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广昌物流现象
更新时间:2020-10-05 14:00:08
2004年的两个统计数字――为国家创税近4亿元,直接为广昌县财政创税1380万元――既证明了广昌人在特流上所取得的成绩
2004年的两个统计数字――为国家创税近4亿元,直接为广昌县财政创税1380万元――既证明了广昌人在特流上所取得的成绩,也十分醒目地体现了“广昌人特流”与“广昌物流”之间的差距。
故事锁定在江西省广昌县,无关乎它盛产白莲、号称“中国白莲之乡”,也无关乎她曾经是“赣南革命根据地”、中央苏区的一部分,作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主要战场之一,历史巨手曾经在此导演过赫赫有名的“广昌保卫战”和“高虎脑、驿前以北战斗”……如今足以让人将它作为一种“现象”加以关注的,是因为这个在1994年《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确定的592个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名单中仍榜上有名的小县城,截至2005年8月已有4万余人从事物流业。在广昌县物流协会的引领下,这支物流“大军”在上海、无锡、广州、深圳、珠海等100多个大中城市组建了4000多家物流公司,总资产达23亿元,不仅带富了一方百姓,而且为国家年创税4亿多元。
一个戴着“国家级贫困县”帽子的革命老区,应该是“穷山恶水”吧,怎么可能在物流产业上折腾出这么大的动静呢?
广昌本非“穷山恶水”
广昌县位于江西省东部边境、赣南东北部、武夷山脉西麓,“襟领江湖,控带闽粤”。由于处在长三角、珠三角和福建“产销半径”上,有南昌一厦门一级公路、福建战备公路穿境,又与京福高速擦肩而过,相对发达的公路、铁路交通为汽车物流、货物运输的长足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硬件环境。
有数据显示,广昌物流业的发展带动了农业产业链的发展,白莲、烟叶、泽泻、茶树菇等农副特产外销率近年来已升至80%,农民年人均从中获利200多元。
至于广昌的自然、生态条件,也绝非想象中那般“山穷水恶”,而是相当优越:山清水秀,物产丰富……广昌的城市建设已初具规模,酒店业堪称昌盛,房地产业方兴未艾,汽车租赁和维修业也小有发展;只是工业基础比较薄弱、信息化普及程度低、旅游资源尚待整合和进一步开发。
那么,广昌为何会有如此发达的物流产业呢?很多广昌人会强调区位优势和交通便利。诚然,这是很重要的前提条件,但是仅仅凭此做大做强物流产业显然是没有说服力的。
思变,然后有物流之始
在广昌县政府大院内,矗立着一尊象征红军和农民并肩战斗的革命烈士塑像,塑像底座上镌刻着毛泽东那首《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此行何去?赣江风雪迷漫处。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
75年前的那个2月,毛泽东率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由福建西入江西,由广昌西进吉安,以期使赣江两岸的红色根据地连成一片;而60年后,自动自发的广昌物流“大军”则以广昌为中心、呈扇形反向涌入长三角(东北向)、珠三角(南向)和福建(东向),以期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东部沿海地区闯出一片新天地……
广昌人最早三五成群从事物流服务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据广昌县物流协会秘书长李纲华介绍,当时广昌有一批农村贩运能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货车司机和停薪留职的国家公务员,敏锐地抓住我国物流产业正在兴起的机遇,率先闯入最早对外开放的东部沿海地区从事物流、货物运输中介服务,在外成立了很多货运信息部……这些“广昌人物流”探路人的经历和经验为后来“广昌物流”的发展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如今,“广昌人物流”企业60%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而广昌县意欲将全国所有广昌人所办的物流企业都纳入囊中。
广昌人自己现在已经不愿说,他们之所以能在物流产业上有作为,最初还是因为广昌“穷”……
“穷则思变”。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广昌人选择的是物流产业。其中道理显而易见:物流产业兴起之初,市场进入门槛低,只要有几个人、几辆车,租一个门脸、挂一块牌子就可以“开工”。
第一批“下海”者活着回来了,不但活着,而且还活得挺自在。于是就有了第二批、第三批,亲帮亲、邻帮邻,一户带一村、一村带一镇,广昌物流“大军”由此如春江潮水般涌向长三角、珠三角和福建,广昌人的物流业如星火燎原,并最终在东部沿海地区的物流市场上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如今在广昌,“做物流”几乎已成为一场全民参与的经济“运动”。李纲华说,现在广昌已形成“人人想做物流、人人争做物流”的风气,每年都会有400―500个新人加入这支浩浩荡荡的物流大军。单是号称“广昌物流第一乡”的尖峰乡目前就有3000多人投身其中,约占其总人口的1/6,而尖峰乡所属“广昌物流第一村”――东坪村更是有近六成的人口在外从事物流服务。尖峰乡党委书记黄科文打趣说,“家里就剩下‘三八’和‘六一’了!”
