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物流服务业
更新时间:2020-09-08 04:35:08
目前,在推进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这不仅使现代物流业成为经济全球化和资讯网络化带动下迅速成长的朝阳产业。而且使其发展成
目前,在推进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这不仅使现代物流业成为经济全球化和资讯网络化带动下迅速成长的朝阳产业。而且使其发展成为一个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新型服务系统,是继生产利润、销售利润后的“第三个利润源”。它的发展对优化产业结构、增强企业发展后劲、提高经济运行质量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2007年初,吉林省适时颁布了《推进服务业跨越发展的决定》,将发展现代物流、商贸流通、交通运输等服务业作为吉林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又一重要产业和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一、物流服务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吉林省物流服务业发展迅速。由传统物流业开始向现代物流业转变。运输、仓储、批发等传统物流企业依托其原有的资源禀赋,不断拓展和延伸物流服务。逐步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民营企业、多元化股权结构的新兴物流企业开始出现,以陆捷物流、长久物流为代表的大型本土物流企业已经开始为吉林省企业开展全方位的物流服务。截止到2004年底。吉林省从事社会物流活动的企业16943户,资产合计1677.9亿元,从业人员54.4万人,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21.9亿元。实现增加值473.38亿元。
1、物流服务业市场逐步建立
依托良好的资本要素聚集力和综合消费承载能力,吉林省区域物流中心正逐步形成。以长春、吉林为物流中心区。四平、辽源、通化、梅河口、白山、延吉、白城、松原8个城市为物流结点的物流网络初步形成。充分发挥长、吉两市地理位置优越,产业优势明显,基础设施完善,地区辐射能力强的优势,初步构筑起依托汽车、石化、冶金、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产业的物流通道,并分别发展了果菜、小商品、工业物资、生产资料等相对综合的商品和物资市场。吉林化纤、吉林化工、长春客车、长铃摩托等一部分大企业逐步实现了财务概念上的零库存管理,进一步降低了成本,也加速了农副产品加工、贸易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2、物流连锁经营方式初步形成
在全省范围内已形成了一批有一定规模的全国范围配送体系的物流企业,连锁商业和配送服务正在兴起,商业流通体系基本形成。截止到2005年底,吉林省已拥有门类齐全、功能完备的超大型商贸企业百余家,不仅拥有享誉国内的大型企业――欧亚卖场,恒客隆、沃尔玛、大润发、华联等,国内外知名连锁企业也在省内落脚扎根。与此同时,大中小型并存、综合性与专业性兼有、批发业与零售业相结合、城市与乡村相衔接的现代市场网络也已建立。我省现有城乡交易市场1243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1460.81亿元。
3、物流业基础设施支撑体系初具规模
目前,吉林省已初步形成了以铁路运输为骨干,以公路运输为网络和各大型场站为集疏枢纽的综合运输体系,基本实现了以长春为辐射中心,各区域主要城市与工业区之间的高速公路或高等级公路为主骨架的物流业基础设施。截至2005年来,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50308.1公里,比上年增长6.5%。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仍保持在542.5公里;等级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8487.2公里,比上年增长7.4%。全省县、乡公路达到37092公里,比上年增长8.4%,占公路总里程的73.7%。全社会货物运输量不断扩大。2005年,全省完成货物运输总量37528.66万吨,比上年增长2.3%。其中,铁路运输完成货物发运量6474万吨,增长1.4%;公路运输完成货物发运量27441万吨,增长2.9%。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708.25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3%。其中,铁路运输完成506.23亿吨公里,增长1.4%;公路运输完成98.75亿吨公里,增长2.9%。信息网络方面,在省会城市与市县(区)之间的光缆干线网已建成。形成高速度、大容量,具有视频、语音、图像、数据等综合信息的传输能力。
4、第三方物流业开始起步。物流市场潜力巨大
第三方物流又称为合同制物流或契约物流。由于运用了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了信息快速交换的EDI技术和资金快速支付的EFT技术,因而,与传统物流企业比较,第三方物流业无论是在运作机制上。还是在管理水平上都具有明显的优势。2006年,长春陆捷物流有限公司成立,该企业总资产5.5亿元,具有定位仓储管理系统、运输自动调派系统、GPS卫星定位监控系统、保管区红外线可视监控系统、智能仓储管理系统等先进物流技术能力,拥有5万多平方米的高标准库房。是国内汽车行业从事第三方物流的代表企业,也是国内企业实现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跨越式发展,创造本土化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代表。他的成立标志着一汽集团百万辆物流项目正式启航,这一项目对促进一汽集团内部物流资源优化,有效提高资源利用能力,推动地区现代物流经济的发展,将起到巨大作用。这也是吉林省物流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它预示着吉林省物流业进入了快速整合期,从传统物流业迈向了专业和现代化之路。
