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业:专业者赢
更新时间:2020-09-10 06:35:01
作为“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唯一一个也是最后一个入选的服务业,物流业未来发展前景广阔,瞄准细分市场的专业化民营公司机会更大
作为“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唯一一个也是最后一个入选的服务业,物流业未来发展前景广阔,瞄准细分市场的专业化民营公司机会更大。
行业诊断与政策解读:发展阶段与市场需求不匹配
中国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引人物流概念,但直至90年代后半期才初步形成起现代物流业态。一些大型工业企业开始重视现代物流技术的应用,以订单为中心改造传统业务流程,在生产组织、原材料采购及产品销售、配送和运输等方面实行一体化运作,商业企业开始发展连锁经营、统一配送和电子商务,专业化物流企业则通过整合逐步向第三方、第四方物流转型和发展。
根据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信息,委托第三方代理运输业务已占全部企业运输业务的67.1%,这表明,企业商品流动方式已由简单的运输、仓储等需求向增值服务和一体化物流模式延伸,呈现出制造业和物流业融合、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联动发展的趋势。
但就现状而言,中国物流业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一方面,中国经济整体产业布局欠优化,产业集群效应不明显,社会化物流的有效需求仍然不足。另一方面,企业粗放式经营的格局尚未改变,适应企业需要的物流及供应链服务能力又不够。
物流行业振兴规划的重点是:增加基础设施(包括硬件及软件)的投资以及鼓励行业整合。具体而言,在未来几年中国物流行业要做好以下调整发展。
一是物流园区的建设规划。物流园区的建设是资源整合和平台建设的重要领域,物流园区目前正朝着连锁化发展。
二是公路运输方面。绝大多数公路运输企业平均车辆是小于2辆,大部分车在个人手中。基于信息化,解决车辆及货的问题,使分散的公路运输走向整合。
三是铁路运输。作为最后一个计划经济部门,中国铁路行业仍严重制约了物流行业的发展。目前,政府已
加大铁路投资建设,预计3年后铁路新增运力将逐步释放。
四是多式联运的平台。公路、水路、铁路及航空分在几个部门管理,大部制对公路、水路有促进,包括邮政体系,铁路仍在外,物流业呼吁多式联运平台的建设。
五是信息化的建设。物流的流程靠单证控制,也就是信息流控制物流。促进全国基础信息平台的建设,对于促进物流横向平台的整合有非常大的意义珠海到天水物流。
中国物流行业另一些值得重视的发展趋势是:产业的集约化程度决定了物流的需求,分散的产业是不需要现代物流的。专业化越来越细,对物流行业细分发展汕头到北京物流提出了很多具体要求。
转型建议与未来赢家:关注专业化与细分市场
1)综合性物流企业
以五矿发展、中储股份等国内综合物流仓储的龙头为代表。
2)受益于行业细分的专业化物流公司
规划明确提出要推动能源、矿产、汽车、农产品、医药等重点领域物流发展,加快发展国际物流和保税物流。从事相应细分行业物流的民营公司将受益于制造业和物流业的联动。如怡亚通是供应链集成服务商,目前主要服务IT业;澳洋顺昌为IT金属物流龙头;飞马国际是石化物流的龙头;渤海物流从事农产品物流;铁龙物流则垄断铁路集装箱运输。
3)拥有物流园区、保税区和仓储资产的企业
飞马国际、外运发展、中储股份、保税科技、天津港或将从中受益。
宝供:做不一样的物流
白明婷
刘武是最早把“信息化”和“物流中心”等现代物流概念引入行业的人之一,他做的事比《物流产业振兴规划》中所倡导的早了近十年。
“刘武,名字倒过来就是物流。”四年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跟刘武开了个玩笑,这个名字倒过来是“物流”的人,创办了中国最好的民营物流企业之――宝供物流。
不能说刘武生下来就适合做物流,但从多年前他离开国有储运公司的那一天起,就决定要做一家不一样的物流公司。他要让人们知道,“傻大粗”不再是物流行业的代名词。