从者十万,番号四千
目前,江西省和抚州市已开始推广“广昌物流”。与此同时,“广昌模式”的提法也开始在江西流传,甚至有以广昌为“中国物流第一县”者。
或者是介绍、汇报多了,又或者是本来就渴望宣传,广昌县领导和广昌县物流协会领导谈起“广昌物流”来已形成一套固定程式……
“广昌物流”的发展有哪些特点呢?广昌县物流协会的总结是:早,多、广、快。
起步比较早是确实的。据说第一个吃螃蟹的是原广昌县粮食运输车队一位名叫黄林智的司机,1986年因车队解体而被迫去闯上海滩,从货物运输中介服务做起,四年后即已拥有50多万元资产。
“多”指的是从业人员多、人员成分多。目前全县已有总人口的1/6强、四万余人从事物流产业,加上吸收外来务工者近六万深圳到新余物流人,浩浩荡荡号称“十万大军”。他们当中有官员有公务员、有“干部”有“群众”,有工人有农民,也有大中专毕业生;在广昌籍人员相对集中的广州、上海、深圳等地还形成了“广昌村”、“广昌街”,广昌方言在这些社区里非常流行,半天都听不到一个人讲普通话。
“广昌物流”之“广”在于分布区域广、客户范围广。广昌人所属物流企业网点现已遍布全国除西藏和港澳台外的所有省,市、自治区的100多个大中城市,与汇源、格力、沃尔玛、松下等600多家中外企业客户建立了合作关系,业务涉及轮船、汽车、化工、机械、家电、食品、日用品等众多行业。
企业发展快也令他们颇为骄傲。目前广昌人所属物流企业已有4247家(其中在广昌县注册的有147家),拥有货车2000多辆,资产总额达到23亿元,年营业额突破300亿元(有四家企业年营业额上亿元,150多家企业年利润在200万元以上),基本上形成了规模化、产业化经营。
“广昌人物流”尚非“广昌物流”
广昌县政府对外宣称,广昌本土有“莲乡”、“昌顺”、“鑫马通”三家大型物流集团公司。
“莲乡”前身广昌物运汽车租赁公司组建于1996年底,早期以货车租赁为主业,1999年开始向物流运输发展,2004年3月整合为集出租车与汽车租赁、货运、物流为一体的江西莲乡物流有限公司,据说这个家族型企业现有资产1.2亿元,年产值2亿元。 “昌顺”母体为江西昌顺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2000年为改家族型企业而组建企业集团。2005年5月以2000万元资本注册江西昌顺物流有限公司,据称现有资产1亿元、年产值1.6亿元。2005年10月组建新型企业联合体――江西昌顺物流集团联盟,意欲形成集报关、仓储、装卸、运输、电子商务为一体的物流网络布局,现已有58家广昌本土、外埠中小物流企业加盟,其作业方式相对现代、内部管理堪称整饬。
“鑫马通”其实是一家总部设在广州的“广昌人物流”集团公司,全称“广州鑫马通运物流有限公司” (据说现有资产1.6亿元、年产值2.7亿元)。据记者考察,在广昌本土注册的“江西鑫马通运物流有限公司”资本不过100万元,租来力、公的门脸条件简陋,只是“鑫马通”的一家子公司甚或办事处。
2004年,“广昌物流”税收总值在广昌财政税收总值中所占的比例为22.40%。广昌县政府方面希望2005年能够保持并略有提高。但广昌本地最大的物流企业――江西莲乡物流公司一位子公司经理却表示“恐怕很难”。因为按照广昌县的政策,取得开票纳税人资格的新办物流企业可以享受3年企业所得税减免政策,依法纳税的物流企业可以根据纳税情况获得一定比例的奖励。而2005年则有一些广昌本土物流企业因不再能享受这一优惠政策而“外逃”。
广昌县政府对“广昌物流”的税收总值、总产值爱之甚切。在过去的几年中,物流产业已成长为广昌的支柱产业之一。2004年,“广昌物流”的总产值在广昌国民总产值中所占的比例为14.1%。
广昌本土物流企业虽注册广昌,但货源组织却多数还是在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作为“全民创业”的一个案例,“广昌人物流”实现了规模化、产业化经营,但“广昌人物流”远非“广昌物流”。据记者所知,所谓年营业额上亿元的4家企业,其实只有一家是广昌本土企业。
扶持能否让企业“回归”?
