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金融研究理论综述
更新时间:2020-09-10 23:35:06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不断蓬勃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也逐步发展壮大并创新性地运作物流金融作为新的业务盈利模式。物流金融作为
随着中国经济不断蓬勃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也逐步发展壮大并创新性地运作物流金融作为新的业务盈利模式。物流金融作为学术上一个新兴学科正成为物流学界研究的热点,本文就国内外学术界对物流金融最新的研究理论成果进行分析和梳理总结。
一、物流金融相关概念
一般认为物流金融是物流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的一种创新模式,在传统供应链运作过程中物流公司在原有业务的基础上,与金融机构联合起来共同为资金需求方提供融资、结算和保险等相关服务的业务,其核心在于物流融资。对于物流金融学术上的定义,国外没有统一的说法,而国内最初是由浙江大学学者邹小M等于2004年首次提出并发表论文,表义了物流金融的内涵和外延。
作为一个新的研究平台,物流金融主要是面对物流业的运营过程,同时通过应用和开发各类金融产品,有效地调剂和组织物流领域中货币资金的运作。包括发生在物流过程中的各种存款、贷款、投资、信托、租赁、抵押、贴现、保险、有价证券发行与交易,以及金融机构所办理的各类涉及物流业的中间业务等。概括来讲物流金融是为物流产业提供了资金融通、结算、保险等附加的金融服务业务,物流金融是伴随着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而产生。如孙备研究了第三方物流企业存货质押融资服务分别在委托监管、统一授信两种方式下的定价策略问题。同时引入借款企业的上游核心企业作为担保,并且以核心企业对借款企业质押产品销售期末剩余产品的回购价格和回购率来描述核心企业的担保程度。
二、国内外理论研究进展
全球范围内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服务产业在当代经济的占比有越来越强的势头,其中物流金融服务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在我国具有深刻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文献资料显示国内对物流金融的相关研究开始于物资银行,在1987年,中国人民大学学者陈淮曾设想构建物资银行。根据物流金融的实践发展,可明确现阶段物流金融创新的内涵.物流金融是指金融机构与物流企业合作,在供应链运作过程中向客户提供的融资及配套的结算和保险等相关服务的业务,其核心是物流融资。尽管近些年来物流金融服务在我国取得了不错的发展成果,但是学者对物流金融的定量研究还相对欠缺,以往的研究成果大多集中在定性研究方面。
国内对质押融资的研究多见于银行等金融机构对质押率的韶关到延安物流确定以及风险度量和控制方面,对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和物流业务相结合定量的研究文献相对少见。在金融机构主导下三方物流公司开展物流金融存货质押运作模式,我国物流企业于2010年后逐渐开始向动态质押全面升级,积极探索物流金融实践运作和可能的盈利模式,如保兑仓业务等新的业务运作盈利模式。马颐新在分析物联网技术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物流金融安全监管对于物联网技术的需求和条件,给出了物联网技术可应用的对策。如在物流金融安全监管中引入物联网技术,将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和防范物流金融产品丢失,其安全性得到显著加强。
物流金融理论在国外得研究非常丰富,在社会实践中也得到较多的发佛山到内江物流展。物流金融服务定价研究开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国外有关理论学者就已经对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国外没有直接严格的定义,国内学者提出了物流金融的概念,例如存货质押融资、仓单质押、银行金融服务等各分支都有一定的描述,其中以仓单质押较成熟,有相对丰富的实践经验。Buzacott等认为应收帐款和存货的价值实现与企业的具体运作相关,因而银行进行贷款额度或质押率的决策时理应考虑企业的实际运营策略,由于不同的融资企业拥有不同的初始存货与不同的回报概率分布,其偿还贷款的能力亦有所不一样。Wei等基于Shapley价值模型和使用风险因素调整工具,在Shapley值模型里通过调整因子,设计了新的发行版本。这个新模式考虑到企业的动机,这是原始模型忽略的一个因素。此外,在文章中也提供了案佛山到山南物流例来证明这个修改模型的效果。Cossin等建立模型分析了具有价格风险的担保物是否对信用风险定价有复合的影响,探讨了担保物在不同情形下信用风险的估值,而且模型证明了设定折扣率限值能大大降低风险。
三、结语与讨论
中小企业我国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经济增长效率、促进就业、增加进出口贸易额等方面都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c此同时中国物流金融亦处在方兴未艾的快速增长期,物流金融服务新业务开拓将成为中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运作不可逆转的新趋势。因为中国物流金融服务发展探索中势必会不断遇到新的问题,所以中国学术界任重而道远仍需要帮助物流金融融资的各参与方架构一套可互利共赢的理论科学体系。尤其在现阶段国内物流金融服务业务下仍然有众多问题亟待解决,比如说信用评估体系的建设和风险的管理与控制等众多问题或将成为学术界可继续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