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专业课程改革的思考

更新时间:2020-09-14 06:00:13

新世纪以来,我国职业教育迅猛发展。职业教育也越来越受到认可与重视,其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被认为是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地位平行的四大教育板块之一。然而,职业教育在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尚存不足,物流专业课程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就是其中一例。

一、物流专业现状分析

(一)国外物流专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欧洲一些国家以及美、日等发达国家开设物流专业的时间较早,同时,这些国家在物流专业已形成较完善的教育系统。这些国家的物流专业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考核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点。

首先,在办学理念上,这些国家物流专业在突出应用性特点的同时重视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在日本,物流专业不仅是为流通领域培养人才,而且要求物流专业为“振兴流通经济领域的普通研究和教育,在日本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深入做人文科学研究,培养教育出知识丰富、视野宽广的人才”[1]。这一定位就把物流专业提高到推动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地位上,而不仅仅是单纯培养工人。所以,日本物流专业培养出的学生不但在物流行业内发展,有的也进入政界、个体经营业发展,并取得了优异的业绩。德国的物流专业也是如此。[2]

其次,课程设置上,这些国家的物流专业教学内容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国内的物流区域,而是着眼于国际。因此,在物流专业的教学内容上,这些国家在韶关到新乡物流重视教授物流职业技能的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交流水平以及相关的商务知识。在日本,物流专业的教学内容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经济理论知识;第二部分是专业英语,如“物流英语”等;第三部分是物流专业知识;第四部分是商务知识。然而,德国和日本最重要的课程是物流的实践课程,对物流实践操作的投入被认为是这些国家物流专业的重要特点。实践教育的高投入是日本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保证与特征。

这些发达国家的物流专业实习的共同特征是与企业联姻,基本是以实践教育为重。在日本,物流专业机构与物流企业合作,学员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还要接受物流现场操作人员或初、中级物流领导人员等的指导或培训,体验物流管理的流程。德国的物流专业学生首先与某企业签订协议,并且每周一半时间在企业中以学徒的身份接受物流实践教育,其余的时间在学校里学习通识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这种与企业联姻的学习模式能够通过职业需求为导向指导学生,并刺激学生进行学习。同时,这些国家的课程设置还包括一些人文素质的内容。

(二)我国物流专业的发展趋势

首先,物流专业理念的更新。第一,理论结合实践。传统的物流专业或者说是整个职业教育的培养理念仅仅是为社会培养劳动力,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仅仅放在操作的能力上;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却又把重点放在理论课程上,实践操作和理论教学的衔接不是很紧密。这样,造成了重视实践却又缺乏实践的怪现象。因此,人才培养应理论结合实践。第二,教会学生如何做事、如何做人。现代教育目标是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职业教育除教会学生相关的职业理论和技能外,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事、如何做人。第三,教育口径要宽。现代社会对人提出的能力要求是一专多能,物流专业学生要想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上立足,不仅要专业知识和技能过硬,同时,还要具备相关的法律、经济、商贸知识。第四,物流专业还要确立新的培养层次目标。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既然是一专多能,社会所提供的物流岗位也处于不同行业(如专门运送汽车的物流公司)中。因此,物流岗位本身又对物流人员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所以,作为物流专业的课程设置也要具有针对性。这样的课程在全面教授物流知识的同时,又能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教育。

其次,物流专业在课程设置上要重视实践,提高实践在课程设置中所占的比重。物流本身并不是一种学科,而是一种活动,它需要物流人员的参与。因此,物流岗位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物流人员不但要具有物流的基本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掌握物流岗位对实践操作的要求。要想让我国物流专业培养的人才能够胜任物流岗位,必须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在实践性非常强的物流专业中,让学生走入企业、工厂更多地接触物流实践。如果物流人员只有浅显的物流理论知识,而不了解或者对物流工作的实际操作技能知之甚少,就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物流人才。因此,在物流专业中重视实践,加大实践性教学的比重,才能培养合格的物流人才。

最后,要培养物流人员的创新意识。高级物流人才不但应拥有过硬的实践能力,还应该拥有一定的科研能力。要培养物流人员在实践中研究、创新能力。实践是科研的源泉,是创新的发源地。物流专业人才应在实践中总结、反思、提升学习与工作经验,并使之理论化,才能创新知识、创新实践。

