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园区选址研究综述
更新时间:2020-09-25 22:00:02
【摘要】物流园区的选址在物流运作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园区的发展也与园区的选址有关,因此对国内外关于物流园区选址方面
物流园区的选址在物流运作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园区的发展也与园区的选址有关,因此对国内外关于物流园区选址方面的文献进行的整理分析。结果表明,许多学者对物流园区的选址和模型、路线的优化、物流网络的设计和优化等的定量研究方面较多,而对于较成熟的定性研究方面如园区的发展战略、政策指标等研究的较少。
由于国际上对于物流园区的概念并没有统一的定义,国外文献中通常将物流园区定义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或“珠海到黑河物流物流节点”。通过合理的选址,建设物流园区,不仅能使城市拥挤的环境有所改变,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物流系统的发展都能大幅度的提高,还能使城市布局更加完善,促进城市社会发展,以致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优势。同时物流园区的合理建设又会给经济发展带来许多利益,促进了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快速发展,使得物流行业不断的前进,实现其更加社会化、综合化、先进化等。并能使其扩大规模,实现规模效益,更加专业的进行相关经营,以便共享资源信息和设备。
一、国外学者对物流园区选址的研究
20世纪60年代以来,物流的出现给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利润,同时由于物流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并不断发展,物流园区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物流园区选址问题的研究。国外学者Shaffer(1999)在通过对物流园区的分析研究了生产企业和供应链管理角度下园区建设的重要性,同时相应地为增加效益对物流园区的选址发展和模式给出了建议。Donald Waters(1999)和Ronald H.Ballou(1999)从物流网络规划角度分析了作为网络节点的物流园区的选址问题。还有一些学者分析了物流园区的许多作用,比如对于交通堵塞的缓解、人力资源和能源的节约、效益和效率的提高、社会环境的保护等方面,并通过排队论和非线性规划理论进行研究,设计了一个双层数学模型,分析了特定地点特定环境下的物流园区理想区位与理想规模,同时考虑进了现有交通和社会条件,计算比较最后算出物流园区的最佳区位(Eiichi T,Michihiko N,Tadashi Y,Toru L1999)。Chen-Tung Chen(2001)根据有关决策数据的模糊性,提出了用于进行物流配送中心选址分析的多目标优选决策方法模糊综合评价,并给出了算例分析。Aboolian eta.(2004)研究了一个规模优化问题,使提高效率。SiminHuang,Rajan Batta,RakeshNagi(2008)分析了总的进出运输成本和物流中心建设成本,目的是有效减少成本,因此对一个集成物流园区二维的选址和规模决策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分析结果。
二、国内学者对物流园区选址的研究
国内对物流园区的研究也是众多学者研究的主要内容,王之泰教授是我国物流学科的创始人,他在配送及配送中心方面的研究对物流有较大的贡献,经过多年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在配送中心的布局、选址、工艺和装备方面韶关到沈阳物流的重要建议,给后来学者提供了许多有用信息和借鉴作用。下面我们来讨论下这些年的各学者的研究。李佑珍、赵同荣(2002)等对枢纽型物流中心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影响因素,建立该类型选址评价指标。杨汉鸣(2002)分析了物流园区功能定位和需求预测,并根据这些研究对物流园区选址及相关指标等进行了研究。刘颖(2005)在我国经济基础上,对我国特定的环境,在进行物流园区的选址和总体布局研究的同时,还研究了国内的发展空间和物流园区的合理建设与城市优化的有利关系,总结了各研究者对物流园区选址原则,并对影响物流园区选址的因素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从而更加有力的证明合理的建设物流园区的重要性。潘文安(2005)进行了二维选址研究,从交通区位条件、经济区位条件两个维度分析了园区选址的影响因素,根据案例分析对选址评价指标体系加以研究分析和应用,并提出了对物流园区选址的建议。夏景虹(2005)等在李佑珍、赵同荣(2002)研究枢纽型物流中心选址之后,继续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建立了枢纽型物流中心选址决策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地理状况、城市交通环境、建设条件、社会环境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比较,从而根据评价指标提出了几条枢纽型物流中心的选址决策,通过各方面的数据分析,进行了评价。刘达光(2005)通过了对武汉的实证分析,从影响物流园区的许多方面进行探讨,同时参考了国内外的相关资料,对物流园区选址和设备建设规模等提出了许多见解,并分析了影响这些的因素。何方珍(2006)在学习了国内外的关于物流园区选址和建设规模的指导原则和实施方法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一套体系,通过因子分析,建立了选址决策指标体系和建立决策体系,并提出了物流园区的选址和建设决策研究构思和体系。夏斌(2007)通过实证分析,研究了无锡市物流园区选址的各类方法和决策分析,根据各项指标和建设原则,针对无锡市特定的环境,确定无锡市的物流园区建设规模和选址范围,并对物流园区选址的各种方法和应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各种方法的比较中确定最佳物流园区的选址。刘玲(2010)对辽宁进行了实证分析,针对辽宁沿海经济带黄海翼的物流园区选址决策及物流园区选址规划和建设中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在物流园区选址方法上,榻文怡(2004)等采用了AHP方法,对影响选址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建立相关指标体系,探讨物流园区的最佳选址。姜大元(2005)等则在参考前辈们的研究,通过分析Baumol-wolf模型,对多物流节点的选址问题进行研究,并通过举例对模型的应用进行了说明。Chen-Tung Chen(2001)、关志民(2005)等都运用了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配送中心选址进行了优化研究。蒋忠中等(2005)在考虑各种成本(包括运输成本等)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应用背景,建立的数学规划模型。韩庆兰等(2004)用BP网络对物流配送中心的选址问题进行了尝试性地研究。任春玉(2006)提出了定量化的模拟退火遗传算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来确定配送中心地址的方法。Kazuyshi Hidak(1997)、薛永吉(2005)、张云凤(2005)等运用了仿真的方法对配送中心选址运进行了研究。
三、总结
研究表明,国内外对物流园区的研究还是非常深入和全面的,许多学者对物流园区的选址方法、选址评价指标体系等进行了研究,对定量的研究较多。在国内国外的范围来看,物流园区的发展空间很大,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推进社会城市现代化,培训专业人才和综合性人才,促使物流产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但由于物流发展在国内开始比较晚,研究者大多参考国外文献,有些与国内情况不符,因此还要许多没有解决的问题。物流园区的选址是否合理,关系着城市规划、社会环境、交通环境等许多方面,因此必须形成一套科韶关到本溪物流学合理的研究体系,促使物流园区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