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物流实训
更新时间:2020-09-04 12:00:08
课题来源1.辽宁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研规划项目;课题名称物流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的实践研究(课题号LZY11122)2.课题来源辽宁省经
课题来源:1.辽宁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研规划项目;课题名称:物流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的实践研究(课题号 LZY11122) 2.课题来源: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课题;课题名称:物流行业特色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课题编号:2011LSLKTGLX-31)
物流产业的发展将成为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产业部门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高校物流专业承担着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大任,物流专业培养学生的水平直接影响着我国物流业的发展,为提高教学水平各高校都建设起物流实训中心,本文就对我国高校的物流实训基地建设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物流 发展 实训
一、引言
近几年来,中国物流产业的蓬勃兴起,国内对物流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但是由于我国物流产业的起步比西方发达国家晚,物流人才的教育培养更是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各地纷纷闹起了"物流人才荒",人才的匮乏严重制约了我国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目前物流行业中高级职位普遍非常紧缺。据相关部门预测,到2010年我国高级物流人才每年需求3万~4万。中国的物流人才缺口为600万左右,其中高级物流人才缺口约为40万左右。因此,大力发展我国的物流教育迫在眉睫,而建设高校物流实训课程又是发展物流教育的必要手段。
二、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及高校物流实训基地建设情况
按照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要求,通过本课题研究,使物流专业生产性实训课程充分体现“基本理论知识够用,注重实际运用与操作技能培养”的高职高专教育特征,力求反映高职高专课程和教学体系的改革方向;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符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新要求;突出了“双证式”教育。
物流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本设计培养方案,有效利用高职教育的紧缺资源,共享师资、实训中心、校外实习基地,按照产学研的办学模式实现企业和学生的供需平衡。以项目教学法韶关到青铜峡物流完成核心课程(实训)的教学任务,以精干的师资队伍、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实现高职教育的应用性、职业化的特征。方案以培养学生优良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应用性人才培养过程中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教育环境,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整体素质,尽快适应社会需求。以物流管理省级示范专业为龙头辐射相关四个专业,即报关与国际货运、公路运输与管理、电子商务和港口与航运管理。
三、我国物流实训课程发展意义
1.课程改革发展需要
目前多数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积极推进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改革和建设,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物流实训课程设计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课程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有针对性的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程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实训课程教学内容来自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的实际工作过程,以实际应用经验和策略等过程性知识为主。本课题适应课程改革需要,以具体化的工作任务为载体,每个项目或任务都包括实践知识、理论知识、职业态度和情感等内容,是相对完整的一个系统,在课程整体设计上,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保留学生的自主选择空间,实现毕业生和工作岗位“零过渡”的目的。
2.“十二五”发展需要
按照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要求,通过本课题研究,使物流管理专业实训课程充分体现“基本理论知识够用,注重实际运用与操作技能培养”的高职高佛山到芜湖物流专教育特征,力求反映高职高专课程和教学体系的改革方向;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符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新要求;突出了“双证式”教育。本课题适应十二五高职高专物流发展规划,有利于学生就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又有利于学生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提高;本课题增加了以“基广州到焦作物流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载体。本课题更具广泛性、科学性、先进性和代表性。
3.物流岗位需要
随着经济的不断进步,我国的物流业实现迅猛发展态势,物流人才的需求量出现缺口,尤其在北方地区,出现了大量物流人员短缺的情况。我们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更多是以理论知识为主,在实际就业过程中往往会出现问题,而物流业作为实际操作性行业,要求就职者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这一主要矛盾,使我们的物流行业的人才急缺问题目前还是得不到解决,作为学校,我们应加大物流实训教学的比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其在未来就业过程中,具备实际的竞争能力,实现毕业生与工作岗位“零过渡”。 物流作为城市功能配套,更需要全面的人才、具备实践应用能力的人才来加入此队伍,物流教育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认真对待。
四、我国物流实训特色教育发展的途径
为了打造理想的物流实验环境,在实验系统中应当参照物流企业的布局,仿真企业环境、模拟职能岗位。首先,提供仿真的企业业务处理环境。对环境的设计和各个实验流程的设计都必须使实验者有一个接近或仿佛置身于企业实际环境中的感觉,这种环境可使学生自觉调整自身不同于课堂上课的状态,促使学生主动去思考、规划自己的实验过程和实验步骤,主动完成实验。其次,提供仿真的职能岗位。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设置不同岗位,要求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使学生毕业后能够立即上岗工作。第三,在业务流程方面也要尽量做到逼真的效果,根据不同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不同任务、不同岗位的模拟训练,建立综合模拟题库,争取最大限度水平逼真再现企业的日常流程。
1. 生产性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物流管理专业将积极依托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的中央财政支持340万元的“物流生产性实训基地”,将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功能进一步开发、完善,积极探索校内经营性、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通过引进企业并以企业为主组织生产性实训,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学生的校内实训室应和校外实习基地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它们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具体实施步骤上都有所衔接,形成一个环环相扣的整体,无论是校内实训室还是校外实习基地,它们建立的惟一目的,就是让学生真正能够实现毕业后直接上岗,使学生与实验室实训、实习学习,以及企业工作都能相适应,成为一个既有学识,又有能力的全面性人才。
2.教学内容改革
对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根据工作岗位进行分解,可以概括为三项能力的培养:办公应用能力、物流作业管理能力、国际物流业务操作能力。
在此基础上设置相应的理论课程和实习生产性实训环节,并将物流师、报关员、报检员的职业资格认证内容融合到课程体系中,使学生在掌握熟练技能的同时能够考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为就业服务。
在教学方案实施的同时,注重对用人单位反馈信息的收集和对行业、企业的实地考察调研,通过信息收集分析,不断对原有的专业课程模块进行更新,以满足社会实际需求,使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始终保持其前瞻性和先进性。
3.教学模式改革
为体现“工学结合”的特色,积极依托 “物流生产性实训基地”,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完成真实的工作任务,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的同时完成工作。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死板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实践综合能力为主,将单一学科的知识传授拓展为多学科技能的综合演练,淡化各学科之间的界限,实现真正的“以岗代培”,使人才培养能够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增加学生的进取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以完成实际工作任务为目标,大家互相配合互相帮助。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其自主创新的勇气和决心,使其适应行业发展的根本需要。
五、结束语
现代物流教育最主要的是逼真地展示出现代物流企业运营作业的全过程,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深化学生对现代物流理论的理解。它以典型企业实际物流运作流程为依托,使学生能够在实验室中真实体验实际业务管理和操作流程,同时它把信息化教学手段为实施方式的物流实训平台,这样做的好处是,既满足模拟教学的需要,又为物流行业培养出掌握先进物流理论知识的高级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