二、物流专业存在的问题

(一)办学理念保守落后,学科本位思想严重

我国开办物流专业时间较短,在物流专业理念方面存在一定误区。办学者没有认清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的区别,而是用基础教育和学历教育的办学理念进行职业教育,当然,也包括物流专业。我国当前的物流专业教育教学过程重理论、轻实践,并没有突出职业教育实践性的特点,而是单纯为了“学”而“教”,本应该为社会物流岗位培养职业人才的物流教学活动因缺乏实践教学而与社会需求具有较大的差距。同时,物流专业又存在学科本位的思想,仅仅注重物流专业本身的课程,而忽略了其他知识的学习,如法律、商贸、关税等。 (二)师资队伍不足,对新课程体系的适应能力弱

物流这一概念被介绍到中国不过三十余年,而物流专业兴起还是近十年的事情。因此物流专业是我国职业教育中一门比较年轻的专业,虽然近几年发展很快,势头迅猛,但其教学仍然处于摸索阶段。物流专业教师没有物流实践的经历,由于课程设置需要,很多教师从其他相关、相近的专业转入物流专业。这些半路出家的教师既不了解物流教学规律,又没有相关的实践经验,他们在课堂上只能是通过教材现“学”现“卖”,并没有做到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更严重的是,他们将教授其他理论知识的思路带到物流课堂中来,完全违反了物流专业注重实践的规律。这种情况的出现对比较稚嫩的物流专业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可以说,解决物流专业的师资问题是迫不及待的重要问题。

(三)教学起点低,内容重复多,教材存在严重缺陷

由于我国开展物流专业起步晚,从办学理念到教材编写都存在着各种问题。几年来,我国虽然借鉴国外的相关教材,编辑出版了一定数量的物流专业教材,但适合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的教材并不多见。有的虽注明是高职院校专用物流广州到洛阳物流教材,却与本科院校物流专业的教材大同小异,缺乏技能性、实用性。此外,不同课程教材的内容交叉重复也是常见现象。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物流专业实训教材的编写者缺少对物流企业的调查研究和深入了解,缺乏对物流企业职业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和专项能力的系统分析,缺少对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体系的科学规划,因而所编的实训教材存在体系不明、内容交叉或重复、实践性与针对性不强等问题。编纂并使用合适的高职物流专业教材是物流专业课程体系的核心,是进行物流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四)实践环节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做到产学研的有效结合

物流是一门综合性、系统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只有同实际操作相结合,才能实现高职的培养目标,为企业输送合格的物流人才。物流专业学生没有进入企业进行足够的实践锻炼,所学的一切都是纸上谈兵。有的学校没有建立物流实训室,即使有,其功能也很不健全。在教学环节中,教师很少通过视频等手段让学生更多地直观了解物流活动。在德国,物流专业教学活动每周的实践时间为三到四天,而我国当前的物流专业的实践一直采用最后一年实习的方式。我国的物流专业教学实习,校方基本采用放任式,并没有尽到学校的责任,即在联系实习企业的过程中,学校基本不出面,而是由学生自己联系;在实习过程中学校很少派教师全程指导监督,实习一年过程中,仅有教师抽查,而有的完全没有抽查。因此,对于自律性较弱的学生来说,一年的教学实践就相当于一年假期。实践学习之后,学生拿着所谓的由实习企业盖章的实习表到校拿学历证书韶关到林芝物流。因此,我国的物流专业教学实践目前基本处于流于形式的状态。

(五)考试方法传统单一,难以适应当前高职教育的形势

众所周知,各种职业培训的质量是由最后的公平公正、客观规范的考核作为保证的。在德国,物流专业考试的机构不是学校,而是德国工商协会。考试的形式有笔试、口试,讨论、现象模拟等;考试的内容包括与物流相关的一系列知识,如社会学、经济学等。我国当前相当一部分职业教育考试方式还是沿用基础教育中的笔试形式。职业教育的考试考核应该以考查学生的素质为目的,因而也要以这一目的设定考核的内容和方式。因此,基础教育中以能力测验为目的的笔试是不适合职业教育的。这种重理论、轻实践考核方式不会为企业挑选合适的物流人才提供凭借,同时,也不会为出类拔萃的学生提供展示自身的机会。我们可以适当借鉴德国物流专业的考试形式,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探索适合的考试方法,以利于物流专业人才的健康成长。

三、物流专业课程改革的思路

(一)深刻理解高职教育的办学理念,改变传统的学科本位思想,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

