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物流市场及其特征
更新时间:2020-09-23 19:00:07
摘要农村物流是指为农村居民与农村企业的生产、生活以及其他经济活动提供运输、搬运、装卸、包装、流通加工、仓储、信息处理及其相关的,发生在农村区域内的物流活
一、农村物流及其内涵
农村物流的概念也还在摸索和逐渐认识过程之中,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对农村物流概念的界定,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从物流的对象和职能的角度对农村物流进行定义,认为农村物流是服务农村生产、生活而发生的一系列物质资料从供应者到需求者的运动过程。它涉及到运输、储存、加工、包装、装卸、搬运、配送和信息管理等方面。
另一类是从区域的角度对农村物流进行定义。该种观点认为:农村物流是一个相对于城市物流的概念,它是指为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以及其他经济活动提供运输、搬运、装卸、包装、加工、仓储及其相关的一切活动的总
称。农业与农村物流是指农村范围内与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密切相关的物流活动。
二、农村物流的需求特征
农村物流和城市物流物流相比,以及农业物流与工商业物流相比,具有显著的特征和特殊性。这也是农村物流作为专门的研究对象被提出来的原因所在。农村物流的需求特征表现如下:
1.农村物流需求的地域特征
农村物流需求具有分布面广而规模小的分散性特征。农村居民分散居住,作为经营和消费单位的农户之间相距较远,村落也相当分散。这是农村与城市之间的显著差异,从而导致农村物流的分散性,分布面广而规模小的特征。
2.农村物流需求主体的特征
农村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基本融为一体,部分农牧产品直接为生产者所消费, 生产行为和消费行为有时有一定程度的重合, 农户既是农产品的生产者, 也是农产品的消费者, 许多物流是在其内部完成的。
3.农村物流需求的季节性特征
农业生产有着非常强的季节性,这就决定了农村物流也具有较强的季节性。一方面,在播种时节,需要大量的种子、化肥、地膜等,而在收割季节,又需要大量的搬运、加工和储存。农民对农业生产资料的需求数量、时效性等方面各不相同,当需要的时候,数量大、时间紧。不同农副产品的产出季节也不同,而农副产品的需求却天天都有。由于农资及农副产品分散生产与集中消费的矛盾,导致农村物流具有非均衡性特点。
三、农村物流的供给特征
与需求特征相对应,农村物流的供给也表现出明显的特征。
深圳到临汾物流1.农村物流受到政府高度重视
近年来,农村物流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连续几年中央一号文件都关注三农问题,其中也包括农村物流的相关问题。另外,《关于加快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的若干意见》、《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十一五”规划》、《关于保障蔬菜水果等主要农产品道路运输安全畅通有关工作的通知》等系列关于农村物流的文件相继出台。
2.标准化相对滞后
近年来,我国农业物流标准化建设有了初步进展。但是,农业物流标准化建设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农业物流标准化滞后仍是制约我国现代农业物流发展的一大瓶颈。适应农业物流发展的基础类、技术类、服务类、信息类和管理类标准体系仍未建立起来。物流标准化的运作依然在传统体制的框架中进行,相互之间缺少交流合作机制,协调性较差。
3.市场主体发育程度低,农产品流通渠道狭窄
在农产品的流通市场中,农民理应是市场的主体,但是,现实中农民很难真正承担起市场主体的角色。中国农业生产方式是以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为基础,组织化程度低。分散、细小的生产经营方式限制了农民的交易方式。缺乏能真正代表农民利益的代理人或者中介组织。目前我国农产品还未形成全国统一的大的供应市场。
4.农村物流主体多元化、无序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我国农业物流主体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特征。从所有制角度看,除了国有商业企业、农业供销社之外,农业物流中的集体、个体、私营、股份制以及外资企业发展十分迅速。但是,我国农业物流主体规模小,网络不健全、市场覆盖面较窄。原有的国有农产品经营企业转制困难,不能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现代企业制度;社会化、专业化的第三方农业物流的规模和实力都较小,只能简单地提供物流服务,还没有开展高层次的增值服务;农村普遍缺乏具有独立产权的代表农民利益的经济组织,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较低。
5.农村物流信息化程度低
农村物流缺乏健全、快捷、灵敏、安全和可靠的信息服务。虽然当前涉农部门建立了农业信息网络,但主要问题是网络在乡、村出现断层,再加上农村的信息队伍并未真正建立起来,不能有效的进行农产品市场交易信息采集、加工、整理和发布工作,发布的产品市场信息时效性差,信息质量低,无法真正起到市场信息的指导服务功能,使农民获取信息难度加大,成本加高,效果降低。而且农民文化程度较低,对信息的识别的分析能力较弱,生产决策的盲目性也比较大。
四、发展农村物流市场的对策与建议
我国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提出下列对策与建议。
1.全局规划,重点突破
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尽快组织编制全国和区域性农村物流产业发展规划。把农村物流产业的发展规划与全国及区域性总体发展规划、交通通讯基础建设、物流设施的布局、物流企业的发展、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城市菜篮子工程等有机结合起来。
2.培育和壮大农业物流主体
通过体制创新,改造、培育、壮大专业从事农村物流的主体,使其在农村物流中发挥重要作用。发挥农村物流骨干企业的示范带头作用。政府适当地扶持一些中介服务组织,让农民迅速地对不确定需求的信息共享管理,快速地进行决策管理。加强农业物流的教育与培训,提高农民的素质。通过发展第三方农产品物流服务,让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完成农产品在零售商和农产品生产企业之间的流通任务。
3.加强农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并完善农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为现代农业物流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运作平台,具体包括农业物流交通运输设施、仓储设施、信息通讯设施等建设。特别是要重视农村物流的信息化建设,应在现有的农村经济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成立和完善农产品信息中心,建立反映灵敏的农产品信息广州到德令哈物流网络。
4.加强物流技术研究与应用
应结合国情,开发、引进先进适用的农业物流技术,逐步实现农业物流作业的机械化、自动化和计算机化。在物流设备的研究改进中,要加强对适合农产品运输、储藏设备的生产和开发,大力引进和消化国外先进技术,加强对符合农产品绿色物流需要的设备研制开发,满足农产品物流多样化需要。
5.创新农资、农产品交易方式
我国农资、农产品交易方式落后,主要以现货交易为主,农业物流效率和质量低,要借鉴国外经验,加快农资、农产品交易方式的创新,积极发展拍卖、期货、电子商务等现代化交易方式。
6.健全现代农业'物流法律法规及标准体系
农村物流体系的标准化实际上是物流体系标准化和农业标准化的综合体。在包装、运输和装卸等环节必须适应国内及国际贸易要求,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或通用国家标准,大力推行和国际接轨的物流设施、物流工具标准,不断改进物流技术,保证农村物流的发展从一开始就规范有序。建立集中、统一、协调、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建立健全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法律法规;加强对整个产业链的质量安全监控和管韶关到河北物流理;建立有效的风险信息交流共享和预警机制。
7.整合农村物流资源
加快原有农产品流通企业资产重组改造,改变目前规模小、服务单一和封闭运行的现状。按照农村物流产业化的发展方向,加大对各种所有制成分的农产品物流企业、区域性农协组织等的扶持力度。以市场为依托,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向专业化、规模化和综合化方向迈进。扶持建立相应的区域性农协组织与之配合。可在农产品的采选、分拣、包装、加工等上做到统一,从而有利于促使在这些方面达成规模效应,增强竞争力。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