为了把物流产业发展为广昌的主要支柱产业,让“流落”在外的“广昌人物流”变成“广昌物流”,政府方面已经费尽心力,做了大量扶持工作,甚至不惜越俎代庖。除了税收扶持,县政府还在征地、登记注册、信贷、收费等方面大开绿灯。比如,登记注册时,为申办物流企业适当降低门槛,允许“先上车后买票”;在信贷方面,引导银企合作,信用合作社和各商业银行均专门划出额度用于发展物流业;同时尽可能减免符合规定的收费,取消不合理收费,全面清理面向货物运输车收取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集资、政府性基金、罚款项目,严禁向物流企业乱收费、乱摊帐、乱罚款、乱评比。2003年,广昌县政府先于江西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物流产业发展的意见》文件,为物流产业的发展提供政策和市场环境保障;2005年5月,广昌县政府又进一步出台《关于鼓励和扶持我县物流业发展的意见》,鼓励物流企业做大做强。
为加强引导和管理,县政府于2003年3月组织成立了广昌县物流协会,由一位原政协广昌县主席出任会长,县委统战部部长刘世昌、副部长李纲华分别任常务副会长和秘书长,如此强大的领导阵容在县级物流协会中并不多见。此外,他们还在上海、无锡、广州、深圳等地成立了12个物流分会,有会员两万多人。
2005年5月组建的江西昌顺韶关到德州物流物流公司是县政府重点扶持的本土物流企业,其常务副总经理曾耀成曾经是广昌县地税局局长。据悉,像曾耀成这样在物流企业里担任领导职务的原广昌县政府官员远不止他一个。
每逢重大节假日,闯荡四方的物流“游子”大量返乡时,广昌县政府都会召开物流人士座谈会,共商“广昌物流”发展大计。据说,每年的正月初四已成为广昌物流人的“法定”座谈日。
广昌县政府的倾力扶持和直接推动一方面体现了政府对于“广昌物流”做大做强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另一方面也说明“广昌物流”的发展目前还处在自发阶段。本土物流企业的自觉意识固然相对欠缺,而外埠物流企业的“回归”之路也绝非坦途。
按部就班,意在“航母”
为了增强“广昌物流”市场竞争力,广昌县政府大力支持汽车租赁企业与物流企业合资,通过资源重组、组建集团公司以做大做强。“莲乡”和“昌顺”就是这样“组”成的。
通过发展现代物流业,培育、集中物流企业,发挥整体优势和规模效益,无疑将带动商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的聚集,以及交通运输业、商贸业、金融业、信息业和旅游业等多种产业的发展。广昌县政府非常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们力争走在前头,尝试开发区域物流规模经济,并企望着“广昌物流”摆脱货运中介的原始状态。
广昌县政府下一步计划是依托本土龙头企业打造“广昌物流”“航空母舰”。思路是――建设基础设施、改善政策环境、整合企业资源、构筑信息平台、加强行业自律、培养专业人才――按部就班。“政府不可能完全超越市场规律去组建、经营和管理一个大‘广昌物流集团公司’”。