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首先要明确高职教育的办学理念。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在物流专业的内容上,应加强对物流理论的研究,以物流学科和专业的定位寻找理论基础。理论课以应用为目标,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专业核心能力对理论知识的要求,形成有技术应用特点的理论课程。同时,改变孤立地进行教授物流课程这种学科本位思想。在新时代,人才不仅要在某一领域具有一定专业知识技能,还要能适应时代发展变化需要。因此,职业教育就不仅要教授学生专门的知识,还要加大通识教育力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迁移能力。

(二)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以适应高职课程体系改革的要求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是教学活动的保证。在我国尚显稚嫩的职业教育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刻不容缓。因为高职教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要经过一定的实践活动,所以就需要既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要具有很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教师,即“双师型”教师。在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中仅仅进行理论教学,注定这种职业教育本身就是很难成功的。所以,在面临物流专业教师严重不足的今天,学校首先要加大教育投入,让教师去学习,去实践,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职学校的物流专业的发展。

(三)对传统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及结构进行重新整合,解决好教学内容的重复问题

我国的物流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着教学内容重复的问题。就目前现行的物流专业活动来说,教学实践活动的缺少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在课程设置上,首先要明确物流实践的必要性,然后,在每周的教学活动中设置一定数量的实践课程;其次,在教学内容上要选择相应的科目进行教学,科目的选择上不仅要突出教学的职业性,还要注意设置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最后,在教材上,编写人员要在借鉴国外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编写一套内容相互衔接的教材。

(四)贯彻工学结合的原则,加强实践教学,完成高职教育的培养任务

工学结合的本质就是把“工作”与“学习”融合起来,形成一个密切关联、良性互动的有机整体。工学结合有利于加强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有利于增强就业竞争力、拓宽就业渠道,减轻学生经济负担。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依托物流行业企业开展,建立校企之间长期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发挥学校人才优势、企业实习设备场所优势,可把实训基地设在企业,资源共享,合作共赢。要大力开展“订单式”培养,企业全程参与学校高职物流专业主要课程设置与调整、教学计划制订与修改、教学实施、实习实训等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企业等用人单位的作用。 (五)改革评价制度,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和课程的质量

考核和评价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监控教学质量行之有效的方式。对高职的考核一定要根据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和职业特点进行,即要抓住应用型人才标准这一关键。对高职物流专业的理论及综合素质考查时,一定要重视当前被忽视的实践能力的考查。只有对实践能力进行严格的考查,才能确保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重视实践活动及其相关的教学内容,从而为社会培养合格的物流人才。

相关文章

城市物流配送及绿色环保研究

提要物流配送对现代城市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是现代城市赖以生存的基础和前提,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保障。物流带来便利的同

3百+0查看详细
2020年

一体化工学结合教学物流管理论文

一体化工学结合教学物流管理论文摘要:1目前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1.1目标定位不明确,教学内容不完善物流管理专业属于新兴热门专业,一些学校为了扩招、抓住发展机遇而开设此专业。而在物流管理专业开设过程中,学校并没有对市场、社会进行

3百+0查看详细
2020年

中小企业物流管理现状及思考

中小企业物流管理现状及思考摘要:随着我国民营经济及日益发展,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当前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小企业面临的挑战在不断增加,物流行业作为是中小企业的一项重要的优势资源,其将成为企业新一轮竞争的热点。

2百+0查看详细
2020年

开创现代四维立体物流运营新模式

随着物流经济时代的到来,各种物流园区应运而生,物流已成为整个社会降低成本的最后利润源泉,理论界出现了将物流按不同的发展阶段划分为第一方物流、第二方物流、第

2百+0查看详细
2020年

专业教改与物流管理人才战略市场应

专业教改与物流管理人才战略市场应对摘要:摘要:跨世纪以来,伴随着时代互联网经济的空前繁荣,电子商务也呈现一派春季盎然的景象,赢得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网络购物也引领时尚的光环不断丰富人们多彩的生活,物流企业作为时代的幸福使者,给世人带来美好

2百+0查看详细
2020年

渤海物流:大股东注资承诺期临近

传闻渤海物流(000889)大股东即将启动注资,拟将百货门店秦皇岛金都店注入上市公司。记者连线渤海物流证券部工作人员称,这件事情要看大股

2百+0查看详细
2020年
关闭
关闭
top
关闭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