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信息技术发展环境分析
更新时间:2020-08-06 14:00:04
提要现代物流发展必然依赖于对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充分应用,因此运用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企业今后提高效益和市场应变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从政策环境、经济环
提要现代物流发展必然依赖于对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充分应用,因此运用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企业今后提高效益和市场应变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从政策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和物流市场环境等四个方面介绍物流信息技术发展环境。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求提高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缩短产品生产周期,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以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为此,必须加快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主要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全面提高我国企业竞争力。
一、政策环境
在信息产业“十一五”规划中,政府表示要推动建立重点领域、区域的公共软件开发平台和行业性软件测试平台,加快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和出口基地建设。积极推广面向服务架构和复用技术的应用,组织开展基于Linux系统的电子政务示范、中间件与嵌入式系统开发及产业化、行业大型应用软件系统开发与推广应用工程,提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软件和应用系统开发水平,培育骨干企业和拳头产品,提高自主软件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增强软件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在网络与信息安全韶关到平凉物流方面,优化通信网络布局,提高通信网络的安全可靠性,继续建设完善应急通信系统。建设集中统一的社会紧急和非紧急类公共服务平台。完善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加强相关基础设施及实验室建设,建立国家网络安全协调机制,组织推进全网协调抗毁试点。
在物流信息标准、规范制定方面,原交通部在2006年、2007年两年间连续颁布了《公路水路交通信息化“十一五”发展规划》、《关于加强交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指导意见》和《公路水路交通信息化标准建设方案(2007~2010年)》,明确了交通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的建设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以及建设重点计划表,对促进交通信息资源开发、共享和利用起到了推动作用。相关物流标准的相继制定和完善为信息技术大规模应用清除了障碍,也大大提升了公路运输效率。
二、经济环境
近年来,我国物流基地建设发展势头强劲,全国现已拥有各类型物流园区200多个。分散各地的物流园区之间也开始了信息化整合,通过网络实现汕头到十堰物流信息共享。许多地方更是列出专项资金支持园区内的物流企业进行信息化、标准化以及电子商务建设。很多物流基地在规划时就把信息化设施建设列入了基础设施建设计划。
目前,全国已有半数以上省区市应用了公路货运配载系统,并逐步向物流信息平台过渡,供应链管理系统和RFID(射频识别)技术也开始成为交通运输的重点。今后现代物流业将越来越多地进入国内资本市场,完成以物流信息网络平台为支撑的现代仓储业务、现代配送业务、现代货物运输业务等新兴业务。
而根据国家相关政策,预期到2010年底我国信息产业总收入将达到10万亿元,年均增长17.6%。其中,电信业收入达到8,860亿元,年均增长7.6%;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达到9万亿元,年均增长18%;邮政业收入达到990亿元,年均增长8%。到2010年,我国信息产业增加值达到2.6万亿元,年均增长15%,占GDP的比重为10%。电子信息产品出口额占全国外贸出口额的比重保持在35%左右。
三、技术环境
信息产业“十一五”规划指出,应该通过市场准入、研发投入、工程带动、政府采购、标准制定、投融资支持等综合措施,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促使资金、人才、市场向优势骨干企业倾斜,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
《国家金卡工程全国IC卡应用(2008~2013年)发展规划》中也指出深圳到那曲物流,预期到2013年年末,基于磁条卡、IC卡和RFID(射频识别)电子标签等介质的各类卡应用系统进一步普及;信息基础设施、政策体系与制度环境建设更趋完善;为金卡工程提供配套的信息与通信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拥有的自主标准、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日益增加,为金卡工程提供技术、产品、应用软件、整体解决方案和综合信息服务的能力及信息安全保障水平大幅提高;金卡工程建设带来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更加显著,为进一步普惠大众及推进社会信息化进程奠定坚实的技术与物质基础。
根据国家8部委颁发的《全国物流标准2005~2010年发展规划》,正在编制、已立项计划编制的物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项目,总计约110项。其中,列入《规划》中的项目约50项,根据《规划》修改、延伸、增加的项目约60项。这些项目既包括物流的管理、服务、作业、信息、专用设备的通用性、基础性重点标准,也包括汽车、冷链、出版物物流、国际货代行业等专业物流标准。
四、物流市场环境
从物流服务需求方来看,第三方物流市场潜力巨大,今后对于物流信息的需求量将大大增加,即时性的服务需求也将增多。第一,消费者在网上订购商品,需要随时了解商品状态,把握它的地理位置,这需要先进的通信系统、软件技术、管理信息系统的支持;第二,制造商正逐渐向按需生产和零库存过渡,对成本和服务越来越重视,加上“入世”后跨国经营将增多,需要快速响应的物流系统和全球化的物流系统来支持;第三,大型的零售商每天要进库和售出很多品种繁多的商品,它们需要利用条码、射频技术、管理信息系统来高效地清点当日接受物流公司配送来的大宗商品和售出的商品数量、价格和销售额。而物流企业要做到这两点,实现信息化运作是关键。要求物流企业一方面要加快自身的信息化建设步伐;另一方面要能够为客户开发出合适的物流信息系统,以实现系统的无缝链接,达到物流运作的高效率。
从物流服务的供给方来看,我国物流业的运作面临效率低下、成本高昂的局面。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的物流企业已达数十万家,但普遍规模偏小,功能单一,服务水平和能力不高,其中绝大多数企业还不足以称为物流企业。目前我国企业的自有物流占整个市场规模的70%~80%左右;在工业企业,36%和46%的原材料物流由企业自身和供应方企业承担,而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的仅有18%;这种自办物流方式,设施利用率低、成本高,而且设施落后,达不到客户需求的特定要求,形不成一体化的综合物流。而对现有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讲,虽然它们也纷纷改造或准备向综合物流服务供应商转型,但是真正能够完全实现信息化,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综合服务的企业还比较少。它们在信息化建设、物流专业技术与管理能力等方面,与国际上真正成熟的第三方物流公司还有很大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企业对第三方物流服务的需求。
五、结束语
本文对物流信息技术发展环境进行分析。通过从政策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和物流市场环境四个方面介绍,分析表明物流信息技术在物流业的应用环境将更加宽松、条件也会更加成熟。
(作者单位:江西蓝天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吴清一.物流学[M].第1版.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6.1.
[2]李秀梅,王振环.基于信息化的物流发展[J].物流工程,2008.1.
[3]王林,曾宇容.面向现代物流的物流企业信息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