目前,位于广昌城北、占地500亩的广昌物流园区已规划建设,据说建成后将集业务管理、信息流转、仓储、多式联运、展示、交易等功能于一体,昌顺和珠海九川已率先进驻,希望“区域性物流园区”成为地区经济的“增长极”。另据李纲华介绍,广昌物流中心也已规划在广昌城南……“广昌物流”的美好前景似乎已触手可及。
然而,正如一位“莲乡”的子公司经理所言,广昌无“货”可“运”,所以广昌人都在外埠“做物流”,即使是广昌本土物流企业,大多也依靠外埠的生意。从这个意义上说,广昌能否真正成为一个“对接长珠闽的物流枢纽”确实还值得进一步探讨。
打造品牌有待跨越
广昌物流业的发展不仅为区域经济增长提供了保障,也为“广昌人物流”所在区域的经济增长作出了贡献。截至2004年底,广昌籍人员在深圳、广州等地开设了各类旅馆、餐饮店1500多家:江西许多县市如南丰、南城、信丰、高安等的运输车辆多数都在帮广昌人的物流公司装配货物。
广昌县物流协会宣称,“广昌物流”目前已开始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变,出现了一些集运输、仓储、配送、包装、加工和信息管理为一体的现代物流企业。然而所列举的物流企业却不外乎上海利丰物流公司、上海成协物流配送公司、珠海九川物流集团公司等数家“广昌人物流”企业,并非广昌本土物流企业。可见,“广昌物流”企业目前多数还是停留在“传统物流”上,不排除一些中小企业仍在做简单的货运中介,以运输、仓储等基本环节业务为主,与服务企业签订合同或协议后,往往让个体运输户或其他物流企业负责运输。
据专家分析,目前国内的区域物流大部分都与广昌类似,还在做传统意义上的物流服务,从信息配载起步,并未完全摆脱货物运输中介服务的模子。而从业人员多、人员成分多也说明还停留在“传统物流产业”的水平,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不高。据了解,在广昌县的物流从业者中,受过高等以上教育者仅占1.3%, 98%只受过中等教育。
专家还指出,发展快意味着尚处在粗放式经营阶段,4247家企业、2000多辆货车,推算起来,一家企业还不到一辆货车,一味求企业数量和产业规模难免有“小,散、弱”之虞:企业规模偏小,条块分割严重:物流渠道不畅,经营方式落后;服务功能不全,物流人才匮乏。同时,随着生产企业的物流转包越来越多地采用招标采购的方式,小型物流企业的竞争压力不断加大。单车承包的经营方式加重了经营主体的过度多元化,单兵作战、过小过散的局面,导致市场竞争无序,无法形成规模化经营,不利于提高专业化水平和发展第三方物流。
对此,广昌县政府和广昌县物流协会也不是无所忧虑。所以,广昌县政府才一心要打造一座“稳定的物流业‘金字塔’”,做大做强几家“具有一定规模、实力雄厚、高效跨行业跨区域、竞争力强大的大型企业集团”,以逐步形成一个以全国为范围的“广昌物流”服务网络体系,最终成就“中国物流第一县”品牌。 (编辑/吴云雪)
“有政府重视,才有今日物流”――专坊“全国物流大县”县长曾龙昌
察金林火妹文秀
广昌县县长曾龙昌一再强调:“广昌物流之所以发展到这么大规模,与广昌县委,县政府历届领导的高度重视分不开,大会小会都要谈到物流,出差在外都要调研物流,尤其是江西省提出全民创业以后,县党政主要领导更把物流作为广昌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来抓……”
记者:把物流作为广昌支柱产业来发展有什么必然因素么?