二、物流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吉林省物流业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起步,总体规模较小,但凭借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物流业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发展较为迅速,随着物流业进入加速发展期,在其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问题亟待解决,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策法规不完善,不利于物流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由于物流业在我国刚刚起步,过去由有关部门制定的众多法规很难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需求。一是物流的管理权限过于分散,物流行业管理多年来一直沿袭计划经济体制的模式,分属交通、工商、税收、信息等不同部门管理,没有形成统一管理,各部门之间分工又有交叉,造成了物流行业管理中存在的条块分割、部门分割现象等问题时有出现,严重制约了物流行业的发展和物流业的整体效益;二是从事物流服务的公路、铁路、航空货物运输、包装、仓储业等方面的有关法规和规定也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
2、物流企业规模小,竞争实力不强
目前,吉林省物流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物流管理分散,缺乏整体物流规划。加上大多数物流企业运营方式单一,物流运输、仓储的现代化水平还不高,物流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比较普遍,综合性物流公司很少,竞争力较弱。物流企业组织规模较小是吉林省物流业的普遍现象,目前,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包括传统的运输、储运等流通企业和新型的专业化物流企业,总量、规模和实力都比较小,网络化的经营组织尚未形成。第一次经济普查资料表明,吉林省共有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989个,资产合计417.3亿元,营
业收入203.4亿元,户均资产0.42亿元,户均收入仅为0.21亿元,企业竞争实力较弱。3、基础设施与技术装备落后
吉林省的物流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条件与国内发达地区比较有较大的差距,一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总体规模仍然很小。物流集散和储运设施较少,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的建设以及集装箱运输的发展还比较缓慢。二是物流设施及装备的技术水平落后,极大地限制了现有物流设施的充分发挥。多数物流企业采用传统运作方式,完善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和货物跟踪系统等尚未得到普遍应用。单据处理成本、库存成本、差错成本、人事成本不能有效加以控制,有的企业的通讯手段仍停留在使用电话、传真方式上,网上交易、通关、代理、保险、银行支付、信息反馈等都没有广泛应用,商流、物流、信息流不能及时传达,大大影响了物流服务的准确性。
4、企业信誉度不佳
目前,吉林省深圳到石嘴山物流的物流企业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信用体系,大部分企业只能算是配货站,企业缺乏信誉,资金在这些配货站老板手中的滞留时间过长,资金随意支配、携款外逃等现象时有发生,导致配货站的资金拆借链条非常脆弱。2006年,吉林省物流业携款外逃的涉案金额达6000余万元。
5、物流服务业人才缺乏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急需一批熟悉服务的生产、经营和销售,熟悉物流服务组织、运输组织管理相关业务,熟悉市场营销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物流信息开发维护等多方面的专业复合人才。目前,在市场上符合吉林省物流业发展的人才较少,而且层次较低,原有从业人员已不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要求,物流专业人才缺乏,人才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制约了物流服务业的发展。物流业在人才的教育和培养上还处于萌发阶段。特别是物流企业对人才也未予以足够重视。
三、加速发展流通服务业的对策建议
现代物流业不仅是构成现代供应链、价值链管理的基础,也是把生产、流通、消费有机地连接起来,同时最大限度缩短商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者领域转移时间,并降低了费用。因此,有序发展现代物流业有利于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并不断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吉林省物流业正在起步,为了促进吉林省物流产业稳步发展,应逐步构筑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框架。
