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解读
更新时间:2020-10-12 12:00:01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陷入低迷。我国作为“世界工厂”,在这次危机中遭受严重打击。大量出口加工企业陷入困境,港口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陷入低迷。我国作为“世界工厂”,在这次危机中遭受严重打击。大量出口加工企业陷入困境,港口、航运和货代等物流相关行业的业务量普遍下降,大量企业面临亏损甚至倒闭。为此,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2009年2月2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物流业最终被列入10大振兴规划,是因为政府不希望金融危机对刚刚建立起来的脆弱的物流体系造成太大冲击。
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的具体内容包括:鼓励制造企业分离外包物流业务,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实施有利于物流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第3方物流企业做强做大;加强物流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推进物流业技术创新;深化区域物流合作,促进物流集聚区加快发展;贯彻国家产业政策,重点支持农业和农村物流、大宗生产资料物流和生活消费品物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更多关注食品和药品物流、危险化学品物流、回收物流和应急物流等涉及民生和社会安全的物流问题等。
此次规划以物流区布局为重点,将全国划分为7大物流区,包括以北京和天津为中心的华北物流区、以沈阳和大连为中心的东北物流区、以青岛为中心的山东半岛物流区、长三角物流区、珠三角物流区、以厦门为中心的东南沿海物流区以及以武汉和郑州为中心的中部物流区。规划提出,物流业将重点发展9大工程,分别是多式联运和转运设施工程、物流园区工程、城市配送工程、大宗商品和农村物流工程、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工程、物流标准和技术推广工程、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工程、物流科技攻关工程和应急物流工程。
物流业被纳入国家行业振兴规划,充分证明我国政府已经把物流业提升到全局发展的高度。规划的出台将推动我国物流业快速、健康、稳定发展,但并不意味着物流业将立即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物流业应冷静看待此次调整振兴规划。
我国物流业最主要的任务是加快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是通过信息资源整合实现供应链管理的集成,也就是从供应链优化的角度出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满足供应商、制造商、货运商、分销商和最终客户的综合信息需求,引导制造、加工企业改变“大而全”的经营模式,将非核心的物流业务外包,推动物流业规模不断扩大,服务不断升级。物流信息企业应通过强大的信息服务平台为客户提供全面的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这一市场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税收优惠将对物流企业产生最直接的影响。将仓储和配送企业的营业税率降低至3%,并扩大营业税差额纳税的试点范围,有利于推动企业提升业绩,加速发展。目前,仓储和配送等物流企业的营业税率在5%以上,而仓储企业的毛利率为3%~5%,运输企业只有1%~3%,存在税负不平衡的问题。业内人士认为,国家可能出台相关政策,将仓储和配送等物流环节的营业税率与运输业的营业税率统一调低为3%。此外,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发改委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自2006年起开展物流企业营业税差额纳税政策试点,迄今已有400家企业从中受益。营业税差额纳税是指对物流企业的母公司征收营业税后,不再对其子公司参与的运输和仓储业务征收营业税。对企业外包的运输和仓储业务计征营业税时,扣除外包费用。
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提出,要推动能源、矿产、汽车、农产品和医药等重点领域物流发展,加快发展国际物流和保税物流。这意味着国家将加大上述领域的投资力度和政策支持力度。业内人士认为,我国物流业必须向国际化方向发展,而海运目前是我国对外运输的主要方式,因此国家应当将港口建设作为投资重点,重视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同时大力发展石油、煤炭、原材料和建设材料等散货运输。我国要加快建设专用码头、货站和自动化立体仓库等,逐步实现包装规范化和装卸机械化,推广计算机应用技术,建立高效的信息传递系统和全球物流信息网络。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深圳到绍兴物流货代和信息等行业的复合型服务产业,涉及领域广,就业人数多,促进生产、拉动珠海到那曲物流消费作用大。目前我国物流业总体水平较为落后,严重制约社会经济效益珠海到海口物流的提高,因此必须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在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的同时,促进其他产业发展。国家振兴物流业,不只是增加物流企业的营业收入,更是要培育出在管理、技术和规模层面能够与世界行业巨头比肩的优秀物流企业,使物流业能够更好地为我国经济建设作贡献。这就要求物流企业充分把握当前市场环境下的“危”与“机”,合理利用国家的优惠扶持政策,在商业模式、服务理念、管理方法和信息技术等领域勇于探索,锐意创新,带动我国物流业整体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