2009年2月25日前,在人们的臆测中,第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在房地产和新能源两个行业中摇摆不定。最终,物流业却出人意料地“中标”,赶上了“振兴规划”的末班车。《物流产业振兴规划》中的一条是: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物流标准化程度和信息化水平。
“信息化”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刘武比规划早走了近十年。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1996年,物流业相当于搞运输,被认为是“傻大粗”的行业,当时广为流传的一句教训小孩的话是:现在不读书,长大搞运输。此时,成立不到三年的宝供物流却在这个劳力密集型的行业里,风风火火地搞起了信息化建设,并公开招聘大学生到公司来。“搞搬运还用什么大学生?”不少人觉得刘武太“疯狂”,是浪费资金和人才。
刘武没有理会。从1996年开始,他用了三年。投入数千万元建成基于互联网的物流信息系统,开发完成运输、仓储和核算的信息系统。那些曾经不屑的人很快看到了信息化带来的好处:这套系统不仅使企业内部信息交流更为通畅,甚至客户坐在办公室里上网就能查到全国各地仓库最新进出存货的情况。不久后,原本已是宝供客户的宝洁把华南分销仓库也交由宝供管理。
尝到了信息化的甜头,刘武的信心更足了,但他并没有想一口吃个胖子,而是以“三年一台阶”的速度循序渐进地继续着信息化改革。到2006年,宝供已经可以与客户实现很好的基于订单对接的协同服务。继宝洁之后,飞利浦、联合利华、安利等一批外资企业正是相中了宝供的这个信息化平台,成为了宝供的大客户,这些业务在随后几年都被认为是国内物流企业能拿到的最肥的单子。宝供也没有让这些客户失望,几年前货物运作的可靠性已达到98%,运输残损率为万分之一,远远优于国家有关货物运输标准。
“信息化”帮刘武完成了“做不一样的物流”的第一步。
基地战略
曾经想看刘武笑话的人或者在这个行业消失了,或者紧随其后效仿宝供加紧建设信息系统。依靠信息化建立的优势已不可能长期维持,而竞争者打出的“价格战”也促使刘武把重心从运输向物流基地转移。
“中国现有的物流设施都是计划经济的产物,仓库都是又小、又矮、又黑,很难满足现有的物流需求。”刘武最初也没想买地建仓库,只是越来越多的客户对租来的“农民仓”意见很大。
轻资产运作需要相对成熟的产业环境,目前中国物流市场还没有形成很好的专业分工。因此自行构建经营性资产似乎成为物流企业做大做强的唯一选择。2002年6月29日,宝供第一个占地500亩、投资近1.8亿元的大型物流基地在苏州吴中区建成。听说宝供要自建现代化的立体仓库时,多家客户把仓位预定一空。等基地一落成,飞利浦就占用了2.5万平方米的大库。作为其华东地区的中心库。
苏州基地的成功激起了刘武全国建基地的雄心。他的计划是,2010年之前,在全国建15个大型物流基地,形成以物流基地为枢纽的运作网络。到目前为止,已经有6家基地全部投入使用。
其实,刘武的物流基地计划刚一出来时,内外部反对声很大,毕竟建基地是个大投入,很可能带来无法承受的风险。但从整个供应链角度看,刘武分析,企业都希望能在各个环节尽可能缩减库存和流通,宝供要做的就是把这些企业不想要的东西拿过来自己做。而要做这样一个集仓储和运输为一体的强大的第三方供应链管理机构,物流基地是必不可少的。
“比如三星、宝洁、联合利华的产品可能都会卖给沃尔玛,用小车运要跑很多趟。如果我们有一个大平台把它们整合到一块儿。就可以一大车一起送给沃尔玛。”无论对于品牌商还是沃尔玛,性价比自然都大大提高。宝供预计向“基地战略”投入10亿元,其中大部分资金来自基金和风险投资的支持。2008年,宝供第三方物流的销售额达到20亿,比上一年几乎翻了一番。
在经济的冬天能交出这样一份成绩单,刘武相当满意。在他看来,别人的冬天或许是宝供的春天。很多企业在金融韶关到三门峡物流危机中因为出口受阻而受到冲击,活下来的企业会逐步转向国内市场。帮这类企业扩大国内销售范围,成为刘武的下一个计划。“比如说企业向三四级市场、农村市场扩展。会有越来越多小量、多批次、多品种、讲究时效的订单出现。”在金融危机之前,宝供已经在为这类有可能成长起来的需求做准备,危机之后它们或许就是2009年宝供的新亮点。
当然,他也不是一点担心都没有,受金融危机影响。后续的大笔投入很可能成为一个大问题,刘武当然不愿看到宝供像2007年那样再次陷入资金吃紧的困境。在不久前结束的两会上,作为人大代表的刘武带着他的三条提议奔赴北京,包括财税、金融和产业规划。在金融政策方面,刘武希望政府能出台一些政策,帮助物流企业更容易地获得融资,比如开发应收账款抵押、仓储物品抵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