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闽台物流构建体系
更新时间:2020-10-04 03:00:06
摘要:文章阐述了福建省地理位置在海峡两岸物流建设的重要性,分析了“三通”直航运输先锋,提出了海峡西岸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对策。关键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规划建议第一次将“海峡西岸”写入中央文件,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为福建省推进区域合作、扩充腹地、加快发展、发挥作用拓展了新的作为空间。此举对闽台物流配送体系的完善意义深远。
一、福建地理位置的特殊性
(一)福建的地理位置
福建地处祖国东南部、东海之滨,陆域介于北纬23度30分至28度22分,东经115度50分至120度40分之间,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东北与浙江省毗邻,西北横贯武夷山脉与江西省交界,西南与广东省相连,连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与台湾隔海相望,是中国大陆重要的出海口,更是大陆与台湾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福建与广东一道作为中央赋予的“特殊政策、灵活措施”以及对外开放和进行综合改革实验的地区,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增强、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福建深水海港、国际航空港和陆上铁路、公路等综合运输网络的逐步完善,未来福建仍将作为中国与世界交往的重要门户发挥重要作用。
(二)优良的港口资源
福建省拥有海岸线3752公里,有125个港湾,7处深水港湾可建设10万吨级以上的泊位,可建设20万50万吨级的超大型深水码头岸线47公里,为全国之最。福建的港口资源既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核心战略资源,也是我国建设海洋强国极其宝贵且具有极高地位的战略资源。必将在祖国同一大业中形成“环海峡经济圈”中起到核心作用。
二、直航――两岸“三通”的物流先锋
(一)金马澎直航
2001年1月2日,马尾马祖,厦门金门直航正式启动,这是两岸关系的一项重大突破。8年来,除“非典”期间有中断外,金马直航都没有断过,而且越来越兴旺,航班班次不断增加,过往旅客量和货运量也得到增加,对金门、马祖的直航也从厦门和福州马尾扩大到泉州、漳州、宁德各港口。继金门马祖对大陆实行货运直航之后,2007年5月15日,福州到澎湖也实现了50多年来的第一次货运直航,运输货物主要是运往台湾的砂石建材,还有福建台商急需的少量零部件、配件等。福建与台湾的经贸联系与合作,由此得到进一步延伸。
(二)打造台湾农产品集散中心
自中央有关部门在2005年宣布台湾15种台湾水果零关税在祖国大陆销售后,许多台商落户福建投资台湾水果营销和中转生意,把福建作为台湾水果辐射大陆的中转站。
第一批零关税台湾水果的“登陆”正是借助金马澎航线。2005年批准建设的“福建海峡农产品物流中心”包括建设码头装卸区、仓储区和水果批发市场三个区。使两岸农产品经销商在市场内对接,形成一个跨省市、全方位的台湾水果营销网络。马尾海关等相关部门也实行了一些便利措施,如“全天候”无假日24小时预约加班制对台湾输入的农产品实行专门的快速通关、办理接单审核、税费征收和网上支付税款等;对海关进出的台湾农产品则可提前报关,提前申报让进口台湾农产品货物做到“零滞港”。
在海峡两岸农产品试验区扩大到全省后,福建省及时提出福建应打造成台湾农产品行销视同大陆中转站的思路。在金马澎直航往来8周年中,不仅对两岸业者都有利,也将促进我省成为台湾水果营销中心和聚散地。
三、交通建设快马加鞭
(一)港口建设
福建与台湾仅一水之隔,有着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的“五缘”优势,两地关系源远流长。福建在大陆对台交流中一直处于前沿地位。经中央批准,福建在沿海地区先后设立台湾渔船停泊,率先开通了福州、厦门两港与台湾高雄港的海上集装箱班轮试点直航,“先行先汕头到十堰物流试”政策的实施,使闽台交流日益广泛,经贸合作紧密,人员往来频繁。
2006年8月16日,国务院审议并通过了《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将福建省沿海港口确定为全国5大沿海港口群之一,并纳入国家港口群的发展体系。2009年11月初,《福建省港口体制一体化整合总体方案》正式出台。海峡西岸沿海将建起三大港口群――北部福州与宁德两市港口整合,以福州港为主体,覆盖三都澳、罗源湾、福清湾、兴化湾北岸;中部莆田和泉州两市港口整合,以湄洲湾港为主体,覆盖湄洲湾、兴化湾南岸、泉州湾;南部厦门和漳州两市港口整合,以厦门港为主体,覆盖厦门湾、东山湾。
至此,曾酝酿多年的福建全省港口整合,正式全面启动。按照福建省规划目标,到2012年,福建沿海三大港口吞吐量均超过亿吨,港口吞吐能力超过4亿吨;到2015年,沿海港口总吞吐量超过5亿吨,力争形成两个2亿吨大港的港口发展目标,形成现代化、规模化、集约化的海西港口群。
(二)公路建设
在2008年至2020年海峡西岸经济区高速公路网布局规划中,福建省大力打造“三纵八横”高速公路干线网络。海西新规划高速公路网将连接邻省11个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有17个高速公路陆路出口通往相邻省份,其中通往长三角6个,通往珠三角4个,通往中西部地区7个,并留有若干个出口通往台湾。我省将建成一条滨海大通道,将福建、莆田和厦门等主要城市串起来,并与广东和浙江相连接。福建要用交通的快速发展来突破群山的阻隔,用高速公路把福建省沿海港口腹地拓展到闽中和闽西北,通过优良的港口使福建加速走向世界经济一体化,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提供交通支撑。
