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物流指数构建
更新时间:2020-09-03 10:00:08
摘要随着两岸交往的日益频繁,衡量两岸物流发展对于建立监测两岸合作程度与繁荣程度趋势的依据有重要的意义,而目前对于两岸区域物流的研究并不深入。通过构造两岸
在经济全球珠海到吕梁物流化和区域一体化浪潮的推动下,现代物流业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其已成为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两岸经贸逐年增加,使得两岸物流业合作越来越迫切,海峡两岸物流发展总体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的持续发展过程。虽然台湾位居欧美亚枢纽港的位置,创新产品的研发能力强,并有着丰富的管理事务经验和良好的国际营销能力,人才素质高,但是多方面的原因导致台湾内需有限,产业基盘小,无经济规模,劳动力成本高等问题,而对于台湾的这些劣势,大陆则有着良好的国际商港群、广大的内需市场、丰富的劳动力市场和强大汕头到鹤岗物流的基础研发能力[1]。增进两岸交往将大大推进海峡两岸的经济发展,其已经在政策层面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2008年两岸直航正式开启,2009年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2010年签订《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2011年福建省在现代物流业“十二五”规划中将自身战略定位为连接海峡两岸的综合物流枢纽,促进两岸产业合作,加强两岸物流基础建设。
两岸物流指数目的是衡量海峡两岸物流发展之趋势,建立监测两岸合作程度与繁荣程度趋势的依据,有利于正确认识两岸物流整体发展产生波动的原因及其规律。本文采用经济景气指数中典型合成指数的构造方法研究两岸物流指数[2]。
1影响两岸物流因素
区域物流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作为一种派生需求的区域物流需求决定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物流设施、设备的数量及布局和物流服务的质量直接影响区域物流对货物的吸引范围、对需求的适应程度。交通运力、运输线路密度、港口泊位和吞吐能力、机场数、铁路长度等物流基础设施指标反映区域的交通运输状况;同时,物资的流动是衡量物流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两岸贸易额等指标都是有效的考虑因素;人员的流动也是区域现代物流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物流的繁荣还需要活跃的资金流动。
基于区域经济理论和数据的可得性,指数的构建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
(1)宏观经济。宏观经济走势是物流行业是否繁荣的基础,衡量宏观经济采用人均GDP作为整体经济体的发展标志,股票指数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PMI是重要的经济指标。
(2)物流产业发展。两岸物流交流的发展必须依托于海峡两岸物流业自身的发展,所以对于两岸物流业的发展程度也是我们考察的对象,海运港口、航空港口建设的完善程度与吞吐能力是物流业的基础指标,物流费用占GDP比重是国际通用的衡量物流效率的指标,物流业增加值可以解释物流业的发展。
(3)两岸贸易状况。两岸物流的效用很大一部分在两岸贸易额上得到体现,两岸贸易额与两岸经济体贸易额的比重,以及贸易顺差的比重用来监测两岸经贸状况,两岸贸易以大陆逆差、台湾顺差的形式存在主要的关系是,顺差对于台湾经济来讲是利好消息,对于大陆来讲是消极因素,两者共同的效果衡量更加准确的衡量两岸经贸。
物资、人员、资金的流动。这三者的流动构成了两岸物流的物质交流。货物的周转量,以及两岸货物流动的主要品类和价值反映物资的流动,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是世界海运的一个重要基础性指标,由于两岸之间货物更多的是以集装箱的形态出现,所以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也很重要,用客运周转量和出入境两岸的人员来衡量人员流动,用中国使用外资和台资的数据来考察资金流动。
本文构建两岸物流指数采用了以下26个指标(如表1所示):
2数据处理
2.1数据的预处理
本文所利用数据均来自上海财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数据库及国家统计局网站,但是仍然存在数据的缺失、数据频率不合适等问题,因此需要首先进行数据的预处理:
(1)将数据转化成月度当期数据,将一些日度指标如沪深300指数、台湾加权股票指数、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取平均得到月度平均指标作为该项指标的月度数据,同样对于如人均GDP等的年度数据在同一年的各个月中以常数出现。
