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物流发展谁主沉浮?
更新时间:2020-08-25 12:00:02
日前,北京市道协组织部分物流企业考察了和众物流,本刊记者应邀前往,在和众物流仓储基地的一个小型座谈会上,大家就北京市物
日前,北京市道协组织部分物流企业考察了和众物流,本刊记者应邀前往,在和众物流仓储基地的一个小型座谈会上,大家就北京市物流业的发展问题进行了坦率的交流。
崔燕萍(北京市道路运输协会会长)
我也是搞运输出身的,在运输企业工作过12年,在我原来的印象中,搞物流的就是汽车运输为主吧。到后来我调到了公路管理部门,一直在机关工作,对于运输行业的现状就不怎么清楚。这次参观了和众物流,看了和众的汽车备件仓库,看了快消品仓库,使我对物流企业的印象完全改变了。我觉得和众这样的企业已经代表了北京市物流发展的较高水平了。相对于在全国都走在前面的城市地面公交和轨道交通的发展水平,货运物流在北京应该说是交通运输业中的一块短板,但这并不等于说北京没有好的物流企业。和众物流的规模、管理水平、企业文化等已经具有相当高的水准。北京市道路运输协会作为服务行业管理部门和企业的一个组织,我们还是非常希望企业能像和众物流那样做大做强,对于企业发展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我们将尽量为大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支持。
宋少波(和众奥顺达物流公司董事长)
今天北京市道协组织会员单位来参观和众物流,对大家的到来我们表示热烈的欢迎。作为北京市物流协会的副会长单位,和众物流成立于1989年,这些年来呈现跳跃式发展的势头。我们在由传统的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的转型过程中,除了企业自身的努力外,北京市道协也给了我们的工作以很大的支持和帮助。
关于城市物流的发展问题,我想从北京市目前的现状看,我认为主要还是政府政策支持的力度问题,其中关键的是土地政策的支持。按照现在北京的地价,即便是像我们这样做成一定规模的企业,如果想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也是买不起的。和众还在快速发展中,我们现在需要五万平米的仓库用地,没有地,我们没法发展,而像我们这样的物流企业如果不能抓住机会发展,北京整个城市的消费品运输保障就会出一些问题。
现在北京市物流企业已经拥有的土地使用性质也比较复杂,有的是集体性质的,有的是国有性质的。可以这么说,北京市除了中铁、中外运等国有物流企业在土地的使用上没有后顾之忧外,股份制和民营物流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发展和土地供应的矛盾。
所以我的想法是,物流作为具有公益背景的服务业,土地的问题应该由政府来解决。我去德国考察过,德国的物流企业都是政府鼓励企业自建物流园区,土地政府解决,企业只管运营。这样的模式希望也能在北京被复制。
赵义全(北京市汉龙公路货物运输服务中心总经理)
对于物流企业来说,我们非常关注发展过程中政府对企业用地的政策支持力度。在北京这样的消费型城市,政府对物流企业的定位我认为还不是很清楚。像北京市道协这样真正为企业服务的组织也很少。我打听过,要与物流企业打交道的政府部门就多达二十多个,哪个部门有事都要给企业打电话,把我们都弄迷糊了。而真正在服务企业的组织没有几个。
咱们这个行业,就像宋少波董事长说的,要想发展,必须得有政策支持。比如去年我们汉龙投了近一个亿的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后我们还是有点担心,怕政府日后把我们的这些用于物流的设施当成违章建筑给拆掉,因为我们用的是农村土地,按《土地法》规定,城市土地归国家,农村土地归集体,也就是我们的那些建筑拿不到合法的国家手续。如果我们想去申请融资,但是没有土地证,所以什么都做不了。物流企业是为城市发展服务的,具有公益性的特征,必须要有政策的支持,政府要给以优惠,土地供应也好,资金支持也好,税收支持也好,都需要好的政策。企业都想做大做强,没有好的政策,就做不大。
还有一个就是北京的物流行业需要规范,我们现在形成了很多黑场站,有的是利用和地方政府的关系建设的,没有行业特许经营证,但是政府似乎也不在意,因为有市场需求,于是就形成了一种小、散、弱、差的物流行业局面。我认为有发展潜力的物流企业应该首先得到政府政策的支持,大家一起把这个蛋糕做大。但是现在是“散户”围着“大户”走,现在连“大户”也只能放下身段跟散户抢生意了,所以导致我们的物流成本太大了。因为规模物流企业的投入也大,管理成本也高,现在请一个部门经理,需要五千到八千的月薪。但是那些“散户”几乎没有管理成本,一个电话,一张桌子,一个皮包公司就成立了,有10万块钱就可以注册一个物流公司了。有的甚至连这10万块钱都懒得投,直接找一个中间人,给点钱,就把业务接下来了。
所以现在的那些无照经营者生生的把那些规模物流企业给整趴下了。我的观点是政府应该提高门槛,你有多少资本,就做多少事,不是你有十万二十万的就都去做物流,大家一起把物流成本抬高了,最后影响商品的价格,苦的还是老百姓。
张瑞林(北京四通纵横物流有限公司)
