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物流风险因素识别
更新时间:2020-09-10 23:35:03
【摘要】从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现状入手,结合冷链物流业高风险的特征,对冷链物流风险因素进行辨识,此研究可为冷链物流企业提
从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现状入手,结合冷链物流业高风险的特征,对冷链物流风险因素进行辨识,此研究可为冷链物流企业提供借鉴。
一、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我国的现代物流是深圳到福建物流从传统的运输、仓储业发展而来,随着物流行业的发展和市场日益细分,冷链物流正是一种专业化的物流方向。冷链物流涉及门到门、端到端的整个供应链的运作与管理。目前,我国冷链物流在前行的道路上遇到了很好的发展机遇。
二、冷链物流风险因素
风险识别是指对企业发展全过程及行业中存在风险进行辨识。包括识别风险的类型,影响因素和事故机制。冷链物流风险因素是指影响与冷链物流企业经营活动相关的风险因素,是与冷链物流企业运营及财务有关的风险因素。主要风险因素具体如下:
1、战略实施风险。外部环境或条件发生变化,导致发展战略不合理;企业的资源重组而导致战略无法落实;发展战略缺乏系统资源的支持;未根据环境和条件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发展战略未能进行落实;未与年度计划、预算、绩效考核等有效结合。可能导致:战略规划的可执行度不足;发展战略未能得到有效实施;战略目标无法实现。
2、决策风险。外部信息失真;对决策信息来源了解掌握的不充分;对未来市场环境预测的不科学、不准确;企业决策机制、决策程序不健全,或不适应业务发展变化的要求。可能导致:公司决策效率低下;决策出现重大失误;经济收益受损。
3、资源配置风险。资源重组而导致优势资源的丧失;市场需求的变化,导致已有资源无法满足所需;已有资源与市场或公司需佛山到本溪物流求的资源不匹配;未能对市场条件的变化进行跟踪和分析;未能根据市场需求对现有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可能导致:企业竞争力下降,失去市场机会;失去主要盈利资源,无法持续经营。
4、资产管理风险。市场同类固定资产重置价格变动幅度较大;资产设备更新时市场无替代产品;公司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到位;公司资产购置、调拨、处置等审批程序执行不严格。未有效的对资产进行日常维护管理;未定期对资产进行盘点。可能导致:公司资产使用率低下;资产损失、资产账实不符。
5、内部控制风险。市场环境的变化;国家监管部门政策变化;内部控制体系规划不合理;内部控制建设不科学;内部控制执行不到位;未结合内外部环境变化及时进行内部控调整;内部控制监控、考核机制不完善。可能导致:内控制度的执行效果下降;内控执行无法连续和得到保障,企业经营风险增加;企业管理缺乏有效依据;效率低下或经营失误。
6、员工素质风险。人才市场上公司所需专业人才匮乏;诚信道德的企业文化建设不力;对员工思想道德的教育投入不足;员工职业素质的培训工作投入不足;招聘工作中对员工道德素质的审查把关不严;组织结构和岗位的调整频繁;关键岗位与人才的流失;员工培训、考核、奖惩、升职等管理机制不完善等。可能导致:人才流失;员工能力无法满足岗位要求;营私舞弊、欺诈行为发生,造成公司企业文化、声誉受p;公司的客户流失;公司经营发展受阻。
7、工程项目风险。政府相关主管部门的监管要求发生变化;市场环境变化;委托、外协单位未严格履行工程项目合同条款;工程项目管理制度不健全,前期论证不充分;决策程序不合规;工程项目管理制度执行的不到位,职责分工不明确;对施工方、监理方等监管不力。项目验收不及时、不合规;工程项目资金预算编制不合理,工程期支付未经过有效审批。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素质、专业技能的缺乏。可能导致:工程项目出现质量问题;不能按期竣工和投入运营;工程项目的成本失控,公司投资受损;投资发展战略无法实现。