(2)对一些缺失数据进行插值处理,如规模以上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规模以上港口旅客吞吐量等指标在固定月份由于统计原因有所缺失,则可以用前后月份进行插值替代。
2.2季节调整
研究表明,一个经济时间序列,通常受多种因素影响,这些因素包括趋势因素、循环因素、季节因素和不规则因素等。
一般的,采取与上年同期值比较来反映经济活动的变化,这样无法考察同一周期内的经济发展变化,同时,有研究表明,采用不经过季节调整的数据与上年同期进行比较所反映的经济周期的转折点往往要平均滞后6个月。而季节调整使得不同期的年度数据可以相互比较,更重要的是能够及时反映经济变化的转折点[3]。
季节调整,就是一个从时间序列中估计和剔除季节影响的过程,目的是更好地揭示季度或月度序列的特征或基本趋势。一个季度或月度的时间序列往往会受到年内季节变动的影响,这种季节变动是由气候条件、生产周期、假期和销售等季节因素造成的。由于这些因素造成的影响有时大得足以遮盖时间序列短期的基本变动趋势,若要掌握经济运行的季度或月度变化,必须进行季节调整。本指数的构建采用季节调整是基于美国普查局的X-11季节调整程序[4]。 3构成指数各指标权重的确定
在选定考察指标,并对数据进行过处理之后,我们需要确定各个考察指标在两岸物流指数的构建中的重要性,从而确定权重。
本指数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是指将一个复杂的多目标决策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将目标分解多个目标或准则,进而分解为多指标(或准则、约束)的若干层次,通过定性指标模糊量化方法算出层次单排序(权数)和总排序,以作为目标(多指标)、多方案优化决策的系统方法[5]。
3.1层次分析法的步骤
(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在深入分析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将有关的各个因素按照不同属性自上而下地分解成若干层次,同一层的诸因素从属于上一层的因素或对上层因素有影响,同时又支配下一层的因素或受到下层因素的作用。
(2)构造成对比较阵。从层次结构模型的第2层开始,对于从属于(或影响)上一层每个因素的同一层诸因素,用成对比较法和1~9比较尺度构追成对比较阵,直到最下层。
(3)计算权向量并做一致性检验。对于每一个成对比较阵计算最大特征根及对应特征向量,利用一致性指标、随机一致性指标和一致性比率做一致性检验。若检验通过,特征向量(归一化后)即为权向量;若不通过,需重新构追成对比较阵。
(4)计算组合权向量并做组合一致性检验。计算最下层对目标的组合权向量,并根据公式做组合一致性检验,若检验通过,则可按照组合权向量表示的结果进行决策,否则需要重新考虑模型或重新构造那些一致性比率较大的成对比较阵。
3.2权重的最终确定
本指数构建的对比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最后得到26个指标的系数如表2。
从表中可以看出,大陆经济指标,如人均GDP、股指等的权重高于台湾对应的指标,说明在两岸物流中中国大陆的经济形势影响力更大,大陆使用外资和台资金额的权重相对较大,说明资金的交流在目前两岸关系中更重要,大陆与台湾贸易顺差权重只有台湾与大陆贸易差顺差权重的三分之一,是因为两岸交流中,大陆给台湾贸易造成的顺差对于台湾整体顺差有重大意义,而与台湾的逆差对于大陆贸易来讲比例并不是特别大,以上权重符合两岸物流现状。
4物流指数与主要指标的对比
本文构造出2006年1月至2012年2月的两岸物流指数,以2006年1月为基期,基点是1000。
由图1可以看到,两岸物流指数从2006年1月一直呈现上升趋势,在2008年2月达到峰值,随后,由于金融危机的爆发,两岸物流受到影响,指数在2008年12月达到最低点,随后大陆和台湾经济先后有了好转,物流业也得到恢复,物流指数回升。
两岸贸易的变化趋势是两岸物流发展的重要指标,但是由于两广州到宁德物流岸贸易额有较强的季节性,并不能简单的从贸易额数据的波动来衡量发展现状,而通过两岸物流指数可以很好的剔除这些干扰(如图2中看到2006年2月,2007年2月,2008年2月,2009年2月2010年2月,2011年2月的两岸物流状况并不像从贸易额的减少中看到的那么差),得到两岸物流发展的更加精确的衡量。
在图3中可以看到两岸物流指数与两岸空运货运量走势存在较强的一致性,两岸航空业的通航是从2008年12月两岸直航时开启,此后数月之内迅速跃升,两岸物流指数较好地反映两岸直航货运量的走势。
5总结
本文通过选取两岸主要影响物流因素,构造合成指数来反映两岸物流的繁荣程度。本文所用方法为合成指数构造中经典方法,数据来源可靠,指数具有较好指示效果。对于衡量两岸物流发展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同时,本文所运用方法在实际的制作指数过程中适用性强,具有推广价值,对于经济景气,或行业景气指数的构造都有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