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欧亚新物流枢纽中心
更新时间:2020-08-30 01:00:07
2015年11月,中国政府与新加坡政府在新加坡签署《关于建设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的框架协议》,中新两国第
2015年11月,中国政府与新加坡政府在新加坡签署《关于建设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的框架协议》,中新两国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花落重庆。重庆立即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同时成为焦点的,还有关于该合作项目的一连串疑问――“互联互通”所指为何?项目如何运营?会有哪些合作项目?
时过半年,相关情况已基本浮出水面,让我们对其中与物流相关的部分来做一下解读。
四大部分组成中新(重庆)项目
1994年,中新两国第一个政府间合作项目――苏州工业园区启动。2007年,中新两国第二个政府间合作项目――中新天津生态城设立。
2013年,中国发出建设“一带一路”的倡议。这个倡议得到了迅速响应,先后有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表示积极参与。对新加坡来说,如果能配合好“一带一路”,不论在中国境内还是其他“一带一路”覆盖地区,都能得到不少发展机遇,符合其国家战略和利益。
出于对“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的综合考量,中新两国政府一致认为,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应放在中国西部地区。但具体的项目运营中心该放在西部哪个城市呢?经过多个城市对比后,最终选择重庆。对此结果,中新联合考察组的解释是:看中了重庆的地理位置、直辖市地位、发展情况,以及政府行政效率。
中新两国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的全称是“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互联互通”指的是什么?要做的是什么?
新加坡总理公署部长陈振声表示,经过调研,他与团队成员发现,导致中国西部发展不如沿海地区的两个“要害”,就是西部的融资成本与物流成本太高,因此需要打通这“任督”二脉。
基于此,中新两国很快将此次合作的关注点,集中在金融服务、航空、交通物流和信息通信技术4个重点领域,希望通过在这些重点领域的合作,来帮助西部地区降低融资成本、物流成本,缩小与沿海地区的差距。
同时,取名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也决定了中新两国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与前两个项目――苏州工业园区和天津生态城――不同,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将合力打造一张“互联互通”网络,而不只是对某个具体地点进行开发或建设,重庆,则是这张“互联互通”大网的运营中心。
对此,重庆市市长黄奇帆详细解读了项目特点和四大重点合作领域。
该项目全称“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黄奇帆称,这不是重庆引进新加坡的企业在重庆搞一个项目,而是中新两国就互联互通服务贸易范围进行的合作,只是运营中心在重庆。它既可以是重庆地区的具体项目,也可以是中国西南地区以及国内其他地区,甚至是东南亚地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或者丝绸之路经济带地区的项目,一路辐射出去。
示范韶关到临沧物流项目的另一个特点是以服务贸易为主体,突出金融、航空、物流、通信四方面合作。此外,黄奇帆还强调该项目“有形+无形”的特点。“有形”是指示范项目在重庆两江新区有一个约10平方千米的区域,由中新双方共建物流园区;“无形”方面指金融、物流、航空、通信项目可以在重庆市域范围内多个地方展开,只要双方有合作意愿。
建设欧亚新物流枢纽中心
黄奇帆的表述较为复杂,其实说白了,重庆设想是将新加坡的物流、金融、大数据及现代服务业等行业成功经验进行复制,打造成为连接欧亚大陆的重要节点城市。而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中的物流部分,则是利用新加坡的经验、资金、人力支持,在原来连通欧洲和中国南方基础上,进一步提升,通过多式联运成为欧洲与东亚、东南亚,甚至辐射东北亚的重要节点。
重庆当然是有这个资本的。经过20年的发展,如今它已成为联结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长江经济带的直辖重镇,亦是中国“三纵五横”骨干流通大通道的关键节点,承北启南、连接东西。2016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视察地方的第一站,选在了重庆,他提出要将重庆建设成内陆开放高地、国际物流枢纽和口岸高地。在今年召开的“两会”上,关于在重庆设立自贸区的前景正逐渐明朗,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公开表态,目前正在论证将自贸区向中西部发展,首先考虑重庆。
