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物流综述
更新时间:2020-10-19 00:00:07
摘要:文章在大量阅读有关应急物流文献基础上,对应急物流的概念、研究现状和对策的相关理论进行了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其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26-0016-02
“非典”、“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突发性卫生事件,“雪灾”、“5・12地震”等突发性重大自然灾害的发生,造成了我国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建立应急物流系统的重要性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与研究。
一、应急物流的概念
对于应急物流的概念,国内许多学者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和理解。比较具有表性的包括:高东椰[1](2003)认为应急物流是指各类突发事件中对物资、人员、资金的需求进行紧急保障的一种特殊物流活动。它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弱经济性、非常规性等特点。何明坷[2](2003)认为应急物流是指由于突发性因素导致的物流活动,包括由突发性因素产生的应急物流需求和满足这些物流需求而进行的应急物流供给活动。欧忠文[3]等人(2004)提出,应急物流是以提供重大疫情、严重自然灾害、军事冲突等突发事件所需应急物资为目的,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的特种物流活动。应急物流与普通物流一样,由流体、载体、流向、流量、流程、流速等要素构成,具有空间效用、时间效用和形质效用。
中国《物流术语》(GB/T 18354-2006)的定义:针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已做好预案,并在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付诸实施的物流活动。
二、应急物流系统的研究现状
谢如鹤、宗岩[4](2005)提出建立应急物流指挥系统和应急物流配送系统。深圳到湛江物流所谓应急物流指挥中心,就是指国家或地区在应对各种天灾人祸、重大险情或突发事故中,为做好救援物资的筹集、运输、调度、配送等工作而建立的一个特殊的物流指挥中心。通过整合现有社会资源,联合配送行业内信誉高、价格合理的物流企业进行协同式配送;动用军用运输装备、军用运输专用线路及相关设施;优化电子商务系统的应急物流配送网络;通过组织地方干部、民兵、部队、公安、志愿者、医务人员等多方力量,以最快的速度将应急物资发放到受灾地区,来建立高效、发达的应急物流配送体系。
王旭坪、傅克俊、胡祥培[5](2005)提出在事前防范与事后应急相结、时间效率重于经济效益、市场机制与行政机制、法律机制并存的原则上建立应急物流系统,指出应急物流系统的结构包括控制层、决策层、数据层和环境层四个层次,并建立快速反应机制 。
陈方建[6](2008)从保障系统、指挥系统、信息系统和配送系统四个方面构筑应急物流系统。其中应急物流保障系统的建设包括软件条件和硬件条件等两方面。软件条件主要包括政府协调机制、应急物流预案保障机制、“紧急通道”机制等。硬件条件包括各种通信系统、交通运输网络、物资储备设施和物流信息网络等。应急物流指挥系统是由国家应急物流指挥中心负责应急物流的指挥协调工作,并将多个地区性的应急物流指挥中心联网,组成一个全国性的应急物流指挥体系,实施应急保障的指挥协调工作。建立一个信息发布和共享平台的应急物流信息系统,掌握紧急情况详细资料以及所需物资的生产和分布情况。在全国建立适当数量的应急物流配送中心,组成一个高效的应急物流配送系统。
张宏[7](2008)提到建立指挥、采购、储备、运输及配送五种应急物流体系。(1)建立应急物流指挥体系。建立一个常设的、专业的应急物流指挥中心,专门用于救灾指挥工作,保障应急物流高效、顺利的实施。(2)建立高效的应急物流采购体系。由于应急物流特有的目的性和紧迫性,要求制订严格广州到廊坊物流明细的标准,开辟多种渠道,保证物资的质量。(3)建立应急物流储备体系。应用ABC分类法对应急物资进行分类管理,科学地确定应急物资储备规模,实现对应急物资的库存控制,减少积压与浪费造成的损失。(4)建立应急物流运输体系。开辟一定的绿色通道,保证物资的畅通、高效运作。(5)建立应急物流配送体系。通过整合现有社会资源,与物流企业进行协同式配送,调动一切可调动的力量,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保证应急物资的供给。(6)建立和完善各类应急物流信息系统和数据库。为应急物流获取准确及时的灾害情况、物资的储存和生产情况、运输资源情况等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深圳到海北物流把应急物流所需的前置期压缩到最短时间。(7)对应急物流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演练。在平时的培训和演练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仅能使应急预案得到完善,还有助于提高应急物流人员的素质,使其在处理应急情况时得心应手。
