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冷链物流发展潜在动力
更新时间:2020-10-12 21:00:01
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以及环渤海地区的冷链物流发展非常迅速,而且还逐步走向规模化、专业化。近几年来,由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
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以及环渤海地区的冷链物流发展非常迅速,而且还逐步走向规模化、专业化。
近几年来,由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所需要的各种食品越来越丰富。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政府对食品冷链物流的建设和发展也越来越关注,保持易腐食品品质已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的需求。与此相适应,我国冷库业即低温仓储业也在最近几年得以快速的发展。但是,尽管如此,我国与发达国家在低温仓储业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据中、美、日三国的最新资料统计显示,按人均占有的冷藏库容积进行对比,美国是中国的8.58倍,日本是中国的7.34倍。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在冷藏库建设方面的差距是很大的,发展空间也是很大的。
冷库一半以上在东部地区
进入2l世纪以后,我国一些经济较为发达或者食品资源较为丰富、集中的地方,冷链物流体系基本上已初步建立和运作起来。有些地区如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以及环渤海地区的冷链物流发展非常迅速,而且还逐步走向规模化、专业化。
至2008年底我国冷库容量已超过1100万吨/次,年增长率达10%。在1100多万吨/次低温仓储总容量中,按主要储存商品品种划分,其中肉禽类冷库近600万吨/次,水产类冷库近300万吨/次,其余200多万吨/次为蛋品、果蔬和冷冻饮品类冷库。
我国地域广阔,东、中、西部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冷库建设发展也有很大差距。据现有资料分析,全国2008年建成的冷库中,东部地区占全部建成冷库的57.69%,中部地区占24.89%,西部地区占17.42%。在建冷库中,东部地区占全部在建冷库的74.76%,中部地区占6.58%,西部地区占18.66%。计划建设的冷库中,东部地区占全部计划建设冷库的60.67%,中部地区占21.63%,西部地区占17.70%。
冷库建设在选址方面越来越重视区位优势和服务优势。随着近几年来冷库行业的完全市场化,冷库从原来储藏型向物流配送型,从生产型向公共型转变,使原来各系统的冷库可以在市场上寻找共同的客户,相互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因此,冷库建设在选址方面也越来越重视其区位优势和服务优势。
在区位优势方面,充分考虑新建冷库与航运、水运、陆运等交通网络方面的情况,以最大程度地利用附近的交通枢纽优势,发挥冷库低温物流的作用。在服务优势方面,充分考虑新建冷库最大的服务半径和最多的服务客体。
冷库三种经营形式
2008年冷库建造形式是多层土建冷库与单层的装配式冷库兼而有之。多层冷库一般在6层左右,层高一般在5米以下。单层冷库高度一般在l0-12米,个别的也有14米。冷库建设主要有三种情珠海到景德镇物流况。
为高端用户服务的冷链物流中心。日进货量较大,年周转20-30多次。冷库以单层装配式居多。冷库功能已从“低温仓储型”向“冷链物流配送”型发展。大多冷库已考虑多品种、低温化和宽温带;对于目标客户可能为水产和冰淇淋生产经营商的,库温已普遍低于-18℃,在-22℃至-25℃之间,有的甚至更低。库房内采用多层货架和叉车运输,选用冷风机。并配有封闭式降温站台。
为中端用户服务的冷库群。库房进出货由库房业主管理,使用叉车为主,低温库库温在18℃以下,有较好的管理制度。部分新建冷库配有降温站台。库房内配置排管蒸发器居多,有的也配备冷风机。
为低端用户服务的冷库群。主要为民营的冷冻食品批发市场服务。建造形式大多是土建多层冷库。库房内除了留有走道外,大多用通风网格分成单独储货间,分租给客户。进出货、堆垛保管均由客户自行负责。库房内配置的是排管蒸发器。
由于我国地域广阔,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因此,不能过分地强调建设大型的、新型的、自动化程度高的现代化冷库。无论是建造储藏型冷库还是物流型冷库、冷库建设规模以及冷库选址方面应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而定,因地制宜,因需而建。只有满足市场的需求方可达到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和谐。
节能型冷库已成为发展方向
随着国际能源危机的明显加剧,环境恶化问题日趋严峻,节能减排已成为全球性的研究课题。冷库节能也成为低温仓储业的重要课题。冷库作为一种特殊的建筑,多年来一直是耗能大户。据统计,制冷设备能耗已占全国耗电量的15%左右。冷库耗能不仅影响着冷库产品的质量和成本,也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和节能建设的战略方针。
