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筑丝路物流大通道
更新时间:2020-09-25 07:00:01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是我国在21世纪应对全球挑战、维护地区稳定、拓展国际战略空间、提高国际竞争力、促进区域合作、扩大开放、推进西部大开发以及保障能源供应安全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是我国在21世纪应对全球挑战、维护地区稳定、拓展国际战略空间、提高国际竞争力、促进区域合作、扩大开放、推进西部大开发以及保障能源供应安全的重大战略性决策。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集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人员流“五流合一”的跨国跨地区线状经济区。“五流”中,商流是物流的前提,物流是商流的基础。如果没有我国与中亚及欧洲等国家的经贸往来,物流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就失去了经济内涵。如果缺乏良好的物流支撑,经贸往来就会被阻隔,经贸市场就难以扩大。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必须依托强大的物流通道,充分发挥其对经济带上各城市联通联动、对相关产业的纽带联接以及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功能。因此,应按照“大开放、大市场、大经贸、大流通、大物流、大通关、大服务”的战略思路,着力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物流大通道。_如何布局物流大通道?
国内布局方面,可将乌鲁木齐、兰州、西安、郑州、徐州、连云港等城市打造成为交通枢纽城市、物流节点城市或流通中心城市,服务于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新疆经济区、以兰州为中心的黄河上游多民族经济区、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经济区、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经济区和以徐连为核心的淮海经济区,依靠陇海―兰新铁路、连云港―霍尔果斯高速公路两大主轴线以及郑州、西安、乌鲁木齐、兰州、银川、西宁等机场将这五大经济核心区连通,构成丝绸之路经济带境内段“点-轴”推进的物流通道格局。
境外物流通道布局方面,可建设中吉乌铁路,中哈、中塔、中吉乌公路,中哈输油管线以及乌鲁木齐机场为门户的向西开放空中通道等。_物流大通道建设面临的挑战
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地域范围广地理结构、人文环境差异较大,整个区域在政策制定、协调、实施、监管上都有一定困难。区域范围内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水平普遍不高,基础设施建设比较滞后,部分地区因自然生态环境的原因,开发建设的成本相对较高。境内段沿桥城市对外开放的整体水平和层次较低,整合国际要素的能力较弱。
运输管理体制方面存在不协调、境内外之间存在铁轨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境内段整珠海到长治物流个沿线分属不同区域的铁路局,铁路运输各段之间发展不平衡,隶属关系错综复杂,管理衔接不够顺畅。如新亚欧大陆桥虽然已于1990年接轨贯通,但由于独联韶关到玉树物流体国家的宽轨与我国及欧洲国家的国际标准轨道不吻合,沿桥国家至今还未达成便捷的通关协议。在资源开发的共享型协作机制、多式联运机制等方面没有形成完善的区域制度基础。
贸易和投资环境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中亚地区运输费用偏高,安全性较低,经贸协调有待于进一步提升。例如一些贸易纠纷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缺少专业的境外投资、运输信息咨询中介机构。宏观层面政策引导缺乏有效性。
构建物流大通道的思路
全面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成员国间的经贸合作与交流,我国可从现有合作机制人手,以上合组织为载体,在该区域推动建立统一的国际经贸法律制度,并以此来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推动境内各地区间的开放与合作,形成各地区联动发展的格局。
消除丝绸之路经济带各成员国之间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实行商品的自由流动,促进地区贸易增长和增加直接投资,推动东西双向开放和区域贸易自由化。
打破境内省区市间的行政壁垒,形成公平竞争、互惠互利、共享成长的宽松环境,使商品、技术、资产、信息、人才等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内自由流动。通过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和地区间的合理分工,取得综合开发的整体经济效益。
推动公路、铁路、机场、管道、口岸、通信等建设,强化基础设施条件。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各大中城市为支点,以物流大通道为轴线,大规模扩展运营能力,减轻和消除物流瓶颈。依靠科技进步,加强物流装备系统建设,提高物流设施和管理一体化水平。统筹安排以外贸运输和集装箱运输等为重点的物流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构建起于中亚一横穿中国珠海到石嘴山物流一直达我国东部沿海港口的陆上“现代资源丝绸之路”,既服务于我国不断增长的资源需求,也服务于中亚诸国向东寻求资源产品通江达海的目标,促进我国与中亚诸国实现共同发展。
加强国际物流的组织协调,解决统一技术、统一关检、统一运价、统一结算、统一调度、统一仲裁等问题。推动各国提高节点通关效率,共同打造贯通欧亚、连接世界的经贸生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