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港口物流发展思考
更新时间:2020-10-17 17:00:07
作者简介聂晗(1982-),女,湖北应城人,咸宁职业技术学院经管系助教,研究方向:物流管理。摘要咸宁可以凭借其优越的区位优势,强化其
1 咸宁韶关到牡丹江物流港口物流存在的问题
1.1 相关部门管理体制落后
咸宁港口开发比不上沿海港口,管理体制相对落后,港口相关事务由多个部门管理,职责不清、政出多门、各自为政;港口资源不能实行充分有效配置,浪费严重,效率低下。我国的航运法规建设有所加强,但各种法规配套不够,立法层次比较低,对航运法规与政策的执法和管理水准也显得不甚理想。
1.2 港口枢纽规模和地位不突出
咸宁全市拥有港口12个,其中长江港口6个(赤壁、陆溪口、石矶头、鱼岳、潘家湾、牌洲),陆水内河港口3个(赤壁、陆水主坝、天城),富水库区港口3个(七里冲、慈口、燕厦)。目前只有嘉鱼港是湖北省“区域性重要港口”,但在地理位置重要、吞吐量较大、对经济发展影响较广的“主要港口”中则没有咸宁辖区内的名字。
1.3 港口物流企业缺少竞争实力
长期以来,咸宁航运企业分属不同的政府部门,形成了条块分割的航运业市场管理体制,造成了对航运市场宏观管理和调控不力;内河航运业发展速度缓慢,企业规模小,经营手段和管理方式比较落后,设施落后、陈旧。这些都使得咸宁地区缺乏大型的航运物流集团,企业整体缺乏竞争实力。
2 咸宁港口物流的发展优势
2.1 内河航运的优势突出
与铁路、公路、航空等运输模式相比,内河航运拥有运能大、成本低、耗能少、投资省、少占或不占农田等比较优势。长江航运可实现与国际海洋运输的联合,大大降低物流成本。交通部已出台加快内河航运发展的指导意见,于此同时,在2009年国内新增的4个亿吨港中,江阴和湖州均为内河港口。目前交通部已基本确定在武汉、重庆建设内河航运中心,以带动整个内河航运的发展。
2.2 咸宁的区域优势
2008年5月,湖北省委书记罗清泉提出突破狭隘的区域概念,建设武汉新港,将其作为实施湖北中部崛起发展战略、推动武汉城市圈建设国家“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重要突破口。武汉新港项目2015年全面竣工后,将逐步达到“亿吨大港,千万标箱”的目标,成为我国内河第二大港口。咸宁市赤壁港、潘家湾港正是武汉新港的重要组成部分。
咸宁处于武汉上游,全市现有通航里程564.4中长江干流航道长118公里。辖区内的赤壁港区位于长江右岸。陆水河是长江赤壁段的主要支流,可作为赤壁港的主要水路集疏运通道。
除了水路优势之外,咸宁有着得天独厚的多种运输方式对接的便利。咸宁处于华中腹地,鄂湘赣三省交汇于此汕头到黄山物流,京广铁路、武广高铁汇集,京珠高速、106和107国道、新建中的杭瑞和大广高速穿市而过,武汉至咸宁城际铁路即将竣工使得天河机场近在咫尺,这些都构建了咸宁海陆空三维立体的交通网络优势,使得咸宁物流能突破单一运输方式的瓶颈,实现国际、国内联运。
3 咸宁港口物流的未来发展
3.1 港口配套设施升级
咸宁现有的几个码头规模小、设施落后,未来将以武汉新港的建设为契机,升级水运配套基础设施,最终形成江海直达、水陆联运的运输体系。目前已建石矶头1000吨级码头1座,正加快黄沙、赤壁、陆溪、鱼岳、潘家湾和牌州6座码头的完工配套,使港口装卸机械化程度达到90%以上,共有生产用码头58座,泊位85个。目前陆水河节堤航电枢纽工程正在建设当中,项目建成后,节堤上游航道将大大提高通航能力,但节堤下游至长江红庙河口14.5km航道能力仍较低,成为连通陆水河与长江的卡口,因此建议对该段航道进行疏浚工程,使其达到Ⅳ级航道标准,连通陆水河与长江,届时,500吨级一顶二驳船队可由长江直抵赤壁城区。
3.2 发挥咸宁港口对本地区经济的物流支持作用
咸宁是桂花之乡、楠竹之乡、苎麻之乡、茶叶之乡和温泉之乡,慷慨的大自然赋予了咸宁无数的宝藏,也孕育了咸宁经济腾飞的机遇。咸宁经济开发区(含长江产业园和温泉工业园)当前建设稳步推进,红牛集团、今麦郎、法国沃尔克医疗器械、合加资源设备研发设计制造基地等大型企业集团的进驻使得本地物流需求非常旺盛。赤壁节堤航电枢纽工程和赤壁旅游专用码头、华润电力通用码头、晨鸣纸业林浆纸业一体通用码头、潘家湾多用途码头二期工程、咸宁核电码头、弹子洲码头、湖北方圆船厂码头等一批码头建设正在加紧进行,扩(新)建码头泊位将达到18个,占用岸线2610米,设计年最大吞吐能力450万吨,今年咸宁市港口吞吐能力将达到630万吨/15万人次,这些配套将极大的为企业发展助力。咸宁市旅游资源不仅种类丰富,而且组合良好,人工与自然景观兼备,历史底蕴浓厚,部分旅游资源类别在全国乃至世界上都具有独特价值,如赤壁古战场、李自成墓、羊楼洞、茶场等。咸宁目前缺乏将这一系列旅游资源加以整合的配套工程,完全可以利用海陆空的交通优势,为国内外游客提供便捷的服务。武广高铁开通以来,咸宁市多次组团赴珠三角开展宣传促销活动,大批广州等地市民来到这里,有力拉动了本地区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发义.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J].珠江水运,20深圳到湖南物流08,(7).
[2]尚芯新.关于港口物流发展的几点思考[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