弥漫全球形成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这导致很多企业资金链断裂而倒闭,因此失业率增加,而消费减少,需求也相应减少。欧美发达国家的需求减少、经济衰退,使我国的出口也大量减少,物流运输业务量也相应减少。受此影响,我国四成以上物流企业出现利润下滑。部分地区中小物流企业陷入了困境,借贷和资金回流困难等等问题聚到一起,已经使得一大批中小物流企业濒临倒闭,大企业也是举步维艰。
从目前来看,这些只是金融危机对我国物流业的初步影响。随着生产下滑和物流需求的进一步减少,未来形势将会更加严峻。据有关部门调查,部分物流企业车辆停驶率已经达到30%左右,中小型物流企业这种表现极为突出。
我国中小型物流企业现状
我国的中小型物流企业以“散、乱、小”而闻名,一部分企业前身是街头上那些大大小小的运输队、装卸队、快递公司、配载公司等等,牌子一翻都成了物流公司。更有甚者把三五个人、两三辆车组在一起便成了物流公司。
尽管近几年我国中小型物流企业发展较快,但是不得不承认,与国内大型物流企业相比,中小型物流企业整体水平尚处于较低层次,更何况中小型物流企业的人员、资金等诸多方面并不齐整。因此,我国中小型物流企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重新洗牌的时期。
我国中小型物流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形势下,我国中小型珠海到咸宁物流物流企业如何才能不被市场所抛弃?这就需要中小型物流企业必须抓紧提高服务质量、信息化管理水平,降低企业成本。
(一)提高人员素质和服务质量,引进物流专门人才
应把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作为重点,每年对员工培训的投入都应该成倍增加。员工培训从品德、仪态到与客户交流,甚至走路速度等都要形成一套完整的规范。
服务必须实行门对门服务,贴近客户,上门收件送件,对大客户还要派专人到客户处提供收发快件服务。对寄件、封装、重量、尺寸、运递要求没有过多的限制。服务时间灵活,无论何时只要客户一个电话,服务人员马上上门收取快件。
物流人才是中小型物流企业变革的动力。物流信息化和标准化的不断推进和思想观念的更新,固有工作流程和工作模式的转变,都有赖于物流设计师等高素质物流人才的引进。为此,要帮助中小型物流企业提高人才素质,推进中小型物流企业的变革,有效提高物流运行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切实增强企业客户对物流供应链的满意度。
(二)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
企业物流信息资源开发是物流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任务。开发物流信息资源既是物流信息化的出发点,又是物流信息化的归宿。落实物流信息资源的开汕头到宿州物流发,就要保证物流信息的标准化、规范化。信息资源的建设、积累和更新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渐进过程。只有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之上,才能获得准确、合理和充足的数据。
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收集了包括订货单、存货单、应付账、交易条款、客户情况等在内的大量数据资料和报表,同时还有大量的外部信息。这些物流信息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之一。物流信息的建设可以减少库存,减少积压资金;采取正确的供应链,加速资金周转,保证合理运营周期,有效控制成本,降低开销,提高利润。更重要的是依赖有效的信息系统,可得到尽可能完整的决策数据,对市场变化的响应更快速,企业资源的分配更加合理、有效。
(三)降低企业成本
开源节流,通过积极挖潜,降低操作成本,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业务减少带来的冲击。比如,在运输车辆的配载方面进一步精细化,减少车辆空载。在人力调配上,尽量“让更少的人做更多的事”,通过这些办法挖掘成本潜力。
通过效率化的配送降低物流成本企业实现效率化的配送,减少运输次数,提高装载率,合理安排配车计划,选择最佳的运送手段,从而降低配送成本。
利用物流外包降低企业物流成本企业把物流外包给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可以缩短商品在途时间,减少商品周转过程的费用和损失。有条件的企业可以采用第三方物流公司直供上线,实现零库存,降低成本。
借助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控制和降低物流成本在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下,企业的成本控制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往往不易也不可能实现各个环节的最优控制。企业采用信息系统,一方面可使各种物流作业或业务处理能准确、迅速地进行;另一方面,通过信息系统的数据汇总进行预测分析,可控制物流成本发生的可能性。
加强企业职工的成本管理意识把降低成本的工作从物流管理部门扩展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并在产品开发、生产、销售全生命周期中进行物流成本管理,使企业员工具有长期发展的“广州到思茅物流战略性成本意识”。
对商品流通的全过程实现供应链管理实现由生产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销售企业、消费者组成的供应链的整体化和系统化,实现物流一体化,使整个供应链利益最大化,从而有效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物流教学方法改革探讨
金融危机使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细分,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需要更细化,物流教育面临重新洗牌。经济危机促使企业挖潜、提高管理效益来提高生存能力,对于物流业来说,这是发展的机遇。国外的发展经验也表明,历次经济危机都是物流业发展的契机。
作为培养物流人才的培养基地――高职院校,应该以物流企业人才需求为方向,与企业一线紧密结合,从而实现学生到用人单位后的“零适应期”。要做到这一点,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从物流实际工作入手,分析物流从业人员应具备的知识与技能,进而形成专业职业能力。为了确保对职业能力的分析准确,学校应该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物流从业人员作为物流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进行职业能力开发研讨,参与培养方案的制定。研讨物流专业毕业生应该具备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修订专业培养方案,使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就业目标市场的确定更加科学合理,知识结构和技能掌握更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
第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改革,重视学生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本着“理论够用、技能突出”的原则,加大实践课程的比例,修订实践教学大纲,制定实践教学计划,课堂―实训室―实训基地―实习岗位四点一线,由点到面,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使技能操作水平显著提高。
第三,逐步实施“双证书”制度,使学生获得从业资格,积累就业资本,创新就业途径,毕业、择业、就业相结合。按照培养方案,第六学期学生将进行毕业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应强化职业素质与道德养成,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技能,成为企业的“准职工”。
第四,对学生进行择业、就业指导。学校应该为学生就业着想,开设职业生涯课程,举办形式多样的模拟招聘、求职技巧讲座等,为学生就业搭建一个宽广的舞台,使学生对就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就业过程中真正展现自己最佳的品质与水平。
总之,在目前金融危机的困境下,这是一次整合我国物流业的机会,一些不够强大的企业必将被淘汰或被兼并。而危机与机遇并存,我国中小型物流企业在政府的政策扶持下挺过这次危机后必将日趋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