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物流实训室管理的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更新时间:2020-09-12 12:00:02
【摘要】为改变目前各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薄弱的现状,本文从当前各院校实践教学现状入手,就实践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深入分析,并
一、引言
物流业作为一个复合型行业,是国家十三五规划重点发展与支持的重要行业。该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一支强大的人才队伍作支撑。国内高职高专物流人才逐年增加,截止目前全国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高职高专院校多达200多所,但是真正拥有现代实训室的高校并不多,即便拥有一体化物流实训室,也存在设备落后或者利用率不足等诸多问题,更多是以理论教学为主。鉴于物流行业的特殊性,该行业涉及环节众多,系统性较强,且理论与实践环节联系紧密。因此,进行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加快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韶关到六安物流刻不容缓,深化现代物流实训室管理的实践教学模式,已成为各大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首要任务。
二、当前高职高专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实践教学体系独立
物流管理作为我国发展开展较为滞后的专业之一,大多数高职院校开设实践在10年左右且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实训项目更多是独立的,并没有形成系统的实训体系。以某高校为例,物流管理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有仓储作业流程与控制、配送管理实务、运输计划与组织等课程,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实训项目是相互隔离的且各项目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内容重叠,造成学生在实训后无法形成系统的实践知识体系,以致很难培养符合企业实际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广州到三亚物流
2.部分高校“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根深蒂固
由于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建设相对滞后,教学方式也相对单一。学生的课堂纪律相对较差,教师在课堂韶关到常德物流上更多是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即使某校高校已经建立了现代化实训室,但在实训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对实训设备掌握不透彻,导致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更多是以参观、模拟为主,并没有达到企业实践的要求。
3.实践教学场地软硬件建设不匹配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建设目标是立足于企业实际工作需求,以软硬件共同建设来支持各类实训项目的开展。然而在实训教学场地的建设中,各高校更多是侧重硬件的建设,如通过对各兄弟院校的考察,各院校更多是对货架、地牛、包装设备等硬件设备的购置,然而软件系统的建设则相对滞后,更多是采购一些大赛软件,如中诺斯的大赛软件,此类软件更多是强调比赛,缺乏实践工作开展的可能性。
三、高职高专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途径
1.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鉴于目前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各院校应结合当前物流企业发展的趋势,修订物流管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以确保其能够就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更加准确。这就要求各院校围绕核心职业能力,结合企业实践要求,确定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目标。此外,在实践教学目标确定的前提下,需要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保证各实训环节的完整性和一致性,以保证学生在各个实训项目结束后,对整个物流实训体系有深入的理解与认识,并形成一定的实践能力。
2.转变教学观念,加强对实践教学的重视
物流实训室作为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桥梁。这就要求各院校加强实训室建设,并提高实训室的利用率。随着物流实践教学的改革,单纯的理论教学、实训室参观与模拟已不能满足当前教学的要求。为此,实践教学中,应加快对实训室的升级改造,加入企业实际工作元素,以逐步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
3.实训室建设注重软硬件的匹配
结合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要求和规律,以及企业的岗位要求,实训室建设中既不能一味地进行硬件购置,也不能单纯地购置软件实施模拟教学。在实训室建设中,各院校应注重二者的匹配,实施物流综合实训。在综合实训中,既要应用软件设备进行实训项目的设计,也需要借助硬件设备进行实际操作,以实现实训项目与企业实践工作的相似性。
4.实施“2+1”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及相关实训项目
“2+1”工学交替模式即两年以学校培养为主、企业培养为辅的“校内培养”和一年企业培养为主、学校培养为辅的“企业培养”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方式。这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充分体现物流职业岗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职业标准的基本要求。在该模式的指导下,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并设置具体实训项目,见下图。
四、结语
在培养适应物流业发展所需要的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过程中,高校需要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入手,进行精准定位,就物流管理实践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以构建其实践教学体系,开发相关实训项目,以科学合理的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训练与考核,进而培养符合地区或者国家需要的相关物流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