重庆虽然身处内陆,但它却是水陆空皆为枢纽的一个重要城市,通过“渝新欧”和长江水道,它正在成为欧洲和中国长江经济带和华南经济带的重要枢纽。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院长杨贤认为,从新加坡角度来看,重庆不仅是“一带一路”的沿线城市,也是连接中国与欧洲、东盟的重要窗口。
黄奇帆提出:欧洲与东盟的货物选择重庆进行中转,虽然须通过12天的渝新欧从欧洲运往重庆,再空运五小时到新加坡,但可节省60%的物流成本,同时比海运节省近20天。重庆市经信委副主任杨丽琼表示:每年新加坡都要从欧洲进口约300亿美元的高档商品,如果其中的三分之一经过重庆进行多式联运,那将为“渝新欧”带来大量的货源。而按照黄奇帆的构想,未来还可将欧洲货物从重庆渝新欧再通过空运中转到曼谷、香港、台北、东京、大阪、首尔等距离重庆四五个小时航空半径的亚洲城市。
对此,中国交通运输协会联运分会秘书长李牧原表示肯定:“如今,各种运输方式独立发展的时期已经过去,未来无论是航运、铁路还是航空,都将有机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可以为客户提供多样化解决方案,面向不同市场的物流体系,多式联运就是其中的关键。”李牧原说,重庆拥有完备的铁、水、空口岸,以及“渝新欧”国际铁路物流大通道等优势,借助这次中新示范项目实施的契机,完全能为多式联运的快速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多式联运的有效平台
4月16日,新加坡贸工部和重庆市政府主办的一场交流会上,重庆市经济信息委副主任杨丽琼透露,首班从欧洲经过渝新欧到重庆再运往新加坡的铁空联运试运行班列,马上就要启动了。 当前,在物流领域,重庆已形成水陆空三个交通枢纽、三个口岸、三个保税区的“三个三合一”开放平台,能提供韶关到临沂物流给客户不同价位、不同时间的联运方式。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重庆在水陆空平台上的最新变化。
水运:“渝新欧”铁路已通过果园港和水路衔接在一起。果园港是重庆最新开发的内河港口,总投资额约105亿元,是全球最大的内河水路、铁路、公路联运港。这意味着,重庆已实现长江货运和“渝新欧”货运的铁水连接。果园港的设计年通过能力可达3000万吨,其中集装箱200万标准箱、散杂货600万吨、商品滚装车100万辆,铁水联运规划设计年通过能力650万吨。
空运:据新华社报道,2015年7月,重庆与新加坡围绕共同打造临空经济区的主题签署了5个合作项目协议。其中包括新加坡盛邦裕廊公司参与的规划设计项目,以及新加坡新翔集团、普洛斯和丰树集团等知名跨国工业物流集团参与的航空配餐、机场地勤服务运营管理、航空物流园和保税物流项目。据悉,重庆与新加坡在上述领域的合作,旨在打造世界级的临空经济区,借鉴新加坡在航空、物流、现代服务方面的经验,释放重庆机场片区的发展潜力与资源整合能力,使之成为带动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的新引擎,共同打造国际性临空经济区。
此外,重庆市还拟支持新加坡航空公司与国内航空公司合资,在重庆设立基地公司;支持国内航空公司在重庆设立货运基地公司。近年来,随着笔电产业崛起,重庆加快向东向西开放,口岸增加,国际航空货运量从2010年的1.5万吨,上升到2015年10万吨以上。业内人士表示:“如果真的在重庆设立了货运基地公司,这就标志着重庆的航空货运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也是重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标志。”
铁路:“渝新欧”班列起点站――重庆西部现代物流园里,一批对外开放的载体已经建成。西部现代物流园的产业发展是以“五个中心”来承载的,即互联互通示范中心、现代服务业示范中心、智慧产业示范中心、物流商贸金融中心、开发开放创新中心。这五个中心的产业承载体使物流园在产业的发展上站在了国际物流开发的高点上来选择、引进产业项目。2015年,物流园内国际贸易、物流产业就呈现出“井喷”式的发展。澳大利亚嘉民等9个项目入驻,引进13家汽车贸易商,签约丰树跨境物流服务中心等9个跨境电商、跨境融资项目,投运了跨境电商智能公共监管仓等6个项目,新增注册企业102家。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联运分会秘书长李牧原提醒,多式联运虽好,但在国内一直停滞不佛山到铜仁物流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的物流基础设施和网络及政策,被不同运输方式的管理体制肢解、分割,形成了行政分隔、区域分隔、运输方式分隔,导致业务链条无法串联起来。重庆对此必然要有政策的创新和思维的转变,才能面对挑战、打造国际物流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