新的《节约能源法》已于2008年4月1日正式实施,使节约能源成为我国基本国策。中国已经确定了“十一五”期间万元GDP能耗降低20%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10%的目标。国家发改委《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也提出,到2010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为27亿吨标准煤左右,年均增长4%。在这样一种大背景下,以节能减排为起点的产业新政策必将对我国冷冻冷藏行业产生持久、深远的影响,必将促使冷库节能新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由于我国建国初期建造的冷库,普遍存在技术设备陈旧落后、冷库保温严重老化、自动化程度低,能耗高效率低的情况,使国内冷库普遍成为高能耗冷库,部分冷库的能耗已占企业成本的30%以上。因此,冷库在新建时已开始同时考虑建筑设计和系统设计两方面的节能。并出现以下几个特点:
制冷系统自动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新建冷库从商业运行的效益角度出发,同时为了保障制冷系统的安全运行,冷库制冷系统自动化配置进一步完善。制冷系统更注重在高效节能的工况下运行。在高、中、低压储液器的液位控制、氨泵压差控制、吸排气压力的过低、过高控制及系统自动放空气等方面有了进一步的加强。但是要实现整个制冷系统的自动控制、节能控制和无人值守的高自动化,根据目前国情和各区域经济发展情况,还有待时日。
计算机开始介入冷库的全面管理。新建大型现代冷库已开始全面采用计算机监控技术,以进一步提高冷库制冷系统运行和管理的自动化程度,使制冷系统运行参数能做到随机、精确控制和调节,保证运行参数在最佳工况下恒定运行,以达到最大限度节能和保证商品的最佳储存条件,保证储存商品品质。
蒸发式冷凝器已基本替代了传统的水冷式(壳管式和大气式)冷凝器。综合比较蒸发式冷凝器与水冷式冷凝器及冷却水塔总耗电(制冷压缩机电耗+风机电耗+循环水泵电耗)可节电17%。新建冷库普遍采用了蒸发式冷凝器。
制冷系统开始较多的选用进口监控阀件。为了改变过去考虑安全而选用多台循环储液器,造成机房面积过大,而增加系统灌氨量和基建投资等情况,现在为制冷系统中桶泵机组等配套的液位监视、控制、报警元件和自控阀门,开始较多的选用丹麦Danfoss、美国Hansen、Parker工业制冷控制阀件,使制冷压缩机更安全、氨泵再循环供液系统高效、安全运行。
国产制冷系统研发成功。目前制冷行业普遍使用的CFCS等人工合成制冷剂,对地球的臭氧层产生了严重的破坏,1987年签署的蒙特利尔议定书,限定了对臭氧层破坏的CFCS相关制冷剂的使用,1997年缔约国京都会议,又形成了削减温室气体的决议案,全世界各个国家都在寻找一种对大气气候和人类生态环境没有影响,并且安全、廉价、环保、节能的制冷剂。
到目前为止,已开发与应用的中温制冷剂中R22是我国复叠式制冷机组中应用最多的制冷剂,但它是HCFC类的制冷剂,是将逐步被淘汰的制冷剂;低温制冷剂中,R汕头到佳木斯物流13是CFC类的制冷剂,已经禁止使用,C02作为一种自然制冷剂成为世界各国近年来关注的热点。近年来各国采用C02做制冷剂的研发步伐很快,中国是个能源缺乏大国,面临着很大的环境保护压力,C02作为一种制冷剂的应用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冰轮公司研发的《NH3/C02螺杆复叠制冷系统》采用的NH3和C02制冷剂均为对环境友好的自然工质,这是国内自主研发的第一套NH3/C02复叠制冷系统,该研发项目实现了比世界同类产品先进水平的性能指标高出4%,走在了各国同行业的前列。
新型的高效节能保温材料进入市场。真空绝热板是一种新型的高效节能保温材料。其主要特点为:导热系数很低。目前传统的保温材料导热系数一般都在0.02w/m.k以上,而真空绝热板的导热系数在0.004w/m.k以下。可见,真空绝热板具有很低的导热系数,绝热性能是传统材料的5倍以上。厚度薄。现在普遍的应用一般在10-30mm,与传统材料相比,减小了壁厚,增加了有效容积。国内真空绝热板处于市场启动阶段,2008年开始批量供应市场。尽管真空绝热板具有优异的热屏蔽性能,但是它相对较高的价格限制了其在电冰箱,冷藏车,冷库、集装箱等极有发展前景领域的广泛使用。
新的冷链物流温度记录系统开始运用。随着冷链物流的发展,显示商品在全程冷链中的温度情况的温度记录系统开始在冷链物流领域运用。这种产品的硬件采用美国进口芯片。该芯片是一个封装在直径为17mm的不锈钢外壳内的计算机感温芯片,防水溅,防潮,污物和化学品等,并经过耐磨损试验,坚固耐用。其不锈钢外壳,像电子电池,干净卫生、方便消毒,直径为16.5mm,厚度约6mm,体积小,方便放置,内置锂电池,电池使用寿命最长可达10年,其系统功能包括:数据导出、数据分析、文件加密、报表打印、数据报警记录和管理信息输入。信息采集可在l一255分钟任意设置,并可根据物流记录需要,任意定时、延时启动记录仪。国内已开始在乳制品和冷饮行业中运用。
这种无线温度记录系统与GPS相结合,可以对冷链系统的各个环节进行实时监控,目前,在我国医药行业、乳品行业和食品行业已开始运用。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有关食品冷链也将运用此项技术。
此外,新一代增强型电子智能记录仪也已研制成功,该产品采用USB通讯技术,无需专用软件即可下载数据,使用更加方便。所有设置都可在本机上设置。
(资料来源:中国仓储协会)
2008年,全球总体冷藏库容量大约是2.4777亿立方米(87.4997亿立方英尺)。全球冷链联盟/国际冷藏库协会(GCCA/IARW)2008年的报告深圳到七台河物流收集了来自40多个国家的数据。这些国家和地区公共冷库的存储容量,与2006年收集的数据比较来看,其中17个国家和地区的冷库容量有所上升,6个国家保持比较平稳水平。
统计显示增长幅度最大的地区分别为法国,德国,荷兰,西班牙和巴西。这些国家的冷库总容量为63.5032亿立方英尺(1.7982亿立方米),即从2006年底到2008年底增加了15%。
从表中可以看出,从2006年底到2008年底的两年中,全球冷库容量增加892.29百万立方英尺,增加比例为11.36%。
由于此前我国冷藏库没有一个统一的主管部门与行业组织,难以向相关国际行业组织提供相对准确的冷库容量统计数据,因此上表所列GCCA/IARW对我国冷藏库容量的统计数,不能客观反映我国冷藏库容量的实际情况。中国仓储协会己与GCCA/IARW在此方面交换了意见,并考虑在适当的时候向GCCA/IARW提供我国冷库容量的统计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