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分析

更新时间:2020-08-11 07:35:05

近年来,蔬菜市场出现“菜贱伤农,菜贵伤民”的怪圈。一方面,各地菜农因蔬菜收购价暴跌而亏本,甚至有菜农选择大量丢弃已成熟的蔬菜,让菜烂在地里,为的是省下人工费等成本;另一方面,广大消费者在菜市场购买蔬菜时并没有感到蔬菜零售价格下降。究其原因,除了资本炒作因素之外,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从田间到终端市场过程中,蔬菜流通环节过多,流通成本较高,经过层层加价后,每道环节涨价10%~15%以上,蔬菜价差最高达10倍。针对流通环节过多,目前出现了“农超对接”、“车载市场”等缩短中间距离,降低物流成本的物流模式,更有甚者有些消费者选择自己种菜吃,既便宜、又安全。然而,这些由需求倒逼出来的生鲜农产品物流模式,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创新。

1概述

生鲜农产品一般是指未经深度加工的初级农产品,包括蔬菜、水果、肉类、水产等。它是关乎民生的重要农产品,特别是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生鲜农产品在日常消费中所占比重在增加,并且消费者对生鲜农产品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生鲜农产品物流贯穿于生鲜农产品从田间到市场的流动过程中,连接生产与消费,它将农产品生产、采购、运输、仓储、装卸搬运以及包装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旨在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降低物流总成本,提高消费者满意度。

2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的特点

生鲜农产品和工业品不同,这决定了生鲜农产品物流有自己的特点,认清这些特点是实施有效率、有效益的生鲜农产品现代物流的前提。

2.1时效性强

生鲜农产品物流的客体主要是鲜活食品。“鲜”决定了农产品保质期限短,易腐烂、易变质、易贬值,这对物流时间提出更高要求,必须尽可能缩短流通时间,减少流通环节;“活”决定了农产品具有某种生命体征和生物特性,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各不相同,因此需要不同的物流设备和保管条件与之相适应;“食品”决定了消费者对买到的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要求更高,这就需要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除了要保持新活,还要保证不被污染,这对物流人员的专业技术和道德素质都提出了要求。

2.2物流成本较高

物流成本高是相对于生鲜农产品的自身价值低而言的,特别是蔬菜产品一般价值不高,对物流费用的承受能力差,通常会选择较便宜的普通运输,而不用成本高出三成的冷链等先进的运输方式。以长途运输量最大的蔬菜之一——大白菜为例,长途运输常用棉被覆盖保温,夏天大白菜运输损失很大,主要是腐烂和机械伤,雨天有时腐烂达到40%以上。另外,蔬菜的生产成本在菜价中的比重较低,致使虽然蔬菜产地收购价下跌,但是运输费、人工费、摊位费成本上升,抵消后,菜价甚至不降反涨。如去年柴油价格上涨,就助推了“卖难买贵”。

2.3规模大,种类多,产销地分散

我国是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大国,粮、棉、肉、蛋、菜、水产品的产量均居世界首位,2011年农产品物流总额约2.3万亿元,尤其是生鲜农产品,产量和流通量逐年增加,并呈现大规模、跨区域、反季节的特点,这也意味着巨大的生鲜农产品物流需求。

虽然规模大,但是由于我国消费的生鲜农产品种类繁多,生产地和消费地都很分散,也给生鲜农产品物流带来了挑战。相对于欧美国家,我国消费的生鲜农产品品种更丰富,例如蔬菜目前我国就有200多种,不易实现标准化,运输、仓储难度加大。另外,欧美国家农产品生产地市场集中,销地批发市场主要集中在大城市,服务机构齐全,形成“大生产”对“大流通”的高效模式。而我国农产品生产绝大多数还是一家一户分散生产经营方式,组织化程度低、难以形成规模,同样农产品的销售地也比较分散,而且80%生鲜农产品的流通主要依靠小规模的农民经纪人、个体户和小商贩,缺乏有规模的大公司。总之,农产品种类多,分散生产,分散销售,分散物流,都成了推高生鲜农产品物流成本的因素。同时,这种链条两端的小而分散,就催生了层层集货和层层散货的格局,农村经纪人,乡镇集贸市场,城市一、二级批发市场,以及城市农产品农贸市场的产生就成为必然。并且小而分散在一定时期内很难改变,因此这种传统的批发市场主导的物流模式在一定时期内仍是主流。

2.4信息不畅通

生鲜农产品属于生活必需品,居民每天的需求量应该是相对稳定的,长远看则处于稳步增长态势。相对应的生产供给也应该是与之适应的,那么生鲜农产品的价格不应出现大幅波动现象,当然农产品受气候影响较大,又不容易储存,所以允许价格有一定的波动。然而,由“蒜你狠”到“蒜你贱”诸如此类如过山车一样的价格变化却是值得注意的问题。产生价格畸高狂跌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信息不畅。目前我国以批发市场主导的物流模式环节多,各主体的组织规模不大,契约关系不明显,通过现场交易发生联系,这就造成了同一个链条上,各自关心各自的利益,如同一盘散沙,彼此之间开展的是“零和博弈”,很难保证信息传递的畅通和准确。在没有通畅的渠道传递信息时,农民主要参考市场价格,然而,农民容易受上一年价格影响,他们不知道自己种的菜要卖到哪里,但是如果上一年卖得好,今年就跟风种,卖得不好就可能减产或转而去种上一年卖得好的农产品,导致来年出现产量过剩;中间商相对于分散的农民和消费者来说,议价能力较强,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时,常常会传递一些失真信息,以实现“贱买贵卖”;最终消韶关到孝感物流费者由于对生鲜农产品的需求弹性较小,而忍受着高价格。物流是贯穿生鲜农产品流通链条的一条纽带,其信息功能可促进上下游环节的信息有效传递。但是由于目前生鲜农产品物流执行者也是“各自为政”,所以信息仍无法顺畅传递。