曾龙昌: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广昌县粮食局等部门所属的国营车队改制,衍生出广昌第一批货运个体户和民营货运企业。说实话,起初我们只是把民间货运物流业作为国企改革解决下岗职工就业的一条出路;后来进一步把它作为转移农村剩余劳力的主要渠道;再后来发现,广昌物流在县内外越滚越大,不但安排了大量广昌劳力,还创造了日益可观的产值和税收,而且有的把业务做到国际上去了,因此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起,广昌县委、县政府就把货运物流作为全县支柱产业来鼓励和发展。如今,我们又进一步把物流业提高到全县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和重要支柱产业的高度上来对待,动员全县人民广泛参与“物流创业,物流创富”,不但要打造“中国物流大县”,打造“中国物流强县”,还要力争成为名副其实的 “中国物流第一县”……
记者:从一个革命老区变成一个物流大县,从传统货运向现代化物流转型,广昌县一定走过了一段艰难困苦的历程吧?
曾龙昌:是啊。广昌的物流企业大多是从一车、一户和一个门脸、一部电话起家的。然而,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现在已经开始规模化、产业化甚至信息化了。我们已经有50%的物流企业采用了电子信息技术、拥有自己的网站,我们已经有了与接轨国际的现代物流知名企业!
我们有中国第一家被世界物流管理协会吸纳的九川物流,我们有拥有中国最大业务规模和最大连体货仓的超市配送物流企业利丰物流,我们有全国首家中标为世界五百强企业科宁承担供应链全程业务的民营企业成协物流……他们引进并采用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ERP系统、SAP R/3系统和GPS系统,与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松下、格力、海尔、娃哈哈等600多家国内外名牌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形成了联通全国、辐射国际的物流管理网络……
现在,广昌人不管是在新疆伊犁还是在海南三亚,只要轻点一下鼠标或者打个电话,就能看到货源信息,了解到广昌物流的运行情况……我们广昌人杨文华创办的成协物流公司在上海为沃而玛、家乐福等大型超市配货,广昌人易敏在江苏包揽了货值不菲的“隆力奇”化妆品流通权;广昌人吴国华一举包揽了三星、格力等国内外知名品牌的物流业务……广昌人已经跳出江西,开赴珠江三角洲,挺进长江三角洲,触角已经伸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
记者:尽管如此,广昌物流从者十万、番号四千的规模是否仍然反映了“广昌物流”“小、散、弱”的现实?
曾龙昌:这一点我承认。我认为现在广昌的情况是,“小米加步枪”与电子化信息化并举,大量的一户一车原始货运与少量的接轨国际的现代物流并存;优势资源与劣势装备低效组合;从业人员比重与GDP比重不成正比(前者占30%,后者不到15%)。
虽然广昌物流从一户一车、“小米加步枪”的原始货运发展演变而来很正常,也符合中国的国情,一些前沿企业也已从“小米加步枪”发展演进到现在的信息化、国际化物流,这毕竟还是少数,大量的“小、散、弱”的传统货运模式,己难以适应日益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必须积极而有效地迎接这严峻的挑战……
记者:我们在进入广昌的国道上注意到这样一条标语:“欢迎车辆进广昌,轻微违章不罚款”。这在全国来说也很有特色啊!
曾龙昌:是的,这是要让大家知道,广昌对物流是“高看一等、厚爱三分”。
为了让广昌现代物流做大做强,历届领导班子都坚持打物流品牌。
每年我们都会要召开县委常委会研究物流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每逢春节、清明等重大节假日都会召开物流人士座谈会,对重大问题决策进行通告,对诤言谏策进行收集采纳,针对物流产业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深层次的讨论研究,以便进一步出台鼓励扶持性措施。
记者:“厚爱三分”是不是给予优惠政策?效果明显么?
