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研究
更新时间:2020-09-10 04:00:09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物流正在迅速发展,物流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加。本文通过对物流人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业已成为一个迅速发展的行业。目前,物流人才特别是物流管理的高级人才稀缺,如何通过教学模式研究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是文章研究的内容。
一、物流人才需求现状分析
(一)物流人才的定义
关于物流人才,目前国内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一部分人认为,只要是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就是物流人才;一部分人认为,只要是从事物流业的中高级人员就是物流人才;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只要取得物流管理专业的相应的资格证的人员就是物流人才等。基于物流是一个科学化、系统化的业务领域,其涉及的领域空前广阔,是集现代运输、信息网络、仓储管理、产品流通加工、营销策划等诸多业务技术门类于一体的多学科、多领域的综合管理科学。有的学者认为物流人才是指那些在物流业中具有一定创新能力,能运用现代信息手段、精通物流业务、深谙物流运作规律、为物流业做出一定贡献的复合型人才。[1]
(二)物流人才需求现状
近几年,物流理念虽然在我国得以迅速传播,进行物流中心等基础设施规划也出现了高潮,但是物流对提高我国产业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优化国民经济运行质量的作用还远未得到充分的发挥。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很多,最根本的一点是中国物流人才特别是高级物流管理人才匮乏[2]。
在上海2001年首次颁布的人才开发专业目录中,现代物流人才已被列为急需引进的12类紧缺人才之一。据预测,中国的高级物流管理人才到2010年需求量为34万[3]。
中国物流人才培养速度落后使我国物流管理人才供不应求的局面短时间内难以改变。目前,国家教委批准备案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有8所院校:北方交通大学、北京物资学院、北京工商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同济大学、四川工业学院、长安大学,加上大连海事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两所学校设有物流工程专业、44所学校设有交通运输专业、5所学校设有油气储运工程专业、26所学校设有包装工程专业,这些物流类专业全部加起来不足百广州到大兴安岭物流个。若每个专业每年招收50名学生,一年培养的物流本科生才5000余人,而我国仅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三资企业就有40多万个,即使每个企业4年引进一个物流专业毕业生,供给量也是杯水车薪[4]。
二、物流人才的要求
目前我国物流系统的从业人员从事的物流活动广泛,除了要具备物流专业的能力如承担采购、运输、搬运、深圳到岳阳物流包装、存储等,还要具备一定的经济管理等智能。
(一)具备物流专业知识和技能
熟练掌握物流专业课程中的知识。学校开设的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有:《物流管理概论》、《采购管理与库存控制》、《运输与配送管理》、《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物流实训》等。要求从事相应工作的物流人才具备相关的知识技能,尤其是要具备目前比较先进的物流管理思想。如:采购过程中的JIT采购,企业运作过程中的供应链管理的思想等。
(二)具备计算机、经济管理等相关技能
计算机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有的甚至是密切相关必不可少的,如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中各个系统模块的设计和信息沟通的实现等,而其他的各种文字处理的软件和表格等都是必不可少的日常工具。因此要求物流管理或操作人员要求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技能,有些特殊职位要具备较高的计算机水平。
物流从业人员要对物流系统中的人、财、物、信息等进行处理,因此要具备相应的管理、会计等技能。
(三)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物流的范围突破了部门和企业的界限,良好的人际沟通和语言表达能力往往可以使得物流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四)具备从业资格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从业人员的资格要求越来越严格,要求从业人员都具备相应的从业资格,持证上岗。如律师要取得律师资格证,教师要具备教师资格证等。物流专业也有相应的资格证,如物流师的三个级别。因此社会对物流从业人员也要求具备相应的从业资格证。
三、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
(一)课程设置
根据物流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要包括公共基础课、学科平台、专业平台、集中实践环节和课外科技与实践活动五大模块,充分体现出“宽口径、厚基础”的特点,课程内容紧跟市场需求,突出实用性。现代物流是传统运输、仓储、包装等行业引入计算机信息技术,经过整合、再造、重组而形成的创新产业。因此,基于能力培养的物流管理本科专业要在课程设置方面增加许多新兴交叉课程[5]。
(二)教学方法
1.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可操作性。我国的物流管理本科教育主要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增加实践性课程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信息传递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在学习基础理论课程的基础上,还应在校内建立实习基地、模拟实验室或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践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5]平时的讲授过程也可以采用理论和案例结合的教学方法,增强实践性,也可以增加教学的互动性,以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解释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多种教学方式。除了普通的教学方式,为了突出教学的直观性和实践性,可以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既增加了课堂传授的知识量,又可以通过视频播放相关的案例,增加课堂的活力,更加直观地让学生了解到目前的物流设备和技术。
3.校企结合,对口培养。目前高校的物流和企业的真正需求出现了一个非常尴尬的局面,一方面企业需要物流人才,另一方面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又不是企业所需的人才。这其实反映了高校在培养广州到克拉玛依物流人才时忽视了物流企业实际所需物流人才的标准。但是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物流企业在运营过程中过多考虑盈利而忽视为顾客为社会提供更多增值服务的宗旨。
校企结合可以促进大量的物流企业向第三方物流方向转变,丰富其增值服务内涵,同时促进企业内部物流一体化,增加物流管理者的管理职能。此外,企业通过校企结合的方式,可以使学校转变成自己所需人才的“供应商”,以确保向现代化物流管理转型后有所需的人才。同时,企业还可以将其内部培训外包给高校,充分利用高校资源,优化培训质量,提升企业整体营运水平,打造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而高校通过校企结合的教育方式,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的操作平台,调整教学方向,使理论教学更加合理系统化,培养出企业所需的既有实践能力又有理论基础的复合型人才。走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服务物流管理“应用性”的特点,也符合企业对物流管理人才的要求,是中国物流管理教育成功的有效模式,也是我国物流人才培养的有效方式之一。
(三)加强校内职业资格培训
根据现代社会持证上岗的要求,高校应对学生进行执业资格证的培训,将物流学历教育与物流人才的职业教育结合起来,为社会真正培养所需人才。
四、结束语
本文从物流人才需求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由于时间仓促,研究尚有不足之处,希望今后可以进一步作出更加完善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