(三)铁路建设
2008年12月7日,铁道部和福建省人民政府签订《关于进一步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铁路建设的会议纪要》,进一步明确了铁路建设目标。温福铁路2008年珠海到文昌物流底全线铺通,2009年6月开通运营;福厦铁路2009年6月铺通,年底开通运营;龙厦铁路争取与福厦铁路同步建成;厦深铁路2011年底建成;向莆铁路争取2012年底铺通。2009年开工建设京福快速铁路通道、赣龙铁路新建双线(含漳州港尾铁路);2010年开工建设南平-三明-龙岩铁路和浦城-建宁-龙岩-梅州铁路;2011年开工建设长汀至泉州铁路和衢州至宁德铁路。
到2010年,铁路进出省通道将增至6个至7个,形成“两纵三横”铁路环网。届时,乘火车从福州到上海和北京分别只需5个多小时和11个小时,从福州到深圳将由现有的20个小时缩短至5个小时。
这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铁路瓶颈,加快建设的现代化铁路枢纽与客货运输中心,形成线路通畅、功能完善的铁路运输网络。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的区域交流与合作。
四、闽台物流存在的问题
我省物流业起步比较晚,物流系统发展尚存在若干问题,与我国沿海省份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物流基础设施条件差
由于历史、地理的原因,我省的交通还不大发达。虽然近几年,我省的交通道路建设有了许多新的突破,以及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已有了较大改善,但与台湾的物流基础设施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二)物流建设规模不够
我省物流业还没有形成规模,基本上还是各自为政,缺乏规划,存在着物流行业内部的无序发展和无序竞争状态。虽然我省在厦门、福州等地正在规划物流园区,但不可否认,我省目前物流规模尚不能完全满足进出口乃至与台湾贸易往来的对接。
(三)物流信息化水平和物流技术水平不高多年来,我省物流系统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偏低。一方面是因为工商企业内部物流信息管理和技术手段还比较落后,基于条形码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实时跟踪的信息化水平偏低;另一方面是缺乏必要的公共物流信息交流平台,以EDI、互联网等为基础的物流信息系统在我省还没有得到普遍的应用,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信息化程度参差不齐,大大影响了物流信息的无缝链接。
(四)对绿色物流的重视不够
仅有物流的思想而没有绿色物流的概念和实施还是不够的。经营者展现给我们的是绿色产品、绿色营销和绿色服务。消费者追求的也是绿色消费、绿色享用和绿色保障,而其珠海到玉树物流中一个重要的运输绿色通道――物流环节却没有得到重视和关心。
五、针对闽台物流问题的应对措施
福建省应立足现有基础,拓宽领域、拓展功能、扩大直接往来,力求成为两岸物流合作的桥梁。
(一)完善交通和物流设施建设
通过更新船舶、更新航道,来改善通航条件;增加航线的周末航班,扩大货运流量;增强口岸检查力量,提高服务水平,加强对港口基础设施的建设,把航线互通做大做强;在物流整体系统规划的安排下,公路交通系统和铁路交通系统也在规划各级枢纽和物流中心以完善省物流大系统。
(二)加强建设海峡西岸的综合型物流园区
物流中心作为现代化物流体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于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实现物流合理化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台商对大陆的投资力度。以海运为主,航空运输为辅,加强闽台物资的相互补充。引进台湾优质的产品和高水平的技术,完善物流平台、物流设施的基础建设,形成两岸物流中心。
(三)利用电子商务进行现代化贸易
积极应用、研究开发与当前包装技术、条形码技术和POS系统等相互支持的物流集装化、自动化技术;以业务流程的规划化、标准化为基础,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射频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电子数据交换等,建立基于电子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网络技术的闽台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做好做强电子商务平台,大力发展电子商务。
(四)大力发展绿色物流
政府要加强对物流过程中产生环境问题的来源进行管理。由于物流活动的日益增加,引起在途运输的车辆增加,必然导致大气污染的加重,可以采取制定相应的环境法规,对废气排放及车种进行限制,对车辆产生的噪音进行限制等措施。
六、总结
台湾同胞80%的祖籍是福建,闽台之间地缘近、血缘亲、文缘通、商缘广、法缘深。海峡西岸经济区作为大陆对台经贸的重要基地,是全国开放度最高、政策最优惠、功能最齐全的地区之一,完全有条件进一步成为两岸自由贸易区和共同市场的先行试验区域。相信在党中央、福建省委、省政府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闽台物流体系的构建一定会更加完善、更加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