曾龙昌:县里连年出台鼓励和扶持物流业发展的文件,在税收、信贷、征地、注册、收费等方面提供一系列优惠政策。比如规定,在广昌新办的取得开票纳税人资格的物流企业可以享受3年企业所得税减免政策,依法纳税的物流企业将获得一定比例的奖励。我们县地税局局长黄磊等领导经过多次思想动员及挽留,终于使得鑫马通等外地物流企业在广昌安营扎寨。
政府在信贷方面引导银企合作。信用社及各商业银行划出专门信贷额度,用于发展物流产业,以求银企“双赢”。广昌县农村信用社物流贷款每年以8%的速度递增,仅2002年~2004年10月便累计发放物流贷款631875元,扶持物流业主1428户,实现利息收入475万元,占贷款利息收入的14%。
收费方面,严禁向物流企业乱检查、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乱评比:全面清理面向货物运输车辆收取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款项目,对不合理的项目一律取消,对符合规定的项目,能减免的适当减免。为了“镇住”一些捣乱的小混混,广昌甚至还曾经派出本县公安局副局长常驻广州,为广昌籍物流企业保驾护航。
记者:在竞争日益加剧,广昌物流要实现转型,升级的形势下,您认为目前特别紧迫、需要重点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曾龙昌:企业老板的素质!我们要用多种形式培养物流人才。目前广昌物流发展不平衡,你所说的这种情况,跟现在广昌物流企业老板的文化和综合素质反差很大有关系。他们当中,既有少量MBA及硕士以上学历的老总,也有大量的中学或中专文化水准的老板。即使是做得很 好的,也还有很多人并不十分了解真正的现代物流是怎么回事,观念上、管理上仍然跟不上。
我们打算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举办物流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轮训班,或者在广昌创办或者与名校合办物流研究机构和物流学院,常年培养广昌物流人才队伍,我们还要通过广昌物流协会及其在全国各地的分会,聘请各地最前卫的物流专家和企业家,举办有针对性、适用性的专题讲座,不断跟踪学习国际、国内物流领域最先进、最实用的前沿知识,不断提升广昌物流人力资本竞争力。
我们还准备以县政府名义,特请北京、上海的物流顶级专家、教授春节期间来广昌,向回家过年的各地广昌物流老板传经送宝,传授国际最前沿的物流知识和经验。总之,一定要让广昌物流老板实现理念前卫化、知识国际化,要让“广昌物流航母”和“联合舰队”在航向上与国际对接,在运行上与国际同步!
(编辑/吴云雪)
九川物流“串联广昌”失利
林火妹文秀
在业界,深圳招商迪辰的范棣、珠海九川物流公司的吴国华等郡被列入物流行业顶级专业人才“排行榜”。2005年8月,吴国华从珠海回到家乡广昌筹办九川物流会所,记者因而得见。
走出广昌,600元打下基业
正如中国新任首富陈天桥所言:机遇就像迅速旋转的旋转门,当空档出现在你面前时,你要迅速地挤进去。正因为及时把握住厂命运的转门,30多岁的吴国华现已身价不菲,其九川集团旗下拥有诸如九川物流、九川国际投资、珠海鹏航船务代理、珠海长丰运输等业务遍布全国并涉足海外的公司。
1996年,吴国华创立九川物流有限公司,8年过去,九川物流已成为世界物流管理协会(CLM,即如今的美国供应链管理专业协会CSCMP)吸纳的第一家中国物流企业,被授予世界经济发展宣言“特约物流服务商”,义荣获了“中国物流百强企业”和“中国物流民营30强企业”荣誉称号,同时成为第一个拿到银行授信资金的民营物流企业,也是珠海重点支持的民营高科技企业……有人说,九川物流的成功已成为中国物流业中的一个传奇。
然而吴国华的创业基金只有600元!“我在1994年就已涉足物流行业,为一个大企业提供物流解决方案。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珠海工作,接触到物流,觉得这是一个比较有前景的行业,所以我辞去公职带着第一个月的600元工资下海,投身物流事业。”
在九川物流集团董事局主席吴国华的经营词典里,“信息技术”及“全球理念”是使用频率较高的词汇。
宏观开阔的思路使得九川物流在2000年9月成为世界物流协会第一家中国会员企业,而吴本人也成为CSCMP中国圆桌创始人之一。