谢明、邹敏[8](2009)从应急物流系统的结构设计和流程设计两个方面构建应急物流系统。应急物流系统结构将应急物流系统设计分为应急指挥机构、应急物流节点、应急物流信息系统等部分。应急物流系统流程主要包括采购、仓储、运输、配送、发放及回收环节,每个环节都是流程设计的重要部分,对保证应急物资及时准确传送、提高应急保障效果降低物流成本起着关键作用。
三、应急物流的发展对策研究
王国文[9](2003)提出中国物流应急机制的建立,必须推动物流的社会化功能的全面发展,让全社会认识到物流的社会价值;建立和完善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特别是物流部门与非物流部门的协调机制;中国应急物流机制的建立,还有赖于专业第三方物流和逆向物流产业的发展。
雷玲[10](2004)指出我国目前应急物流存在的四个方面的主要问题:(1)我国现行的应急物流保障机制具有以行政命令为主要手段,不计物流运作成本和代价高昂的特点。(2)我国的应急物流信息化程度偏低,难以满足应对紧急状态的要求。(3)应急物流配送指标体系不健全,配送方式欠灵活,交通运输存在较大问题。(4)我国应急物流指挥体系不完善,军地物流服务保障自成体系、各自为政。基于此提出了发展应急物流系统的保障机制及对策:健全危机处理法律法规,使应急物流“有法可依”确保应急物流朝着高效、正规的方向发展;建立经常性的全国和省、市一级应急物流预案;确立应急物流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的运作原则;采取灵活的配送方式,科学制定配送需求指标体系;尽快走上军地物流一体化之路。
王宗喜[11](2007)提出充分认识应急物流的战略价值;正确把握应急物流的时效性、非预见性、需求的急迫性和多样性及军地物流的共同参与性四个特性;着力推进应急物流建设基础工程、管理工程、活性工程和智力开发四大工程建设,从这四个方面推进我国应急物流建设,开拓一条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特色的应急物流发展之路。
王小霞、郗恩崇[12](2008)通过分析美国、日本和德国三个国家对自然灾害的应急物流管理体系,总结出国外发达国家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共性。借鉴国外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经验,提出完善我国自然灾害应急物流体系对策;完善自然灾害应急物流预案;定期开展应急物流知识宣传和演习;建立分散的应急救援物资库;发挥多式联运的优势;建立应急物流管理系统。
魏际刚,张瑗[13](2009)认为国内应急物流体系建设严重滞后表现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组织机制不健全;应急物流企业发展严重不足;应急物资储备系统不合理。提出加快应急物流体系建设的政策建议:(1)完善网络化、立体化交通运输系统;(2)重视应急物流信息系统建设;(3)构建应急物流组织指挥机构;(4)提升应急物流运作能力;(5)加强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6)大力整合应急物流资源;(7)完善应急物流法律法规和政策。
四、结语
通过对以上文献的分析发现,对应急物流的研究一直在不断地发展和补充,研究所涉及的内容越来越广,研究方向不断深入。这些文献都对应急物流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全面的阐述。从宏观和微观方面对应急物流的发展及其系统的建立提出可行和有效的建议。应急物流是在2003“SARS”后才开始受到我国学者的重视,起步比较晚。已有的研究成果显示,应急物流还有很多领域等待完善,下面提出几点完善的建议:
1.加强我国应急物流研究的实用性。对策建议多,实用模型研究少。应多注重实用模型的研究,定期进行应急预案演练,做到演习与实战相结合。其目的一方面可以检验所制定的应急预案各环节的衔接情况;另一方面可以训练和检验的应急响应能力,进一步熟悉应急预案的实施过程。
2.国家应大力宣传应急物流的重要性,让人们了解应急物流的重要性。在遇到重大灾难时能调动一切力量,以最快的速度将应急物资发放到灾区地区,使伤亡和损失减小到最少。
3.加强应急物流的针对性。我国现在对应急物流的研究大多都是以全国应急物流的研究对象,对区域性应急物流研究的很少。应将应急物流按区域进行细化,根据不同省市的地理位置、气候因素,因地制宜,建立有针对性地应急物流系统。