综上可以看出,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的发展相对不足,还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这也反映了其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3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分析

从上文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成本高、交易成本高、信息不通畅、质量监控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分散”,分散的生产,分散的销售,分散的产业链。因此,要打破生鲜农产品“卖难买贵”的怪圈,整合是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的一个必然趋势。

3.1横向整合

首先要整合分散的农户。目前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由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动建设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可以把生产同类产品的农户联合起来,统一技术标准,创造出自己的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实现规模效益。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要成立能有效整合农户的合作社并不容易,特别是在缺乏组织管理能力的情况下,整合带来的交易成本的减少可能无法弥补组织成本的增加,这会使合作社失去动力。为使经济实力和组广州到玉溪物流织能力不强的专业合作社不变成空壳,合作社应积极与农业龙头企业、各类加工龙头企业、连锁超市联系,获得他们的支持,与他们联合创办生产基地。成立合作社,不能完全靠市场自发形成,政府部门应在各方面给与大力支持和积极引导。

其次,通过生鲜农产品配送中心连接上下游,整合供求双方的各种资源。相较于传统的批发市场,配送中心的优势明显。一是配送中心不是交易的参与者,而是物流服务的提供者,因此其经营者不会为追求自身利益而“贱买贵卖”,也不会为此而传递失真信息,相反,配送中心可以收集、分析处理、传递信息,将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响应时间短的需求汇集成大批量、稳定、持续的需求,并通过订单,及时准确地将市场信息反馈给上游生产领域,正确引导生产,使供给量与需求量相匹配。二是配送中心除了集散货之外,还可提供各种现代物流功能,如提供低温储藏和配送,以保证冷链不间断,除了让生鲜农产品保值外,通过流通加工可以使其增值。增值的原因在于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提高。生鲜农产品流通加工就是要以客户需求为基准,借助专用设备和技术,经过检验、除杂、清洗、分级、切割、预冷、包装、贴标签等工序,完成生鲜农产品从初级形态到高级形态的转变,为客户提供优质、安全的产品, 以促进销售和降低流通损耗。鉴于消费者需求呈多样化趋势,流通加工也可以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三是配送中心有利于实现“商物分离”。传统批发市场物流模式下,商流与物流高度重合,流通环节多,流通时间长,导致损坏率高,成本上升。而正在兴起的网购等直销模式,解决了上述问题,但配送中心的作用却越来越突出。

目前我国的生鲜农产品配送中心多为连锁超市自建自用,数量和规模有限。一般来讲,生鲜农产品配送中心建设的前提条件是规模化经营,而单店经营的大卖场、小型连锁超市、单位食堂、酒店、个体销售者等都没有生鲜经营规模,更不用说单个消费者,都没有能力自建配送中心。然而,社会对生鲜农产品配送中心的需求不断提高,给第三方物流公司提供了一个发展方向。由第三方建立的配送中心为经济区域内的珠海到迪庆物流各类客户提供专业配送服务,可以形成规模经营,降低成本,并满足各方需要。另外,物流公司还能以配送中心为基础,向上下游扩展服务业务。

3.2纵向整合

连接生产、流通和消费,形成供应链。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供应到产品制造,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及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其目的在于供应链的总体效益最大化。而目前的“农户—产地批发商—销地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链条上,上下游更多的是零和博弈关系,其结果只能是“双输”,无法实现持续发展。供应链思想则要求建立“双赢”的合作联盟。

稳定的供应链应该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通过参与供应链,各方利益都增加,即“双赢”;另外,是需要有一个供应链组织者,即链主。

供应链各方增加的利益来自于供应链整体利益的增加,即“1+1>2”的效果。其原因:由于各方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建立统一的品牌,统一标准,进行统一销售,可以增加市场竞争力,特别是经过瘦肉精、毒牛奶、注胶虾等引发的食品安全危机后,一个信得过的品牌的价值更不可低估;信息共享,实现供需平衡,降低不确定性带来的损耗;实现全程冷链,大大降低损失率。冷链物流使生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始终保持适当的低温状态,以维持农产品新鲜、卫生、安全、营养。但是,目前的“分散”使冷链物流无法真正实现,经常是长途运输全程低温,而在节点处却忽略温控,经过多次交易,就会出现产品制冷、融化、制冷、融化的情况,冷链效果大打折扣,更不用说那80%以上采取常温保存和流通的农产品。有数据表明,我国水果、蔬菜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环节上的损失率在25%~30%,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而供应链整体经济实力较强,能够承担成本较高的冷链系统,并能通过系统管理保证流通全程低温,无缝衔接,真正实现冷链物流。

链主是供应链上的核心组织,一般是有资信、有能力、有品牌优势的组织,能够整合供应链资源,组织参与各方为共同的目标努力。核心组织的形成不是政府行为,也不是各方妥协的结果,而是基于市场竞争自然形成的,是由核心企业的自身实力决定的。目前,已经付诸实践的有超市主导型供应链模式和龙头企业主导型供应链模式,还有由于链主实力相对薄弱而处于探索发展阶段的农民合作组织主导型供应链模式、第三方物流主导型供应链模式和专业批发市场主导型供应链模式。链主通过组织供应链获得自身利益的同时,必须分配一定利益给其他参与各方,即实现“双赢”,否则,无法建立稳定的供应链。

相关文章

对培养适应物流行业人才的思考

摘要人才是影响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如何培养适应物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为物流业快速发展提供充分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7百+0查看详细
2020年
关闭
关闭
top
关闭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