对现代物流我还是外行,但是我们是搞搬家的,应该也是物流的一种。刚才赵总说的问题我们也有同感,现在国家对物流企业的政策,对一些大企业来说没有什么优惠。而大企业要承担一些小企业或个体经营者所不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这就造成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也在上升。举个例子,像搬家公司,个体经营者花几万块钱买一辆车,就可以运营了,夫妻档,不用发工资,不用交社保,不需要管理人员,除了运行成本,几乎不需要管理成本。大一点的企业就不同了,比如今年北京市为了配合《社保法》的实施,要求企业必须给员工上社保,社保所的领导上门一个员工一个员工核对。但是员工的流动又很大,所以企业在这方面的损失不小。大一点的企业根本发挥不出集团化的优势,反而运营成本会加大。而一些小公司,个体车主,船小好调头。搬家公司是这样,我想其他的物流公司也大同小异。比如给苏宁、国美、大中这些电器超市搞配送的物流公司,据我所知,百分之百的都是个体车主在干,这样的业务如果交给和众这样的企业,宋总肯定不接,因为价格太低了。但是个体车主愿意干,因为他几乎没有管理成本。所以中国的物流业目前的发展非常不规范。像国外一些发达国家,虽然市场化程度也很高,但是一般会形成几个覆盖全国的大的物流企业。所以对于那些侵犯大的物流企业利益的不正规的市场行为,国家的立法也好,执法机关的执法力度也好,一定要加大,这样才能为大的物流企业的产生创造好的客观条件。
潘国尧(《运输经理世界》杂志执行主编)
刚才几位老总的发言很有深度,对北京市物流业的整体状况把握很准,不过说到政府给政策的话题,我有不同的看法。北京市的物流发展情况跟全国其他大多数城市的情况差不多,我们从综合运输体系内各种运输方式的竞争这个角度看,货运物流的市场化程度是最高的。对于具有公益性质的物流发展来说,到底是政府配置资源为主还是市场配置资源为主的命题需要好好讨论。从我们媒体观察的角度看,还是希望企业能够先主动地承担一些责任。
物流企业多小散弱差的现象在全国都存在,从以人为本的角度看,所有物流从业者都有个职业关切的问题,有的人从搞运输起家,做成小型的物流企业,也不容易,他也有发展的诉求,要把他们都砍掉的可能性不大。那么规模物流企业如何才能避免被“散户”们扳倒的悲剧呢?我觉得由龙头企业出面,成立物流企业联盟的做法比较可行,而且我认为这应该是一个方向。
现在重庆、浙江宁波等地也都成立了类似性质的物流企业联盟,一些联盟成立后规模还很大,联盟内的车辆规模达到数万辆,他们抱团后就有了力量,比如在燃油购买上他们就具有了与“三桶油”砍油价的本钱,比如我的物流企业联盟内共有2万辆车,我把那些个体车主、小物流公司都集中在某个龙头企业名下,组织成立自己的物流联盟,我以2万辆车的燃油消耗为谈判筹码,去和油品销售商砍价,那么主动权就在自己受手里了。
在浙江宁波和舟山,大新华物流就在发展这样的联盟,目前这个联盟内已经聚集了好几万辆车,不但与油品供应商讨价韶关到宁夏物流还价,现在还打算与高速公路、大桥的收费部门去讨价还价了,比如说车辆去舟山群岛新区必须过金塘大桥,假如单趟过桥费是20元,联盟出面要求砍到15元,然后联盟成员发卡消费。这样既可以减轻大桥收费员的工作强度,还可以吸引越来越多的车辆过路过桥,而省下来的5元钱,1元用于联盟的日常管理开支,另外4元返还给联盟成员,这就形成了多赢的局面。
淡肖蓉(北京长江浪潮物流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我感到目前像我们这样的民营物流企业,尤其是中小型的物流企业,现在真的没法挣钱了。我们现在一年挣的钱还不如我们应收款的利息多,就按银行的最低利息算,都不用说放高利贷的利息了。那我们怎么办呢?是不是干了十几年了我们都退出物流不干了呢?做企业就像爬坡,不进则退,我们没法停下自己的脚步。
我觉得做运输物流的企业再过三年都不会有利润的。这个市场总的来说还是处在整合阶段,或者叫作拼杀阶段,也许三年以后,通过市场整合,可能会出来一些比较优秀的物流企业,但是这三年怎么办?
我们现在主要是利用行业的这个低迷期做一些并购工作,我们用最低的价格在外地收购和整合一些企业,这些企业在管理上,或者在客户群汕头到宿迁物流上,或者它的网络上跟我们有匹配的地方。前段时间我们收购了郑州的一家企业,这个企业有22年的历史,我们用10天时间就把这个企业全部接了过来。
在收购企业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北京的很多物流企业存在在着信息化建设滞后的问题。比方说我们在收购郑州企业的时候,我们希望找一家郑州的下线跟我们的信息化系统对接,这样我们的货到了郑州以后,郑州周边三十多个县市就构成了二级市场体系。我们选了一家特别好的郑州企业,这个企业一天可以代收货款四五百万。这个企业不收运费,主要是代收货款,他把这些货款用于理财,一年能挣一千多万,这已经初步具备了金融物流的业态了。
我们收购了郑州的这家公司后就谈合作,我们把北京发过去的货全广州到赤峰物流部交给这个企业,但是要求进行信息化系统对接,这意味着我们的客户从北京到郑州,再到二级县市,全部信息化对接。我们的信息畅通了,至于谁去落实货物运输就不太重要了。
其实物流的较高境界就是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我希望道协做一件事情,就是选几家比较好的企业,我们这几家企业一起组成一个信息化系统。当然这个系统最好由政府投资。而如果这个信息平台能做到全国一盘棋,那就是大到无边了。
因此我建议道协应该领着我们的这些物流企业去华北,去济南,去郑州,去参观那些做得不错的物流企业。怎么使我们的企业抱成团?抱成团就必须走信息化之路,我想很多的物流企业都是愿意花这个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