8、业务风险。竞争对手恶意竞争;市场需求疲软。管理制度不健全;计划制定的不合理;合同订立审批程序不规范;管理的职责分工不明确;客户及其信用评价的管理工作不完善;信用政策管理不规范、不科学;应收账款催缴不及时;售后服务不到位。对业务人员的考核机制不健全。可能导致:销售收入锐减;市场占有率下降;客户和订单流失;公司盈利能力下降。
9、采购风险。需采购物品市场价格上涨;供应商信用不良;采购物资的质量不合格;采购制度不健全、不完善;供应商选择程序及结果不科学、不合理;采购工作的监管不严格;采购批量、采购时点的选择不合理;采购价格的确定不科学;供应商及其信用评价管理不完善;采购人员业务胜任能力、道德素质的不足。可能导致:无法保质、保量地按时采购到需求物资;成本费用增加;选择的供应商不合格;供应商及其信用评价混乱;影响公司正常生产。
10、产品质量风险。冷链物流的质量标准提高;供应商缺乏商业诚信,供应物资存在质量问题;未加强对食品质量标准变化的跟踪分析;对原料进厂环节未及时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对生产过程中的佛山到三门峡物流各环节缺少必要检验控制;对出厂食品质量缺少必要的检验控制;质量检测人员的胜任能力不足,未能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以及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食品保管不当,造成食品品质下降等。可能导致:食品安全问题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产品质量不符合客户要求;客户投诉增加;公司品牌和声誉受损。
11、运输风险。意外事故的发生;货运公司的服务能力发生变化;运输成本增长较快;安全意识的宣传与培训不重视;对货运公司的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对货运责任部门及责任人的管理及考核机制的不健全;未选择合理风险转移措施(如运输投保)。可能导致: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正常生产经营受阻;因运输事故导致无法按时交货,客户投诉增加;公司声誉受损;货运费用过高,成本增加,降低收益;
12、内部沟通风险。公司内部沟通管理制度不健全;部门及岗位职责分工不明确;与上级主管部门、其它职能部门等内部关系处理不善;相关业务部门间衔接不顺畅。可能导致:部门之间衔接不畅、相互牵制,致使生产经营效率低下;上级下达的重大决策或战略目标等无法准确、及时地履行完成。
13、安全生产风险。国家相关安全生产法规变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机构监管力度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合理;安全生产监督工作组织不健全,或职责分工不明确;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执行不力;预警预案机制不合理、执行不到位,演练不充分;安全生产的教育培训工作不力,投入不足;相关人员缺乏安全意识,或对安全规定缺乏了解。可能导致:事故频发;生产经营无法正常开展;资产安全和员工生命受威胁;受到主管部门行政处罚。
14、存货风险。自然灾害等不可抗拒事件的发生。存货管理制度不健全;存货验收程序不到位;存货保管不合理、不科学;存货盘点工作不规范。可能导致:出现存货损坏、变质、浪费、被盗和流失现象;无法保证生产经营需求;资产账实不符和资产损失;公司资产和利润虚增。
15、环保风险。相关环保政策法规、标准的变更;环保监督机构检查力度加强;未对相关环保政策法规、标准的变更跟踪分析,并制定应对措施;公司环保管理制度不健全;生产过程的环保投入不足;环保设备使用或维护不当,效用无法达到环保标准;对环保管理制度履行不到位、不及时;环保工作的监管不力;相关管理人员环保意识薄弱。可能导致:公司因污染问题遭受行政处罚;声誉受损。
16、技术革新风险。国家或相关行业的技术进步或技术更新加快;技术革新战略不明确;技术研发投入不足;技术革新计划制定不合理;过程监管不到位;验收执行不严谨;奖惩机制不合理、不公平;缺乏相应的技术人才。可能导致:技术落后;公司现有的技术、质量优势消失;技术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产品服务市场占有率低下;公司经营发展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