“串联”广昌,无奈失利
有人说,中国的民营企业家总以为自己是一种“特殊的人”,这种心态反映到他们对企业命运的思考上,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停止”,吴国华正是其中的一个代表。“我觉得一个企业的领导人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紧跟时代发展,有前瞻性思维是至关重要的。”
2003年3月,吴国华运作了一年多的向银行贷款一事终于有了结果。他以九川物流6000多万元的固定资产和其它抵押物,为其远在江西广昌的“物流大整合计划”获得了中国工商银行珠海分行两亿元的综合授信,这是国内商业银行给予民营物流企业最大一笔授信。广昌物流协会秘书长则表示,“这是一个民营企业家雄心勃勃的计划,也是广昌人引以为豪的幸事,因为广昌人以市场行为赢得了发展。”
作为中国物流根据地,目前江西广昌的物流从业人员多达9万人。吴国华本人是从广昌走出去的,“有这些老乡,切入进去也许会比较容易”的想法也就盘旋在他脑中。九川当时的思路就是用1.8亿元滚动资金整合广昌在全国的货运资源,包括给中小货运企业提供物流担保支持和结成伙伴同盟等方式。”据悉,九川在广昌的物流会所已经于今年年初启动。
吴国华当时表示,九川将借这笔资金进驻国内16个港口和保税区,并将斥巨资整合国内包括物流基地和运输企业在内的大量物流资源,目标是到2008年初步建成全国100个物流配送中心。他的理由似乎很充分:“目前国内60%的物流基地空置,30%的车辆运输闲置,而九川的思路是通过并购,控股和租赁的方式用资金整合各地物流基地,力图使九川拥有更健全的网络资源。
然而事实证明,事情没那么简单。
“广昌那些货运老板不是素质低么,不是没有品牌观念么,我原来打算好好组织培训的,我要把他们都带出去、要做大做强,我可以接受股权收购、资金收购等各种形式……可是现在不行了。广昌的项目已经撤了。”
吴国华并不愿意详谈其中蹊跷,只是表示:太复杂!吴继而埋怨道,“他们都是‘土八路’,只顾着眼前利益,怎么行呢?”
“实际上,广昌那些‘货运老板’经常给我打电话,他们是积极响应我的。因为他们自己也已经意识到,再不整合资源、再不提升技术水平,再不培育品牌,他们就没法继续做了。现在的业务就在萎缩嘛。”
记者质疑,广昌县政府不是把物流业当作支柱产业么,不是有一系列扶持政策么?然而吴国华以一笑应之:每年正月初四所谓物流人士座谈会能商讨什么物流大计?我2003年参加过一次,喝喝茶而已。以后我就没再去。“关键是人的观念跟不上!旁边还有捣蛋的小鬼!”……
就这样,“串联”失利。
吴国华说,日后他将转向与世界500强的企业商讨事业发展,而不是这些“根本挂不上‘物流’两个字的企业。”
[记者后记]
三个地方不能投资?
文秀
即使是在电话里,吴国华说话的坦率也让人佩服。
他说现在跟人交流的时候,多数用的是英语。“我现在已经不跟他们说土话?!”
实际上,他并不是天生排斥“土话”。正好相反,他曾经花一年的时间争取银行支持,想要回到家乡整合那些大大小小的物流公司。他说,“原本我以为,老家可能比较好切入,因为大家都说土话,还有那么多搞货运的老乡……”
但是,就在他好不容易拿到了当时国内民营物流企业获得的最大一笔银行授信资金之后,他又不广州到湖南物流得不撤?――他不仅撤7回老家整合资源的项目,而且让他从此“不想再做资本运作了――我已经转向更高层次的物流外包业务了,客户成天地追我……”
然而,提起这段事情,他心中还不免有些不快。
“我算是明白了。这世上有三个地方不能投资!一个就是老家――我现在终于领会到了。以前我还不理解,很多人发达?,却为什么都不回头好好建设一下自己的老家呢?现在我算是明白了――不能,绝对不能。复杂,太复杂了……再一个不能,就是不能去穷地方投资,穷地方出刁民!剩下一个就是不能到x x去,原因很简单,不好的习气太多!”
“你的观念不行,技术不行,团队不行、光顾看眼前利益,怎么能行呢――你不是在萎缩了么?!这样下去,你就只能是办货运站、信息处,挂不? ‘物流’两个字!”
一席话,不由得让人警觉。
然而,他还是说漏了嘴。“我们现在正在和国内另一家企业谈整合的问题,但是我不能说是谁,免得他们以为我看上它?……”(编辑/陈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