1、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发展物流服务业的重要性
物流服务业的形成和发展程度与经济发展程度成正比。越是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其物流服务业的发展越是迅速,这是由物流服务业所提供的产品本身决定的。物流服务业是与交换、与市场和市场经济联系在一起的。如果市场经济的发展程度、分工的深度和广度不充足,交换的渠道不畅通、交换的规模偏小、交换的效率偏低。都不可能产生与分工深度和广度密切联系的服务业。物流服务业的形成及发展是以市场经济发展的相应程度为必要条件的。物流业处于流通领域,人们历来对于流通领域的地位、作用存在着认识误区。传统理论认为,流通领域是不创造价值、不产生利润的。而事实上。流通领域不创造价值但实现价值。节约价值等于创造价值。物流服务业从生产到分配到交换到消费,中间需要支付成本,节约成本等于增加价值,其中有很大的活动空间。物流服务业引发需求,促进相关各业发展。物流服务业不仅加快外经济周转速度,也引起自身需求的增加,物流服务业促进信息业,乃至金融业的发展,也是显而易见的。物流服务业是组织、实施社会自然资源优化配置的驱动力。物流服务业不创造价值但却能发现价值,组织社会经济活动从低价值走上高价值,从低价值地方买到高价值地方用,从低价值地方生产到高价值地方销售。以尽可能少的投人争取尽可能大的产出,同时挖掘各种潜在力量实现最大效益。
2、成立现代物流发展领导组织机构。完善相关政策法规
把现代物流管理工作由部门层面提升到政府层面,由部门行为转变为政府行为,不仅有利于更好地加强对现代物流的组织领导,而且有利于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一是建立专业化的行业委员会,负责总体规划及相关职能部门的组织协调。物流服务业在管理上涉及多个职能部门,应避免政出多门、部门分割、重复建设。为物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制度环境。二是制定和完善与物流服务发展相关的服务贸易法规规章及配套政策,明确界定市场准入的领域、条件、程序及监督办法。进一步推进综合执法改革,建立执法责任制和监督机制,为现代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提供政策、法规等制度保障。建立和引导物流服务行业协会在行业信息、行业规范、培训业务人员方面的深圳到济南物流积极作用。三是政策扶持。针对物流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的特点,政府可对其进行风险投资支持,主要可采取税收政策方面的支持。如制定适用于物流服务业的税收政策;在土地政策方面,对符合物流发展规划、列入重点扶持的物流园区、物流中心与配送区、保税仓库等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用地给予特殊政策,减收土地出让金和相关配套费。在投融资政策上,加大物流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给予财政贴息扶持,鼓励及引导境外和民间资本投向物流服务业。
3、重视创新,加快专业人员培养
物流企业的发展需要大批懂得业务知识,拥有业务技能的各个层次的受过专业训练的从业人员。在全省范围内。逐步建立多层次的物流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加大物流人才储备,不断提高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一是加快人才培养。一方面是要培养管理人才,如政府机构、科研等方面的人才。以提高政府部门对物流行业的管理水平:鼓励高等院校开设现代物流专业课程,为现代物流培养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另一方面是要培养物流企业管理人才,包括提高员工素质。积极开展职业培训。鼓励和引导企业、行业组织及民办教育机构参与现代物流人才的培训和教育工作。二是积极支持和引导物流服务业领域技术的研发与创新工作。要充分调动大学和科研单位的积极性,加快物流系统产学研联合发展步伐。三是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实行现代物流产业从业人员执业资格评审制度,开展物流知广州到贵港物流识的普及推广工作。
4、因地制宜发展物流服务业
吉林省物流服务业的发展已经被提到了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但是,近年各地区缺乏规划、盲目建设现象较为普遍,相关部门和各区、各开发区仅仅根据自身需要制定物流规划,缺乏全盘总体规划的有效衔接。因此,首先应对物流业的发展加以积极引导,加强区域的合理布局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在物流园区建设中,从项目的规划,到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对入区企业的招商引资,甚至是对物流园区企业的投资后服务,应有统筹的考虑和全面的规划。坚决杜绝前些年建设开发区那样,一哄而上建设物流项目,圈下一块地,生拉硬拽企业入驻园区现象的发生。其次,大力发展战略联盟。当今的市场经济需要合作。物流产业的发展亦是如此。一方面要进行纵向联盟,这就需要吉林省的物流企业与吉林省的支柱产业合作,也就是围绕汽车、农副产品深加工、化工等产业合作,同其建立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共生关系;另一方面要进行横向联盟,即与域外其他物流企业联盟,将各自独特的企业资源整合为一体,不仅可以实现服务的一体化,还可以使企业形成规模化经营,降低运作成本。从总体上提高物流业的发展水平,以实现吉林物流业跨越发展。
责任编辑文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